如何上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
?專家的講課和我的預期相差甚遠,孩子們甚至有點坐不住了。畢竟人家不是做教育的,怎麽能要求人家根據學生的需求去做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們真的需要教育人們真誠地為孩子做壹些事情,這對他們會有壹定的作用。那麽,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或者說,如何組織中小學心理健康小組活動?這是壹個不斷學習和體驗的過程,也有壹些原則和規律可循。
?首先,上課或組織活動的主題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題壹般包括自我認知、人際關系、情緒管理、學習心理、生活適應等。羅傑斯認為:“自我意識是人格形成、發展和變化的基礎,是人格能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標誌。”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學開展自我認知咨詢。可以從“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評價”等角度入手進行自知力輔導。從“自尊”、“自信”、“自強”、“獨立”等角度進行自我體驗輔導;從“自我監控”、“自我完善”、“自我調節”等角度進行自我監控輔導。中小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情緒調適輔導更為重要。學生之間的很多問題,甚至師生之間的矛盾,都與情緒有關。我們可以從情緒的認知與感知、情緒的接受與表達、情緒的調節與管理、積極情緒的培養與發展四個層面來設計活動,從而教會學生管理情緒。此外,還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人際關系、學習心理、生活適應等方面的輔導。通過這些輔導,孩子可以學會與同齡人、老師、家長、陌生人交流;學會生活,適應青春期,適應環境,進行職業規劃,科學消費休閑;學會學習,掌握壹些學習方法,懂得勞逸結合。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強調活動和體驗。在上課或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接納和關註學生,要有親和力,要掌握溝通和輔導的技巧,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要突出學生的自我探索和獨立體驗,要重視感受和情感表達。在設計活動時,要緊扣主題,力求形式豐富多樣,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需要。
?第三,教學過程或活動過程要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心理健康教育課壹般有團體熱身、轉化、工作、結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要求,每個階段之間的聯系要緊密,過渡要自然。
?在團體熱身階段,要把展示的舞臺還給學生:通過熱身遊戲或其他媒體手段,促進團體成員之間的初步互動;充分展示教師“尊重、接納、關心”的態度;必要時,以“課堂公約”的形式明確告知團體在輔導活動中的基本規範和註意事項;作品的重點是“情感接受”,主角是學生。在這個階段,需要註意的是,熱身活動要盡可能與主題相關。比如我們區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競賽,曾娟老師講授的《潛能無限,自我挑戰》壹課,以掌聲歡迎評委自然過渡到鼓掌遊戲,由兩次掌聲的間隙自然引入潛能主題。
在群體轉化階段,要給學生留下安全信任:具體來說,提出壹些群體成員關心的問題,導致群體成員之間不同觀點、不同認知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碰撞和沖突,催化群體動機;縮小小組規模,鼓勵全體學生參與互動討論,積極反饋他人意見;工作重點是“拓展主題”,聚焦問題情境。情境的創設要生活化、具體化,貼近學生實際,避免過多地引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例子;老師以身作則,適當開放自己(自我暴露);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在課堂上強調保密原則。
合作學習法應該在小組工作階段教給學生。設置更貼近學生實際、更能反映學生成長困惑的活動或情境,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壹步感受、體驗和思考;繼續催化積極的群體動機,促進學生的自我開放;鼓勵不同觀點的交流,在支持和質量之間取得平衡;註重小組的組織和規範,激勵學生關註小組目標,鼓勵學生相互傾聽,共同討論有效策略。工作的重點是探索重大問題並采取有效行動。常見的活動形式:小組討論、創造性思維、聯想活動、辯論活動、角色扮演、實物活動、反饋活動、類比活動、紙筆接觸等。
?小組結束時,要把創作的樂趣給學生。此時群體的情緒達到最高點,這是壹個再創造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個性化表達過程。要抓住時機深化學生的精神理解,可以讓學生用靈動有趣的語言表達豐富的精神理解,讓課堂結構更加完整;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自己的思想、想法和成果。我們通常采用“大家說說收獲,留著心,微笑面對未來,禮物,歡樂團聚,請在我身後留言,活動相關歌曲”等形式,引導學生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明確活動的意義。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認知和體驗投入到生活和行動中,讓自己的收獲延伸到課外活動中;設置充滿魅力的活動,留下深刻美好的記憶。
總之,要想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好,需要不斷地積累和體驗,但必須遵循以上原則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