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的原則和標準是什麽?
1,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能夠恰當的評價自己的能力。
2.相信自己,對自己有充分的信任,能夠克服困難,面對挫折能夠冷靜,正確評價自己的失敗。
3.接納自己,並樂於接受和認同自己的外貌、性格、智力和能力。
4、自制力,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5、自我調節,能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行為目標、心理失衡和對環境的不適應做出及時的反饋、修正、選擇、改變和調整。
6、自我完善,能不斷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7.發展自己,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充分開發自己的智力,根據自己的特點,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發展自己的個性。
8、調整好自己,對環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聯系,理解他人,接納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9.設計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理想和目標可以是實際的。
10,滿足自己,在社會規範範圍內適度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標準:
1.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能夠適應學校正式的課程安排,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2.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快樂,以身為小學生為榮;
3.求知欲強,勤奮好學,能夠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4.有集體榮譽感,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2.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基本情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並積極進行自我教育,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
2.自我提升: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奮鬥計劃;
3.自制力:有道德和法律觀念,遵守社會公德和學校紀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行為規範;
4.自覺:自覺努力學習,不怕困難,情緒穩定,樂觀向上,不為壹時沖動而違紀,不擔心學習困難,永遠充滿活力。
附:兒童的心理特征是發展性的、變化性的、可塑性的,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大腦發育、語言發育、心理發育等關鍵時期。如果在關鍵時期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並正確對待,問題會更容易解決。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障礙時,會在情緒、行為、生理反應等方面表現出異常變化。:①情緒方面,分別是:恐懼、焦慮、拒絕上學、容易生氣、敵對、自殺、興趣降低、多變、憂郁等。②行為表現為:暴力傾向、孤立、沈默、多動、註意力不集中、離家出走、逃學、偷竊、迷戀、強迫。③生理上表現為頭痛、胃痛、嘔吐、厭食、耳鳴、尿頻,但醫院檢查後未發現問題。
只有了解孩子健康和異常的心理表現,才能給他們正確的心理教育和引導。當我們發現孩子的異常心理表現時,要及時給予教育和引導,使其回歸正常健康的心理狀態,做到防患於未然,維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