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情況是心理不健康的?
1,心理活動的強度。遇到精神沖擊時,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應強烈,容易留下後患;抵抗力強的人,雖然有反應,但並不強壯,不會致病。
2.精神活動耐受力。長期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慢性精神刺激,會使耐受力差的人痛苦不堪。壹段時間後會出現心理異常、性格改變、精神萎靡甚至嚴重的身體疾病。對於承受能力強的人來說,雖然經歷了壹些痛苦,但最終不會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甚至會在逆境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3.周期性節律。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自己固有的節奏。有的人白天效率不是很高,晚上效率很高,有的人則相反。如果壹個人心理活動的自然節律經常處於紊亂狀態,不管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識水平。如果壹個人不能專註於某壹項工作,不能集中思想,經常因為“開小差”或走神而在工作中出錯,就要警惕心理健康問題了。
5.暗示性的。易受暗示性影響的人,往往容易因為壹些不相幹的因素而情緒波動,思維搖擺不定,有時表現出意誌力薄弱。不容易被暗示的人則相反。6.康復能力。即從創傷性刺激中恢復到正常水平的能力。因為在生活和工作中,誰都無法避免精神創傷。精神創傷後,情緒波動較大,行為出現暫時性改變,甚至會出現壹些軀體癥狀。但由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和經歷不同,從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的時間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康復程度高的人恢復得比較快,不會留下什麽嚴重的痕跡,而康復程度低的人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當他們再次回憶起這段創傷時,情緒表現也有所不同。
7.心理自制力。情感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思維的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壹個人身心健康的時候,心理活動會很舒服,情緒表達會很得體,說話會很流暢,舉止會很大方,不會太正式,也不會太隨便。也就是說,通過觀察壹個人的自控能力,也可以判斷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8.自信。當壹個人面對某個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首先要估計自己的應對能力。有些人可能高估,有些人可能低估。過高的自我評價容易導致實際操作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壓抑感;自我評價低的往往是因為害怕失敗而膽怯焦慮。壹個人是否有適當的自信,是評價他心理健康的壹個標準。
9.社交。壹個人能否正常與人交流,也可以標誌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當壹個人無緣無故地與親人、朋友和其他社會成員斷絕聯系,或者變得非常冷漠時,就構成了精神疾病的癥狀。如果妳進行過度的社交,可以和任何不認識的人“壹見鐘情”,也可能是狂躁狀態。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感到抑郁是比較常見的。當人處於抑郁狀態時,社會交往受阻的情況較為常見。
10,環境適應性。為了生存和發展,壹個人必須適應環境。環境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有時變化很大,需要采取主動或被動的措施,使自己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這個過程就是適應。有的人面對瞬息萬變的生活環境感到力不從心,卻只是忍著,低調不做改變;但當生活環境突然發生變化時,有些人會迅速采取各種方法去適應,以保持心理平衡。能否主動適應環境,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標誌著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