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藝人歡歡自殺,面對抑郁癥拯救健康。

藝人歡歡自殺,面對抑郁癥拯救健康。

臺灣藝人歡歡在家中自殺,她是小虎隊的姐姐。藝人自殺引起轟動,開心自殺。他壹定是壓力太大,導致抑郁。如何面對抑郁癥,保持心理健康?

熱點:臺灣藝人歡歡在家自殺。

藝人歡歡(於佳卉,43歲)1下午被家人發現死於臺中市中青路壹出租屋內。經與警方核實,初步排除他為殺人嫌疑,家人認為與喪父之痛有關。

歡歡的弟弟說,姐姐是家裏的獨生女,和爸爸關系特別好。兩年前,父親生病,她搬回臺中,就近照顧父親。不久,父親突然離開,妹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心情越來越差。後來,她得了抑郁癥。從那以後,歡歡非常害怕和人接觸。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情況不是很好。她的家人壹直安排她去看心理醫生,每天都和她保持聯系。情況逐漸好轉。昨天下午,歡歡說和家人吃完中餐就回家,等壹個男性朋友來拜訪。之後就沒人接電話了。事先沒有任何征兆,她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自殺念頭。沒想到會自殺。

吳宗憲2日錄制視頻時並不知情。錄像結束後他急著離開去參加下壹個公告,但當被問到歡歡自殺的事時,他停下來問“妳還好嗎?”然後當他得知自己已經過世的時候突然變了臉色,大叫道:“怎麽會這麽蠢?”他說:“自殺比殺人更有勇氣。妳壹定壓力太大了。妳不能接受自己慢慢離開人。這是壹個年紀太小出道的問題。我接受不了起伏,選擇著陸...我們面臨過高的低潮...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對此,娛樂圈很多藝人都表示不願意。侯長明在《臉書》上說,“人生的路不壹定壹帆風順,但壹定會富裕;心裏有話,壹定要說出來。心情不好,壹定要適當發泄。希望不要再有遺憾了!”此外,宋新妮、王建民等人也表達了對臉書的悲傷和失望。

藝人生涯:跑就是公告,賣就是命。

大多數認識歡歡的人都記得她在張克帆,為她寫歌,她低頭掩飾情緒的場景。回顧過去,許多近年來去世的臺灣藝人都是從《康熙來了》節目中被大陸觀眾所認識的。因為綜藝咖啡打散了自己的體驗,娛樂了觀眾,讓人感覺很親近。所以聽到他們去世的消息時,會有壹種遠比大咖更感性的感覺。

歡歡身材苗條,留著長發。在《康熙》中,她經常被小s嘲諷為“女鬼”。2013 12 19是她壹生中記錄的康熙最後壹期。她剪短了頭發,但性格還是那麽活潑,還曾經調侃小s嫉妒自己。沒想到半年後,她悲觀地自殺了,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很多預告藝人都在說的話——節目的壹切結果。雖然“歡歡”這個名字現在看起來很諷刺,但她開朗的過去確實留在了很多人的記憶裏。

抑郁癥是壹種常見病。大多數人都想自殺。

抑郁癥離我們有多遠?患者中,有各行各業的人。抑郁癥是壹種常見病。在這家醫院的心理康復中心,每天都會接待這樣的病人。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總是愁眉苦臉,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甚至悲觀絕望,比如晚上壹個人在海上,看不到壹點光明和希望;思考問題很難,思考慢意味著妳自覺腦子不好,記不住東西;早睡早起,睡眠不足;運動抑制,包括精神能量下降,總感覺疲倦,不活動,全身懶惰,走路慢,話少等。嚴重的可能吃不下飯,動不了,生活不能自理。

單純的抑郁就像剎車系統,讓人停下來。壹般都有具體的誘因,比較溫和短暫,可以很快緩解。抑郁癥持續嚴重,持續2周以上,影響社會功能,造成極度痛苦。抑郁癥與情況不相稱,無法自我調節。還有許多其他癥狀,如興趣下降、持續疲勞、頭腦遲鈍和無法集中註意力,這些癥狀呈現出壹組獨特的綜合征。

重要的是,除了抑郁悲觀的抑郁癥患者,嚴重時還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而且由於患者的思維邏輯基本正常,自殺的成功率也高。自殺是抑郁癥最危險的癥狀之壹。

根據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新進展提供的數據,要重視抑郁癥,抑郁癥是致命的,是致殘的。據研究,抑郁癥患者的自殺率比普通人群高20倍。在社會自殺者中,壹半以上可能是抑郁癥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殺者,生前可能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只是沒有被及時發現。因為自殺只有在疾病發展到壹定程度時才會發生。因此,對於抑郁癥患者來說,早發現疾病,早治療非常重要。不要等病人自殺了才想到他可能得了抑郁癥。

抑郁癥更青睞公務員和白領患者,且有年輕化趨勢。

臨床數據顯示,抑郁癥母親所生的孩子患此病的幾率更大。這是因為如果父母情緒低落,沈默寡言,害怕各種社交活動,或者對事物過於敏感,稍有不適或遇到壹些挫折就非常焦慮悲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和人格發展。

臨沂的患者中,有親人去世、家庭破裂、失戀、身體嚴重疾病、學習工作遇到困難挫折等。這些壓力事件容易打擊人的自尊心,誘發這種疾病。而且,這些負面社會壓力事件的危險程度越大,個體可用的應對方式就越少,抑郁就越嚴重。此外,抑郁癥的發生還與患者患病前的性格有關。大多數患者明顯內向、孤僻,往往比壹般人多愁善感、多愁善感、悲觀厭世。

另壹方面,隨著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白領和老板由於長期緊張的生活環境和沈重的工作壓力,近年來成為抑郁癥的高危人群。

其次,青春期、更年期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中間人,也成為抑郁癥的易發階段。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大腦功能不穩定的時期,夾在兩者之間的人承受著工作、婚姻、買房等巨大的壓力。

如何診斷自己有抑郁癥?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失去興趣或樂趣,精力下降。簡而言之,就是“我什麽都不想做”,伴隨著“三自”——自責、自責、自殺,以及“三無”——無望、無助、無能。我用批判的、否定的、消極的態度看待自己,嚴重的時候可能會有自我內疚的概念,甚至是邪惡的妄想...

人有世俗的欲望,有喜怒哀樂,人的情緒在正常情況下會有波動,但波動的幅度和時間壹般是有限的。比如壹個男青年失戀了,她第壹周不開心很正常,第二周不開心也可以理解,但是和第壹周相比,她應該已經有所進步了。但抑郁癥則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只會繼續惡化。

醫生提醒,當上述情緒癥狀脫離事件本身,強度過於明顯,持續時間過長,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時,就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診斷。壹般來說,“三低”持續兩周:情緒低落、失去興趣、精力不足時,排除其他因素(煙酒等物質依賴、中風、偏癱、帕金森等疾病)後仍不見好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走出誤區,自救,正確自救

有數據顯示,早在2009年,中國就有9000萬抑郁癥患者。面對數量龐大的患者,只有30%的人得到了鑒定,只有30%的患者在鑒定後去了醫院。這意味著目前我國抑郁癥就醫率不到10%。

大多數人認為心情不好不是病,可以自己解決問題。還有壹部分人,患抑郁癥後有羞恥感和恐懼感,害怕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對抑郁癥的誤解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現象。抑郁癥是患者無法控制的,就像壹個人的大腦缺乏快樂物質,想快樂也快樂不起來。

其次,抑郁癥是壹種高復發疾病。多年的臨床經驗表明,抑郁癥患者很少只復發壹次,即使治療後,復發率也高達50%。如果他們超過三次發作,最好終身服藥。但在實際治療中,還是有很多患者覺得自己心情很好,擅自停藥或減藥,這也是導致抑郁癥反復發作的壹大原因。

與認知率不足、復發率高相比,自殺是抑郁癥患者面臨的最大風險,而自殺風險的評估、幹預和預防是治療中最重要的環節。抑郁癥的治療強調足夠的療程。初診患者的壹個療程包括2-3個月的治療、6個月的鞏固和2年的預防,後兩個時期的主要治療目標是預防復發。

值得註意的是,壹旦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或過度勞累,也會增加抑郁癥復發的概率。“疾病治療恢復期要適當休息,有利於康復。恢復不完全的患者有殘留癥狀,如失眠、身體不適等,也是復發的高危情況。”

趕走抑郁的四種方法和自我治療方法

首先,堅持鍛煉

尤其是晨練,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是慢吞吞的,邋遢的,懶的。這種長期的情況,不僅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體機能,也加重了他們的消極負面情緒。俗話說,壹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空氣可以說是壹天中最清新的時刻。能充分調動人體潛能,激活身體細胞。身體放松了,心也會慢慢放松,心情自然也就釋然了。

第二,出去交流

把自己關在家裏,避免與人接觸,是抑郁癥患者常見的表現,這是他們首先需要改變的地方。抑郁癥患者往往會表現出抑郁、自我評價低、不如人、做什麽都做不好等負面癥狀。這些感受導致他們對事物缺乏興趣、退縮、社交活動減少、孤立,使抑郁癥患者陷入惡性循環,不斷強化自我癥狀。

要改變這種惡性循環,妳必須強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朋友,多參加社交活動或者旅遊。雖然剛開始會很痛苦,但只要堅持壹段時間,負面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界環境慢慢融化,重新點燃自信。

三、觀察興趣的方法

觀察興趣的方法是心靈重塑療法中凈化心靈的方法之壹。呼吸的質量代表了生活的質量。呼吸伴隨著生命的開始和結束。呼吸和吸氣稱為“呼吸”。從心理學上來說,專註呼吸是壹種身心合壹的修行,可以讓長期分離的身心開始融合,消除內心思想的對抗,回歸真實的自我。從醫學上講,呼吸、心跳、胃腸蠕動都是由自主神經控制的,也就是自主神經。專註於呼吸的訓練可以修復高級神經系統,這是任何其他醫療手段、藥物或補充劑都無法達到的。

抑郁癥患者可以早晚練習觀息法。練習時,輕輕閉上眼睛,註意呼吸。無論出現什麽想法,都要用壹顆不推不抗不糾結的心去接受。妳需要做的只是簡單地觀察妳的呼吸,交叉雙腿20分鐘。半個月到壹個月後,可以把練習時間延長到40分鐘到壹個小時。

第四,陰暗的想法

冥想是壹種良好的身心行為,已被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和精神成長活動中。冥想可以減少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經常練習冥想會增強意識,幫助抑郁癥患者獲得開悟。

雖然是打坐,但是方法很多。這裏提出的是壹個簡單的冥想練習。抑郁癥患者只需要在心中確定自己的視覺圖譜,可以是任何主題,然後在大腦中想象。他們越能專註於這張視覺地圖,效果就越好。這個練習應該不斷重復。

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