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開始關節退化!醫生建議:保養關節必須做3件事。
“我再也不能出去玩了,因為我走後膝蓋疼得厲害。」
“我膝蓋疼了壹段時間了,會很無力,連飯都買不了。」
以上是大部分退行性關節炎患者的心聲。由於身體的老化過程,已經無法產生足夠的蛋白聚糖合成膠體來維持健康的軟骨結構,老化的關節越來越沒有彈性。關節軟骨的磨損使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退行性關節炎。菁英診所再生醫學中心康復科陳向宏醫生說:“臺灣省60歲以上人口有1人,臺灣有350萬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此外,現代人營養良好,肥胖幾率增加,運動風氣盛行。過度或不當使用膝蓋的年齡從65歲以上逐漸降低到35歲,退行性關節炎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35歲以上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不在少數。除了衰老,運動人群過度、不當使用膝蓋都是高危人群。
自我檢查評估是否有退行性關節炎。
1.正常運動後是否感覺膝關節緊繃或哢哢聲?
2.早上起床是不是很辛苦,不靈活?
3.膝蓋感覺僵硬,下蹲後不容易站起來,不能完全伸直?
如果有以上癥狀,建議咨詢醫生,了解是否有退行性關節炎。
3桿對抗退化關節1。食物:
甲殼類動物和膠質含量高的食物可以促進關節修復,如海帶、木耳、秋葵、海藻、納豆等。此外,關節炎還可以補充消炎營養素,如Omega3,如三文魚、鯖魚、沙丁魚等。
2.練習:
●直腿擡舉練習
仰臥在床上或地上時,慢慢擡起雙腿,目標是每天三次1,每次1,持續15秒。也可以在腳踝上放沙袋,增加重量和力量。直腿擡高可以增強股四頭肌,股四頭肌可以作為膝關節的減震器。
低蹲
雖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蹲姿,比如系鞋帶,蹲廁所,搬東西。但正確的深蹲動作是身體直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腳尖稍微向外展開約15度。想象壹下坐在椅子上。盡量保持上半身挺直。臀部慢慢坐回去,慢慢下蹲直到下不去,讓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慢慢回到預備動作。頻率建議壹天做三次,每次15到20次。深蹲有助於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的訓練以及下半身關節的穩定性。並保持膝蓋伸直,數到5,然後慢慢放下。每天做兩次,每次10或15次。
3.保養:有助於修復關節軟骨,補充對關節有益的營養也很重要。另外,肌肉強化也是重點。氨基葡萄糖是維護關節最常用的成分,但單用氨基葡萄糖是不夠的,還可以補充軟骨素、膠原蛋白、蛋白聚糖、維生素D、咪唑肽類化合物等營養物質。
●氨基葡萄糖: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軟骨前體,軟骨細胞可產生膠原蛋白和蛋白聚糖,使軟骨保持足夠的潤滑液,維持骨和關節健康。
軟骨素:軟骨素和II型膠原蛋白是從鯊魚軟骨中提取的。軟骨素是壹種能保持水分的物質,外觀比較厚實。ⅱ型膠原蛋白可以增加軟骨的彈性,有助於保持運動順暢。
●蛋白聚糖:能為關節起到潤滑和保水的作用,能保持關節的柔韌性。
●維生素D:充足的維生素D可以維持II型肌纖維的發育,有助於維持肌肉健康和功能,加強活動能力,降低脊柱和其他部位骨折的風險。
●咪唑肽類化合物:很多人都有因運動過度第二天酸痛的經歷。原因是我們的肌肉在活動時會分解肌肉的糖原產生能量,同時也會產生酸性物質降低PH值,容易使肌肉疲勞。能減輕肌肉疲勞和酸痛的是體內的咪唑肽復合物。但隨著身體的衰老,肌肉逐漸萎縮,體內的咪唑類肽化合物也隨之減少。為了防止肌肉下降,建議補充從金槍魚或鰹魚等洄遊魚類中提取的富含肌肉成分的咪唑類肽化合物。
關節的保養真的不能忽視。不要等到出現了問題才開始關註。平時要多註意保養,適量運動和補充關節所需的營養物質,減緩關節退變的速度,延長關節的使用壽命,防止退行性關節炎早期出現。
陳向宏博士簡歷
體驗:
林口長庚醫院康復科專家
林口長庚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
林口體育學院健康中心住院醫師2013
專業:骨關節康復:關節炎、肩頸疼痛、腰酸背痛、手腳麻木、落枕、肌腱炎、足底筋膜炎、運動損傷。
當前診所:
精英診所再生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