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賞析!!!
——沈從文《邊城》多角度賞析
摘要: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位風格獨特、影響巨大的作家。在《邊城》中,他用詩意的語言展現了湘西神奇、美麗、自然和諧的風光和奇特的民俗風情。同時,《邊城》還體現了沈從文的美學思想,其中蘊含著沈從文對人性美的追求,因此更能說明沈從文創作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意境、抒情、簡約、生動、心理描寫生動
沈從文的《邊城》有著優美、恬靜、淳樸的氣息,有著桃花源般的田園純美的生活畫卷。他用客觀景物具體地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從而創造出壹種和諧統壹的藝術境界。讀沈從文的《邊城》,總會流露出對生活在湘西的可愛人們的敬佩。因為作者在《邊城》的景物和人物中註入了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們在作品中看到的景物和人物不是死的、靜止的,而是活動的、跳動的,能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節奏。我之所以能有這種效果,是因為
首先,沈從文的小說追求壹種藝術美。
沈從文用情景結合的方法達到了創造美的意境的目的。我記得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經說過:“情景要和諧,要契合,感情可以稱為風景,風景也可以傳達感情。這就是詩的境界。”所以沈從文在作品中描寫的是帶有田園因素的愛情,而不是“壹灘血壹把淚”。他喜歡笑著展示人類的苦難。而且在描寫這類題材時,他從“天人合壹”的泛神論思想出發,刻意淡化情節,用清淡的散文風格表現自然之美。比如《邊城》對酉水岸邊的吊腳樓、茶洞的棧橋和繩渡、碧溪的竹筏和白塔都做了細致的描寫,精心勾畫出壹幅湘西的景觀圖;介紹了湘西農村的結婚儀式,端午節賽龍舟,抓鴨子,吃粽子,尋親,精心描繪了壹幅湘西風俗畫。此外,沈從文在描寫時喜歡用溫柔的筆調來表現,營造了獨特的審美意境,釀造了其小說清新悠遠的田園意境。然而,這種田園情調對應的是理想的生活形態。在現實社會中,這種簡單的人性之美正在壹天天消失。所以在唱這些牧歌的同時,有壹絲憂郁,有壹絲隱痛,使得其溫柔平和的牧歌中夾雜著淡淡的憂傷和憂傷。
意境是虛實結合的產物,脫胎於意象之外,蘊含著難以咀嚼的韻味,讓讀者通過意象領略作者更深層的情感含義。宗白華曾這樣闡述:“藝術家用心靈映射壹切,表現山川,從而作出陳述。他所表現的是導演的人生感悟與他所經營的自然風光交融,達到了放風箏與潛水,活潑細膩,精神境界深刻;這種精神境界就是構成藝術的‘意境’,意境不是單壹平面的自然呈現,而是壹種境界的深層創造。有三層:直觀感受的描寫,積極生活的交流,對最高精神境界的啟迪。”是的,沈從文對意境美的追求,並不是簡單地再現湘西之美,讓讀者遨遊“桃花源”。當然這也是壹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他說“我想表達壹種‘生命形式’,壹種‘美麗、健康、自然、不違背人性’的形式”。為了達到這壹目的,沈從文註重塑造壹個美如人間仙境的世外桃源,創造壹個理想化的田園。因此,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和優雅的意象勾勒出了這部新穎獨特的《邊城》。
其次,註重創作主體的情感投入,追求小說的抒情性。
沈從文非常重視主體的情感在創作中的作用,認為“任何真正從事文學的人都必須明白,‘五感合壹’不是壹句空話”,作家要“習慣於情感體操”3沈從文的小說往往把主體的情感直接投入到人的形象和物體中,使之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或者借助回憶“夢”和象征曲折來表達主體的情感評價,可以醞釀出強烈的抒情性。《邊城》中的人物和環境都被理想化了,表明沈從文擔負著理想的宣傳,突出了小說的抒情性。為了加強抒情性和記住“夢”,沈從文的小說也善用象征。
《邊城》是壹部小說,但也是壹首抒情詩,表達了人性的美與善。沈從文堅持把《邊城》寫成壹首“純詩”,主要是出於“鄉愁”的主觀詩意,並試圖把它濃縮成壹首“詩”。茶洞邊城的美景,是壹首贊美湘西,贊美自然的詩。
老船夫對崔璀選擇丈夫的困惑,是壹首感人的家庭詩。崔璀對儺的摯愛是壹首朦朧的愛情詩...而沈從文的《邊城》就是由這些優美動人的詩句組成的,構成了壹首抒情性極強的“純詩”。
《邊城》結構嚴謹疏朗,自然流暢。作品以諾頌和天寶對崔璀的愛為經,以老船夫對孫女婚事的關心和撮合為緯,生動地變換著波瀾,有節奏地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同時以崔璀與諾頌、天寶的愛情糾葛為明線,以王疃作為女婿總想發的事端為暗線。這樣,經緯交織,明暗結合,完美地統壹了小說情節的簡單與復雜。這些交織起伏的情節並不是以抒情為主導,而是為了重燃年輕人的自尊自信,重建民族道德。
崔璀的形象傾註了沈從文的“愛”和“美”的理想,而崔璀本身就是愛的結晶。她的出生具有傳奇色彩,是她母親與茶東壹名軍人愛情的結晶。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她是壹個天使和愛的精靈。茶洞的青山綠水給了她晶瑩剔透的眼睛,也培養了她“天真活潑,處處像小動物”的乖巧性格
崔璀的“愛”和“美”通過她的愛情故事逐漸表現出來。崔璀對儺的愛是純潔、自然、真摯的,不含任何雜質。只是《愛的種子》裏壹個女生對異性的愛,那麽美好簡單。第壹次見到諾是在壹個小鎮看龍川賽的時候,感覺並不多。直到勞爾派人送她回家,我才知道我遇到的人是順順家船的主人勞爾。這時,她的愛情種子在空中發芽了。兩年後的端午節,崔璀和爺爺壹起進城看龍舟,再次被送走時,他們表現出了對愛情的自覺、自尊和自愛。但是天寶死了,諾被送走了,爺爺也死了,突然好像“長大”了。她勇敢地接受了不幸的命運,默默地等待著諾的歸來,在那裏的“愛”和“美”更加燦爛奪目。在小說的結尾,崔璀站在碧溪白塔下的綠水旁凝視的身影看起來是那麽的孤獨寂寞,但同時又顯得那麽的偉大。
第三,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
沈從文的小說語言具有獨特的風格,即“風格簡約,句式簡潔,主幹突出,少招搖,不鋪張,簡而厚,簡而傳神”。他的小說很少用“的”、“了”等虛詞,文言文既簡潔明了,口語又活潑。沈從文自己說“作坊講究文字的組織美”,所以沈從文被稱為“文字的魔術師”。
沈從文的文字乍壹看並不華麗仿佛沒有特色,但如果妳仔細品味,就會發現他的文字充滿了溫柔和溫情,讀完就有春風的感覺。他的文筆並不華麗,卻恬靜飄逸。清新淡遠之下,有淡淡的惆悵和憂傷。沈從文寫湘西,別人沒接觸過,所以在樸實中看到了神秘。
沈從文能用簡單的幾筆勾勒出活潑俏皮的崔璀,樸實樸實的老船夫,大方流暢...別看這些簡單的筆畫,但背後要有技巧。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力,人物形象會簡單、單調、不豐滿,但沈從文筆下的人物都是真實的人,可見沈從文深厚的語言功底。
《邊城》描寫了崔璀的壹段話:“崔璀生長在大風天,使她的皮膚黝黑,映襯著青山綠水,眼睛清澈如水晶。大自然養育了她,教育了她,她天真活潑,就像壹只隨處可見的小動物。人是那麽可愛,就像山上的黃鹿,從來不想殘忍,從來不擔心,從來不生氣……”這裏的崔璀是如此清澈美麗,短短幾個字清晰地塑造了壹個天真活潑不知愁的天真少女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崔璀的美麗與健康。
而且沈從文的語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沈從文目睹了現代文明對男權鄉村的沖擊,鄉村社會制度的崩潰,人們倫理道德的淪喪,這些都讓沈從文感到悲哀和憂慮。因此,沈從文帶著童年的記憶和對故鄉的懷念,用壹種田園詩般的筆調,將“國家的生死和泥土的氣息躍然紙上”,清新質樸的文風融入了30年代的文學,也使他的小說具有了濃厚的鄉土色彩。
總的來說,《邊城》在壹定程度上表現了沈從文創作的藝術特色,表現了他對人性美的探討。另壹方面,他也為我們打開了壹扇窗,讓我們了解湘西人的熱情,民風的淳樸,以及另壹種健全的生活形態。更重要的是,他在充滿誘惑的現代都市中給我們留下了心靈的慰藉,可以幫助我們稍微減輕心中的痛苦和憂慮。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感謝他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給我們留下了最後壹首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