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如何看待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方式的變化

如何看待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方式的變化

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資本主義的資本占有形式具有社會化的特征。

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但是,當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發生了許多變化,特別是所有制形式,正在不斷地從簡單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向社會所有制轉變。壹是國有經濟快速發展。二戰後,為緩解國內外尖銳矛盾,資產階級揚棄了資本主義私有制,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資料國有化浪潮此起彼伏,國有經濟逐漸在對國民經濟有害的部門取得主導地位,使資本主義具有了混合經濟的特征。二是合作經濟大量湧現,成為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資本占有形式呈現出社會化的特征。三是股份制經濟取得新進展。二戰後,股份制經濟成為資本主義的主要經濟組織形式,呈現出以下特點:股權分散化、資本社會化;法人持股增加,個人持股減少,即持股公司化;股份制具有普遍性,在各種經濟成分中廣泛實行;員工持股的興起,是指員工購買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是有序運行。

二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運行不再呈現無政府狀態,而是呈現出有序的特征。第壹,加強計劃對國民經濟的調節。資本主義國家借鑒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計劃調節國民經濟的經驗,使國民經濟有序健康發展。第二,政府幹預和調節國家經濟。主要有三種方式:依法管理國民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行政幹預;實施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這些措施在經濟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延長了經濟周期,減少了危機波動,使經濟平穩和諧發展。第三,社會市場經濟成效顯著。社會市場經濟尋求經濟效率與社會平衡的結合,個體利益與國民經濟整體利益相壹致。德國是典型的社會市場經濟。其內容主要包括:強調經濟自由,保證市場參與者的個人理性與社會義務相結合;自由市場競爭制度;銀行對經濟的調控;對外經濟的自由政策;協調勞動關系,重視社會保障;充分發揮國家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其效果主要是:社會穩定,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三)當代資本主義的分配形式具有兼顧公平的特點。

1.在剩余價值規律仍然占主導地位的條件下,資本主義的分配形式有兼顧公平的趨勢。比如,應實行個人收入和財產的稅收調節,實現勞資雙方共贏的目標;實行兩次分配,第壹次分配滿足效率原則,第二次分配照顧低收入人群。

2.在貧困依然存在的條件下,有平均分配的趨勢。比如職工工資收入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主要有:最低工資法;利潤分享制,即勞資雙方分享利潤的制度,法國規定員工超過100人的企業必須實行利潤分享制;勞動保護和勞動福利制度等。這些措施使當代資本主義的年剩余價值率下降,而工人工資的比例上升。

3.在剝削依然存在的條件下,出現了社會福利普遍化的趨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社會生活中普遍實行福利制度,從貧困救濟發展到公民的社會權利,普遍制定和實施了壹系列從搖籃到墳墓(即從出生到死亡)的福利制度。其特點是:社會福利類型多樣,覆蓋面廣,主要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社會福利制度化、法律化;各種福利補貼,如家庭補貼、醫療補貼、住房補貼等。,造福大眾。這些措施在壹定程度上縮小了生活水平的差距。

(四)當代資本主義的階級結構變得復雜了。

第壹,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依然存在,但階級對話和合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如:集體協商,* * *同壹決定等。第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仍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階級,但階級結構是多層的,社會成員的角色也是復雜的。資產階級的變化是:傳統的資本家即家庭資本家雖然還存在,但已經不再是資產階級的單壹成分,甚至不再是絕對支配的成分,而大量經理資本家的出現,使他們成為資產階級的重要成分。無產階級的變化是:第壹,無產階級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其次,白領的比例大大增加;第三,第三產業勞動者比例大幅提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外,出現了壹個新的中產階級:壹是出現了壹定數量的“符號分析服務人員”,即從事問題解決、問題識別和戰略經紀活動的人。在美國,這類人員占勞動者總數的20%;其次,中小型管理人員出現了。當代資本主義不僅在階級結構上是多層次的,而且是高度可變的:首先,有產者和無產者的概念不僅用來區分他們所擁有的資產數量,還用來區分他們掌握知識的情況;其次,富人和窮人越來越不確定;第三,富人和窮人之間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和不可預測。第三,雖然無產階級還在被剝削,但是有無產階級中產化的趨勢。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無產階級有中產階級化的趨勢。這主要表現在工人階級中產階級人數不斷增加,白領比例超過藍領;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工人工資大幅提高,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逐步完善,消費支出和消費構成發生重大變化,工作時間縮短,勞動強度降低,貧困階層的狀況明顯改善。當代貧困的含義與過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