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妳走向健康——心理健康十大標準
我還記得當來訪者白來到接待室的時候。她穿著厚厚的外套,戴著口罩,但她不想脫下來。我請她坐下。她看起來有些尷尬,來回溜達了兩圈終於坐下了。當被問及是否需要幫助時,這位遊客尷尬地說:“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生病了。我只是覺得無聊,不開心,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哭。”妳覺得我心理有問題嗎?"
後來經過更深入的交談,才知道來訪者是因為家庭關系而產生情緒困擾,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來訪者又問:“我是不是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是抑郁癥嗎?”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便利,人們在遇到壹些情緒困擾或生活事件時,會上網尋求答案。對照網上的壹些“抑郁”“焦慮”“強迫”等癥狀,給自己貼上標簽,認為自己的情緒困擾是精神不健康,壹定有心理疾病。
01
那麽到底什麽是心理健康呢?
首先,我想澄清兩點:
壹、心理健康不是天天開心沒有煩惱,那是神仙,不是人。
其次,心理健康不是所謂的正能量。正能量是壹種適應的心態,但純粹的正能量並不能代表心理健康。
當然,對心理健康的解釋有成千上萬種,沒有壹種是絕對正確的。這裏我想給的定義是:
心理健康就是要有壹種“靈活”的心理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妳過上更真實、更完整的生活。
壹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擁有正常的心情。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和煩惱,但他們能及時擺脫痛苦和煩惱,積極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
他們能深刻理解人生沖突的嚴重性和必然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而適度地表達和展示個性,與環境和諧相處的人。他們善於不斷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的生活,也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深究死角,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02
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和不滿來自於比較。
看到別人健康快樂,而我們總是有很多糾結的問題,這壹波未解決的負面情緒讓我們焦慮,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事實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人的內心天空永遠萬裏無雲。如果有人反復告訴妳他沒有任何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有兩種情況。第壹個可能是傻逼,第二個更有可能是已經病入膏肓的自大狂。當然,還有壹種情況。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佛了。但是,如果妳真的遇到了佛,佛是不會帶給妳焦慮和對自己的懷疑的。妳將在佛陀面前安頓下來,探索力量和光明。好像妳沒遇到佛,佛也沒辦法給妳治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問題,因為心理健康不僅取決於個人自身的心理狀況,還取決於這個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如果能積極適應環境,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從事壹些適合自己性格特點,有建設性和社會意義的工作,就能從中獲得快樂和幸福。
壹個內心沒有安全感的人,可能會想盡辦法增加安全感。
例如,他可能會努力學習,成為細菌專家。他在研究細菌的時候,會像強迫癥壹樣,在顯微鏡前對細菌進行成千上萬次的培養和觀察,跟蹤記錄細菌的繁殖和變異,直到成功解決了某種細菌的破壞性繁殖問題。
他也可能賺很多錢,成為壹個富人。他也可能奪取政權,成為壹個非常高層次的管理者。
這些人,帶著他們的心理問題去生活和工作,也能在社會上生存和快樂。所以有些成功人士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們可以說他們“心理健康”。
其實也可以這麽說,他們成功的背後,可能是他們的心理不健康,他們個人的成功往往得益於他們心理的“不健康”。
03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大標準被公認為“最經典的標準”:
1,滿滿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壹。如果妳生活在持續的恐懼中,人很快就會變老。抑郁、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甚至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當的判斷。如果妳強迫自己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妳將會力不從心,這對妳的身心將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過度勞累,甚至會給健康帶來困擾。
3、現實的人生目標。
如果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難免會有挫敗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部環境保持聯系
因為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樣化的,與外界的接觸壹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壹方面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維護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人格中的能力、興趣、性格、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征必須和諧統壹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6.有壹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得心應手,少走彎路,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中既有積極的關系,也有消極的關系,人際關系的協調對人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
8、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對情緒的情感體驗是不壹樣的。不愉快的情緒壹定要釋放出來,達到心理平衡。但也不能發泄太多,否則不僅影響生活,還會加劇人際矛盾,對身心健康都不好。
9.充分發揮妳的才能和愛好。
人的才能和愛好要充分發揮,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損害群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增加煩惱,不利於身心健康。
10,滿足個人基本需求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前提下,個人的基本需求應該得到壹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甚至法律的制裁,自然也就沒有心理健康可言了。
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李教授的話猶在耳畔。
李老師說,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處理的是與自己、與社會、與環境的關系。
這三個關系處理好了,壹個健康的人就能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沖突,與社會和環境和諧相處。
了解什麽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和維持個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
如果發現自己心理狀況的某壹方面或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相差甚遠,就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