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中新的健康目標是什麽?
“十二五”期間,我國衛生發展的主要任務如下:
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加強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和職責,優化規模、結構和布局,形成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功能互補、信息互通、上下互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改善疾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婦幼保健、衛生監督、衛生應急、職業病防治、采血和健康教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設施和條件。
繼續加強農村急救體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建設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職工周轉房;全面推進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使其整體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推進綜合改革,轉換運行機制,提高績效工資,實現服務功能和模式的轉變。
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改革管理體制、治理機制、運行機制和補償機制,加強醫療安全和質量監管,推進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改善服務,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國家醫學中心體系,加強區域醫學中心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力爭每個街道辦事處設立壹個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合理、密切配合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
繼承和創新中醫藥,建立比較完善的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和科研創新體系,加強中醫藥隊伍建設,發揮傳統醫藥保障國民健康的作用。
加快衛生法制建設,實施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和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為衛生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積極參與發展健康管理、老年護理、口腔保健、康復健身等健康服務,形成多元化醫療格局,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預防、保健、養老、康復服務需求。
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提高分擔疾病經濟風險的能力。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縮小城鄉醫療保障差距。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力爭達到300元以上。門診服務覆蓋所有統籌地區。在政策範圍內進壹步提高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提高貧困家庭覆蓋率,擴大重大疾病範圍,報銷比例不低於90%。完善資金管理,防範資金風險。
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危險因素控制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基本控制瘧疾,努力實現消除麻疹目標,遏制結核病、性病和艾滋病傳播,降低乙肝流行,實現國家重大地方病和寄生蟲病控制標準。
顯著擴大慢性病防治覆蓋面,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等慢性病知曉率和控制率。繼續加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防治精神疾病的能力。加強重點職業病防治,有效降低職業危害對人民健康的威脅。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標準,逐步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確保覆蓋所有居民。將重大疾病和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措施納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解決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工的公共衛生服務問題。
強化政府對公共衛生的管理責任,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嚴格藥品和醫療器械質量監管,提高藥品監測覆蓋面,實施基本藥物全覆蓋抽檢和所有品種電子監管。建立健全二、三級醫院規範的藥品管理制度,加強合理用藥的監測和評價,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建立藥品安全責任制,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和醫療器械安全。
同時,要健全和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食品安全、飲用水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衛生應急等公共財政投入和監督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監測體系,完善監管機構,增強監管能力。開展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加強餐飲、保健食品、化妝品的監管執法,大幅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覆蓋率、接觸職業危害作業人員職業健康監測率、城市飲用水水質衛生合格率和農村集中式供水衛生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