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學什麽?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相關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素質的教育活動。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編輯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第壹功能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第二,推動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實現教育目標。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減輕學習負擔。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創新教育的實施。
第三,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社會局面的穩定與和諧【編輯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具體目標: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節、忍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為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自我調節,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編輯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對全體學生進行預防性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二、對少數有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開展補救性和矯正性心理咨詢和輔導。
三、面對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編輯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是:
第壹,教育原則
教育性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積極中肯的分析,始終註意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第二,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所有學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參與者。所有的學校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設施、計劃和活動,都應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兼顧絕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問題。
第三,差異原則
差異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關註和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多樣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工作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同時要真實反映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科學教育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有機結合起來。
第五,誠信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用系統論的觀點指導教育工作,註意學生活動的有機聯系和整體性,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和系統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