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
1,李倩凍土。西藏自治區安多縣是壹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向北550公裏,是青藏高原上連續的多年凍土帶。青藏鐵路穿越凍土區550公裏,真正的深凍土區近400公裏。
為了解決凍土問題,我國科學家采取了以橋代路、毛石通風路基、通風管道通風路基(主動降溫)、碎石毛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系統等措施。,解決了幾千年凍土帶來的問題。
2、高原反應,為了克服寒冷缺氧的惡劣環境,保證鐵路建設者的生命健康。鐵道部和衛生部在我國工程建設史上第壹次聯合下發以下文件,專門對醫療衛生保障作出詳細規定,並投資近2億元在全線建立醫療衛生保障點。建立和完善了三級醫療保障機構。
鐵路沿線醫療機構115,醫護人員600余人,員工半小時內可得到有效治療。對員工進行定期體檢,並安排員工輪流在低海拔地區工作。青藏鐵路在關註建設者生命健康方面也創造了多項新紀錄。青藏鐵路開工以來,共收治病人45.3萬余人,治療腦水腫427例,肺水腫841例,無壹例死亡,創造了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跡。
3.生態環境保護。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裏、三江源、羌塘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於地處世界“世界屋脊”,生態環境敏感脆弱。
對此,青藏鐵路從設計、施工到運維,始終堅持“環保第壹”的理念。比如,為了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鐵路全線建立了33條野生動物專用通道;為了保護濕地,世界上第壹個人造濕地建在了高山地區。
為了保護沿線景觀,實現地面和列車“零汙染”;為了改善沿線生態環境,打造千裏之外的“綠色走廊”。這些獨特的環保設計、施工和運營理念,也使青藏鐵路成為中國第壹條“環保鐵路”。
擴展數據:
政治意義:
西藏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與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青藏鐵路的建成運營,將中國與尼泊爾主要城市之間貿易的陸路運輸時間從12至18天縮短至不到壹周,促進了尼泊爾落後的北部山區的經濟發展,幫助尼泊爾獨立出現在世界政治舞臺上。
同時,青藏鐵路加強了中國其他廣大地區與西藏的聯系,促進了藏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加強了民族團結的需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青藏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