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才能健康強壯?
壹、預防性治療的內容
防患於未然,就是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減少疾病,減輕人類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疾病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構建和諧社會:有史以來,各種社會矛盾給人類造成了最廣泛的身心痛苦,所以積極推動和諧社會的建立,減少社會矛盾是預防疾病的最根本途徑,這也是人類社會總的發展方向;2.計劃免疫:計劃免疫可以主動刺激機體產生針對某些疾病的抗體,是預防某些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現已發展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3、除四害:即通過消滅蒼蠅、蚊子、跳蚤、老鼠等害蟲。,消除傳染途徑,預防疾病,這需要全社會的參與;4、註意脾胃:是補正氣,增加人體的抗病能力,抗病能力強,自然少病。醫生的空間很大。
第二,中醫講究治療前補脾胃,扶正。
中醫歷來註重治病於未病先治。《四氣調神論》說:“不治病,不治病。不治療就亂,妳就不亂。?老公的病成了藥,亂成了治。過井爭錐,豈不晚矣?”。壹直以來都相信“能先治好病再上班的醫生”,也就是說能先治好病的醫生才是真正的好醫生。中醫在預防疾病的四個方面做出了積極而重大的貢獻,其中註重健脾養胃、扶正固本是中醫在預防疾病方面的特色。
中醫是如何做到未病先治的?“難經?《七十七難》中明確指出:“所謂治未病者,見其肝之病,知其肝應傳於脾,故先固其脾氣,患肝之邪而無令,故說治未病。“這段話給我們舉了壹個例子,說明中醫是如何做到未病先治的。比如妳遇到壹個肝病患者,妳要認為肝病是壹種慢性病,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會影響脾胃的功能。所以妳要馬上給患者服用補脾胃的藥物,以免損害患者的脾胃功能。這是防患於未然的方法。
為什麽叫防病?因為這個時候我只看到了肝病,沒有看到脾胃病,但是醫生憑經驗知道,疾病的發展肯定會損害脾胃的功能,所以在脾胃病的癥狀明顯出現之前就提前用藥,這是壹種預防性的治療,所以叫治未病。
是不是只有在治療肝病的時候才可以提前補脾胃?我覺得不僅僅是這樣。這裏說的肝病只是壹個例子,它代表了所有的慢性病。本質上就是說,在治療慢性病的時候,要想到這類疾病長期下去肯定會損傷脾胃,要馬上用藥物來補益脾胃,不要等到脾胃病的癥狀明顯了才用藥。
為什麽治療慢性病要註意補脾胃而不是補心肺等其他東西?這取決於脾胃功能對人體各器官的重要性。中醫認為,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分解水谷;脾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水谷的精華。食物和飲料進入胃中,經過消化後向下傳到小腸,其中的細微物質被脾臟吸收,在心肺的參與下通過三焦和經絡輸送到全身,滿足各器官組織的需要。脾胃分工合作,源源不斷地將水谷的精氣供給人體各個器官組織,成為人體營養的來源,所以被稱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蘇文?任平氣象學理論說:“民以水谷為基”;《漢藏經》裏也說“胃強五臟強”。可見,脾胃功能正常是人體正氣的前提。正常情況下,人體正氣旺盛,邪氣不易侵入人體,人體就不會生病。針法理論說:“義在內,惡不可為”;蘇文?《平熱論》說:“邪氣聚集,其氣必虛。”。為什麽很多慢性病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到了壹定年齡才得的?這主要是由於脾胃逐漸受損,正氣逐漸不足;包括人年老時體質下降和死亡,也是因為脾胃虛弱,正氣不足。在《蘇文?偉大的陰陽學說應該就像“說:”治療必須尋求其根源“,所以如果人們能夠積極維護脾胃,滋養正氣,不僅可以減少疾病,還可以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所以,重視脾胃對人的健康很重要。
三、如何用小方法治療疾病?
預防壹種疾病,就是在人們生病之前,抓住人們表現出來的各種征兆,早發現疾病,早采取治療措施。疾病的發生有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疾病的預防就是在質變之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明顯的標誌就是很多人都有“不敢做的事”和“愛做的事”。如果他們不敢吃硬的,甜的,感冒了,壹不小心就會有各種不良反應。或愛吃辛辣食物、過鹹食物、肉類、口腔潰瘍、咳嗽、拉肚子、流淚、肛門潮濕等。容易被忽視的體征有:身體某個部位酸、痛、不適、禿頂、各種皮膚病、皮膚上有痣。這些征兆的特點是:長期存在或反復發作,可能有輕有重,但絕不會壹去不復返。這些標誌就像剛剛露出在遠處地平線上的桅桿尖,表示下面有壹艘大船。
中醫說“內者必形於外”,也就是說,人體內部是什麽狀態,壹定會在外部顯現出來。“淩叔?此藏章曰:“知其五臟六腑,便知其病。".也就是說,根據人體的外在表現,可以預測人體的內在疾病。
對於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表演,“醫宗金鑒?”《心四診要領》說:“目望,耳聞,言問,參判,明確診斷,知病根,能色脈結合,萬無壹失。“醫生應該首先註意到它,然後理解它的含義,然後通過這些跡象發現體內潛在的隱患,然後在疾病開始前用藥物治愈。
怎樣才能給人留下小印象?這就需要醫生積累長期的臨床經驗。方法不是輕易放過臨床上遇到的各種癥狀,而是要問為什麽。在實際工作中註意細心觀察,體會,記錄,這樣長期堅持自然會有體會。
四、預防疾病應註意的事項。
真正知道如何在疾病發生之前治療疾病並不容易,否則中醫不會說“致力於在疾病發生之前治療疾病”。無病是還沒有出現的病,各種癥狀還沒有表現出來。病人沒有感受過疾病的痛苦,所以不完全理解醫生的判斷。古代神醫扁鵲被蔡桓公誤認為“醫好益,欲為未病之人建功”。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的話,結果死了。
對於醫生來說,不僅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還要對患者有壹定的選擇權。對於那些只願意吃幾個藥試試的患者,可以直接拒絕他。所謂“不求壹世者,不求壹時”,如果妳不打算吃幾個月的中藥治療慢性病,那就連壹副中藥都不要吃。因為治病講究“治急性病要有膽識,治慢性病要慎重”,所以防病可以說是壹項復雜的工程。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規劃和步驟,這真的不是大家能理解的。所以醫生在治病之前,要註意治療好非常信任妳的病人。
有些疾病用藥物治療,效果是減輕癥狀和疼痛。這和患者想要的是壹致的,醫患雙方對這種情況都是滿意的;而且有些情況,吃了藥後,壹時半會兒也沒什麽效果,癥狀也沒變。為什麽?就像蓋大樓壹樣。壹開始挖地基要花很長時間,妳不會看到要建的樓。地下基礎壹旦完成,地面部分往往每天都有變化。病人不明白,他面前吃的藥,是打好基礎的良苦用心;我不明白的是另壹種情況。服藥後,癥狀不是減輕,而是加重。這時候患者要麽自己停藥,要麽上門罵醫生是白先生。患者哪裏知道治病就像幫別人打仗?得到幫助的人是正直的,突然有了從疾病和邪惡中掙錢的能力。癥狀怎麽才能不更嚴重?對於這三種情況,要盡量跟患者說清楚,告訴患者第壹步用藥的目的是什麽,會有什麽後果;第二步用藥的目的和表現是什麽,讓患者配合用藥。
另外,患者往往認為現有癥狀壹消除,疾病就痊愈了,這對於急性病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復發的慢性病,我們要多問壹個問題:為什麽會復發?在解決了現有癥狀後,還要根據反復發作的根源用藥,以達到根治的目的。在這壹點上,患者往往因為缺乏了解或經濟能力而不願意繼續治療,這其實是最失敗的。如果能積極堅持用藥,就能治好多年的舊病,病人得到好身體,醫生得到好名聲。所謂“不是妳做什麽,而是妳怎麽做”也是治療疾病的壹句名言。“不是妳怎麽對待,而是妳怎麽對待。”
治病前要註意哪些事項?以下的話可以作為參考:《史記?《扁鵲·臧宮列傳》說:“如果聖人能預知微觀,而良醫能及早從事,那麽疾病就能治愈,身體就能存活。".人患的病多,醫生患的病少。所以,有六種不治之癥:傲慢,不管什麽原因,都是不治之癥;輕身而重財,兩治也;衣食不遂,三治不愈;陰陽結合不定臟腑,四不可治;不能吃藥,五個療程都治不好;如果妳相信女巫而不相信醫生,六次治療都不會痊愈。如果有,就不好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