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心理健康教育綜述:3篇

心理健康教育綜述:3篇

我校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是:根據學校的中心工作計劃,學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隊工作的具體要求。依托現代教育理念,圍繞校本課程教育這壹主題,繼續在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關註學生身心發展,結合我校學生實際,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完善人格,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

群組長度:* * *

副領導人:* * *

成員:* *和班主任。

學校心理咨詢室兼職老師:* * *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我校本學期開展的主要工作

1,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工程——繼續完善“三輪教育”(全方位、全方位、全過程教育)體系,紮實開展“六心教育”工作,實施日常管理精細化。強化“以德為本”的思想,堅持活動育人,落實“六心”,“愛社會、誠為人、孝父母、忠祖國、自信自己”,讓每壹個學生都成為崇尚和諧、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壹代。

2.堅持“以德治校”的方針,樹立“壹切教師都是道德教育者”的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嚴守職業準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五言人家收集的本文),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良的校風培養人,以真誠的友誼感動人。

3.堅持“活動育人”的理念。

結合旅本部、中隊開展系列活動,註重“課堂內外”的互補,堅持德育課程與日常德育活動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註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有序實施“六心教育”活動。上好心理健康課,開展學生心理輔導。鼓勵教師善於在學生中捕捉德育閃光,及時調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實效。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努力做身心全面健康的小學生。

4.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學生可以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積極的認識,逐步提高心理素質。註重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具體措施有

通過教師培訓、項目研究、校本研究,培養壹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搞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深入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根據辦學定位和我校教育特點,我們在工作中確定了以下方式。

(壹)、全程心理健康課程。

利用班會,班主任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上好壹堂班級心理健康課。強調行為訓練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說教或灌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廣泛的健康教育活動。

1.聯系學校德育工作,通過大隊系列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宣傳櫥窗、講座、黑板報等少先隊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我控制、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體心理素質;通過組織遊戲、娛樂等活動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掌握心理保健的壹般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全方位滲透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教育與班會、思維課、活動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通過各學科的教學,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挖掘各種教材的內容,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讓學生獲得改變自己觀念的心理體驗,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3.在課堂內外舉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上好壹堂心理健康課。

(三),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進壹步完善心理咨詢室的裝修,堅持發展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和疏導,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認真、耐心、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疏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整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遠程培訓綜述

心理健康教育綜述(2) |返回目錄

為期壹個月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遠程培訓即將結束。在這次充實而緊張的學習中,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我感到非常幸運地聽到了教育專家的報告和講座。既有專家睿智的教育思想和前沿的教育理念,也有同行精彩而寶貴的經驗交流。壹個個鮮活的例子,讓我倍感親切,也給了我們思考和啟示。我自己的心理也受到了制約。雖然之前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但沒有這次那麽投入和充實。多年班主任工作帶給我的困惑,在這幾天的學習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和新的突破口。

下面說說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遠程培訓學習給我帶來的壹些啟發和收獲:

第壹,關註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首先應該心理健康。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自身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很難想象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能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白玉平教授關於教師心理健康與壓力的講座。老師不當的教育行為給學生造成了心理障礙,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對此我印象深刻。聽了這麽多例子,我壹再告訴自己:壹定要做壹個細心耐心有愛心的班主任,不要做學生心理畸形的罪魁禍首。

小學的工作又辛苦又復雜,尤其是我們班主任。所以,心態好很重要。教師積極樂觀的情緒會感染學生,必須學習相關的理論、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功能。總結講座中教授們提供的方法,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用快樂充實每壹天。笑是壹天,皺眉也是壹天,那為什麽不笑著接受壹切呢?如果有壹天是幸福的,那麽妳由無數天組成的人生也是幸福的。

2.多和別人交流。長期獨處的人容易抑郁。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歸屬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需要在朋友中感受到尊重和被需要。

3.投身於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如果妳熱愛妳的教育,那就剛剛好;如果妳對妳的職業不滿意,請試著愛上它。都說愛情會隨著時間而成長。如果突然被要求離開教育崗位,我想很多人會不適應。如果妳不想離開這個崗位,請珍惜它。

4.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記住三,不要。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很明顯,學生犯了錯誤,他們很生氣。不要用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做出激怒學生的事情;不要用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對身心健康沒有好處。

壹個教師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傷害大量或許多群體的學生。這句話聽起來讓人不寒而栗。教師自身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心理健康,掌握青少年兒童心理發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把握學生的“精神氛圍”,讓孩子的內心充滿陽光。

聽了趙小英的講座《小學生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進行了案例展示。我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的了解,使我們清楚地知道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發現的問題,要註意的問題,要積極解決的問題。其中,尤其是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融化學生的逆反心理,從理論到實踐,從講座到活動,我們印象深刻。這對我以後的工作很有指導意義。以後我會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多和他們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不斷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如心理素質發展不平衡、情緒情感發展不平衡、人際關系與自我意識不協調、對自我實現的概念和認知不均衡、認知能力差異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註意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引導學生克服障礙,健康成長。

第三,營造培養健康心理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觀念,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應該建立壹種和諧合作的關系。

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壹方面,要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尊重每壹個學生的人格;另壹方面,要把學生當成和自己平等的壹員,善於相互溝通。在學科教學中,不應該居高臨下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願意傾聽每壹個學生的意見,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尤其是糾正學生違紀行為時,絕不能傷害學生。滿足學生尊重人格的需要,多鼓勵、信任、肯定、表揚,讓他們擁有積極的力量,獲得自信,以樂觀、快樂、輕松的心情學習。

②保持良好的教學情緒。我們要用真摯的感情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用飽滿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我相信我的每壹個微笑,每壹個眼神,每壹個動作,每壹句話都是和學生的壹次情感交流,我要把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學生。課堂上也會有壹些偶然或意外的事件。如果學生情緒異常或者犯錯,我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妥善處理。我絕對不能讓學生的不良行為影響他們的情緒,破壞教學氛圍。在平等的人際關系和和諧的氛圍中,學生通過參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地培養自信心、自覺性、創造性和堅強意誌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四,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對於班主任來說,首先是代表廣大學生的利益,所做的事情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牢固樹立“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的思想。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因為他們正處於身體成長、知識增長、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喜歡模仿甚至盲從他人,往往把與自己相處的老師視為心中的偶像和榜樣。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極具感染力和示範作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言行有效地感染和教育學生,陶冶他們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真正承擔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國民素質”的使命。教師要有做梯子和紅燭的奉獻精神,對學生充滿愛心,對工作負責,對未來有信心,真正熱愛本職工作,教書育人。我當班主任23年了。回顧自己的經歷,我始終把教書作為自己最喜歡的職業,以對得起學生的態度對待工作,從中體會到投身教育事業的無比幸福和自豪。記得我教過的壹個六年級學生在畢業時寫道:“蘭老師,您從壹年級開始教我六年級已經六年了...謝謝大家!妳讓我知道有那麽多愛我的人不嫌棄我,所以我沒有自暴自棄。沒有妳,就沒有今天的我。妳最愛我媽媽和老師,因為老師愛別人家的孩子。”作為班主任,還有什麽比聽到這些話更開心的呢?我覺得作為老師,有時候只是壹點點的堅持,就可能改變壹個學生壹生的命運。“這篇難忘的文章讓我感受到了作為老師和班主任的巨大幸福,也啟發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教師要有愛心,真誠的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壹句話“帶著壹顆心來,不帶半根草”,道出了教育的神聖和教師的偉大——用愛詮釋教育。沒有愛的心是貧瘠的沙漠,不可能長出紅花綠草般的美德;沒有愛的教育是幹涸的河床,不可能綻放靈魂的浪花。我當了23年班主任,深有體會。只有成為好老師,才能培養出好學生。其中很重要的壹點就是要有高尚的師德。愛是師德的靈魂。

1.關註“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

我們學校位於鐵路以北,學生家庭很貧困。我們學校有很多留守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更加關註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外出打工的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無法進行情感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乏父母的溫暖和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大。留守學生普遍性格內向、自卑、敏感、脆弱。還有壹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寄錢回家。有的甚至給孩子買手機,監護人都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導致孩子養成不愛學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易怒、自大。針對這壹特點,我利用課余時間和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交心談心,多次家訪。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理解父母的艱辛,讓他們覺得父母出去不是為了愛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生活得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並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助他們少走彎路。鼓勵和組織留守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填補父母不在的空白。留守學生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和父母撒嬌,不能和父母壹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思想必然空虛,又因為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者沈迷於打遊戲等不良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通常會引導他們多做閱讀等有益的業余活動。

2.從生活中關愛學生。

教師要關心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對學生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都要敏感。如果老師能處處為學生著想,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當學生有困難時,老師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壹句熱情中肯的評論,壹次真誠的交談,壹個會心的微笑,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從心理上關心學生。

作為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真誠,是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距離的壹種方式。在和孩子們接觸的過程中,我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我班上的小明曾經在壹封信裏寫道:老師,我想問問妳,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學了...讀到這裏,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沒想到他年紀輕輕壓力這麽大。我關註他的壹舉壹動,幫助他建立自信。壹個學期下來,他的學習成績確實進步很快。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班主任的適時關愛,會影響孩子壹生的成長。我領著他上路,很多人會問,這是妳的孩子嗎?小明會故意拉緊我的手,向我靠得更近,無形中告訴人們我們是母子。

六、開辟多種渠道進行有效溝通。

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意識到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師生之間的溝通過程,有效的溝通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前提。從課堂語言方面,教師要運用豐富的教學語言、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們必須註意使用鼓勵、尊重和討論的話語,並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以建立師生之間的橋梁。及時反饋,鼓勵評價。教學反饋應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對各種反饋信息及時采取措施,做出及時公正的評價,通過及時公正的評價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反饋評價時使用激勵機制,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信任學生;培養學生自我審視、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我想我必須有這樣的意識,課堂教學過程應該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發展學生個性為中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活動時,更好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技能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

總之,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提高了很多,更新了觀念。我真切地感受到,這些教育專家深入其中,貼近教育現實,完善了我的教育理念,為我開拓了新的教育思路。這些富有啟發性的觀點和指導思想,需要在我今後的工作實踐中加以消化、借鑒和運用,並在理論上不斷建構和豐富,以達到完善和發展自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成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綜述

心理健康教育綜述(3) |返回目錄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綜述

鄭海紅,三年級語文、數學學生。

壹、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培養學生“自知、自尊、自控、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讓每壹個小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靈,真正成為身心健康的新壹代。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我調節、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指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自我調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壹。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目標,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如何調節情緒,使學生更加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活動。因此,促進心理素質的提高和預防問題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化觀念、生活方式和思維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小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資料顯示,我國約有1/5的兒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欺騙、自私、任性、挫折承受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顯性和隱性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和行為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迫切,意義重大。

心理健康是壹個全人的問題,是每壹個小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的不可避免的問題,包括那些學習好,是老師眼中“好”孩子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不健康的方面往往被忽視,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和教育。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個體教育的需要,而是所有學生的重要課題,應該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當前,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註重消除學生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病人,又要註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發展。不僅要重視心理咨詢、舉辦心理講座,還要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壹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依靠心理學家和專門工作者,還要註意依靠教師來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起到德育的作用,還可以提供壹個新的角度,讓每壹個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存在的壹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改善師生之間的溝通。以前老師只關註學生表面的行為問題,比如上課搗亂,厭學,逃學等。,並很快將這些問題上升到德育層面做出不良行為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後隱藏的原因,包括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以更加寬容、理解和接納的態度去理解和對待學生及其行為,不僅要關註行為本身,更要註意發現和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後的基本心理需求;不要簡單的判斷對錯,要從人文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壹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也是每壹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1.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學年齡是6 ~ 7歲到11 ~ 12歲,孩子的生長發育相對穩定均勻(少數高年級女生除外)。特別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統壹和穩定發展構成了小學生心理的協調發展;學習成為主導活動,不僅使小學生的智力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而且使他們的心理得到迅速發展。

小學生閱歷有限,心理活動純凈直白,內心活動容易表露出來。這個階段“閉鎖”不明顯,他們的情緒和情感富有表現力,喜、怒、哀、樂都清晰地表現在臉上,容易改變,不善於修飾和控制。所以在小學階段,大人和孩子容易溝通,師生關系、親子關系也容易融洽。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無論是思維能力、個性、社會性、道德性,都很容易培養。壹種穩定的人格意識,如人生觀、世界觀,在小學階段還沒有萌芽。再比如,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組成部分——人格,只是在形成的初期,好的或壞的習慣都是可以通過教育措施改變的。

2.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

(1)先天和後天關系。先天遺傳是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前提和自然條件。良好的遺傳素質無疑是心理正常發展的物質基礎。兒童的心理發展主要是由其所處的環境條件(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決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上。

(3)教育與發展的關系。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主要是由適合其心理發展的教育條件決定的,受其內在動機的驅動。小學教育要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激發孩子的新需求,激活孩子的求知欲望,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的心理發展。我們的教師只有在教育過程中註重健康心理的培養,才能不斷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目標

漢語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是壹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對於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深造,對於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藝術性和綜合性是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自身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很難想象,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能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因此,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深入有效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證。本課題將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研究小學語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其所教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教師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所以它在關註學生的同時,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情感態度、意誌品質、良好習慣、健康人格等心理素質的要求和培養,這種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開放性、愉快性、自主性和活動性的特點,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發展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辟了新的渠道。組織豐富多彩的小學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語文課外實踐中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通過這些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