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瞿同祖的《瞿同祖》

瞿同祖的《瞿同祖》

(1910 7月12-2008年10 10月3日),歷史學家。湖南長沙人。字“田甜”,第二天,出生於湖南長沙7月1912,1934。加入燕京大學研究院,在吳文藻、楊開道指導下研究中國社會史,1936獲碩士學位。65438年至0939年任雲南大學社會政治與經濟法學系講師,後升任副教授、教授。2008年6月3日因病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8歲。曲同祖,湖南長沙人,出生於1910年7月。祖父瞿是晚清重臣。當時他寫了壹首名為《當孫勝六月生與耿旭》的詩:“壹個六十歲的人有兩座廟宇,但他總是看到孫智。門口傳來強烈的哭聲,穆要換舊的了。如果妳喜歡掛壹個弧線和同樣的東西,妳可能會傳硯,變得及時。早晚扶床笑,等見衣白髭。”他的父親瞿玄之曾在瑞士和荷蘭的大使館工作,他的叔叔瞿玄英是壹位著名的學者。

很多人都談到了瞿同祖的家庭背景,但瞿同祖的妻子趙增久並未涉及。瞿同祖之子瞿澤琦說:“我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安徽人。他們相互交談時,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鄉口音,壹個湖南的,壹個安徽的。”趙增久出身於被稱為“翰林四代”的書香世家,排行第九。論輩分,趙樸初是趙增久的侄子。趙樸初雖然年齡比瞿同祖大,但每次來,進門前總要鞠躬,給侄孫行個禮,很是恭敬。

1932年,同在燕京大學讀書的瞿同祖和趙增久結婚了。事實上,屈家和趙家是世交。他們早在上海就認識,是青梅竹馬。根據燕京大學的規定,女生結婚後不得住學校宿舍。瞿同祖租住在成府槐樹街,同行的還有翁杜堅夫婦。巧合的是,翁杜堅夫婦也是燕京大學的,瞿家和翁家成了世交,後來被傳為學林的佳話。據曲澤琦介紹,兩家壹直保持聯系,翁杜健的大女兒和他還是大學同學。

抗戰時期,瞿同祖不甘做亡國奴,放棄了好找的工作,只身南下。當時,趙增久帶著大女兒留在北平。兒子曲澤琦出生後,曲同祖回來探望,但不久就離開了北平。1943年,趙增久帶著壹雙兒女坐火車到Xi安,再坐大貨車和人力車,最後到了重慶見丈夫。在此期間,瞿同祖完成了其代表作《中國法學與中國社會》的主要內容。

65438-0944年,因為導師吳文藻的積極聯系,瞿同祖去了美國做研究。他帶著妻兒越過駝峰到印度登船,再經菲律賓、澳大利亞抵達舊金山。曲澤琦回憶說:“當時我還沒打完仗,但我坐在壹艘武裝運輸船上,都帶著槍。”

我在紐約的時候,曾經和瞿同祖交往過,比如留在美國的楊連生、何炳棣,以及後來回國的老舍、羅昌培等人。更多的人住在壹樓。當年,瞿同祖住52號,住51號,鄭住42號,住地下室。屈的家庭很快成為許多愛國學者的聚集地。曲澤琦回憶說:“老舍50大壽在我家,記得有個相聲節目。”有時楊連生和何炳弟會過來和曲澤奇在附近的公園打棒球。當時有壹個中國家庭,壹起去了美國。沒過幾年,他們的孩子和曲澤琦交流時,只會說英語。與大多數中國家庭不同,曲同祖強烈不贊成這種現象。他經常教孩子們不要忘記中文。曲澤琦說:“到了美國後,除非有外賓,父親在家裏從來不說英語,擔心我和妹妹會忘了中文。他經常給我們講三國、水滸、神榜之類的故事,還帶著書。”從這壹方面可以看出,為什麽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瞿同祖就讓妻兒回國了。

曲澤琦說:“那時候我恨國民黨,因為它太腐敗了,大家都認為國民黨垮臺是好事。”於是,趙增久帶著孩子先上了“威爾遜總統”號客輪回家,途經日本時,吳文藻夫婦在碼頭迎接。瞿同祖當時因為合同和債務沒陪,誰知道,差了15。

趙增久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由於離開丈夫從美國回國,趙增久被懷疑是間諜,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很快,吳文藻就被打成了“右派”,瞿同祖的其他老師和朋友們也大多沒能逃過這壹劫。瞿同祖被形勢的變化弄得措手不及,不禁有些不知所措。

從65438年到0965年,國內形勢逐漸好轉,瞿同祖決定回國。翁杜堅早就聯系過他,在中科院歷史所工作。誰知,馬上就碰上了“文革”,歷史成了重災區。眼看工作化為烏有,瞿同祖自掏腰包住進了華僑招待所。住了幾年,工作安排不了,瞿同祖只好回到湖南老家。

1971年,瞿同祖終於被分配到湖南文史館工作。當時他被安置在文史館,主要任務是政治學習。因為有中央領導想讀《伊甸回憶錄》,瞿同祖終於找到了壹份有意義的工作。更可喜的是,趙增久在1959分配到貴州後,今年退伍回到湖南。夫妻重聚,壹起翻譯了這本書。1976年,趙增久病逝,給瞿同祖帶來了極大的打擊。這時,情況已經悄然開始發生變化,“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女兒帶著瞿同祖回北京照顧他。

65438年至0978年,瞿同祖正式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實行政策後,瞿同祖的情況有所好轉。曲澤琦說:“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當時瞿同祖被定為二級研究員,醫療待遇也很好。剛開始相當於局級,後來是副部級。要知道,曲同祖連科長都不是。緊接著,屈同祖被授予第壹批博士生導師,屈澤奇從東北調到北京照顧父親。

按道理來說,瞿同祖應該是在生活穩定之後,才出壹批成績。事實上,瞿同祖也渴望再寫壹本書。遺憾的是,這個願望始終沒有實現。很多人不解:為什麽瞿同祖在接下來的30年裏,沒有完成壹本專著,沒有帶壹個研究生或者學術助理?

其實原因就在於瞿同祖治學的嚴謹。走進崇文門東大街瞿同祖的書房兼臥室,妳會被這種簡單明了所震撼,甚至會產生壹些疑惑。這樣的學術帶頭人並沒有他想象中的書庫。寫書的關鍵是要靠大量的參考資料,有時候不知道要翻多少本才能找到壹些有用的資料。看看瞿同祖的作品,就知道這種寫法比壹般人想象的要累得多。此時,瞿同祖的生活條件雖有所改善,但閱讀和寫作的環境並不是很好。

為了寫書,瞿同祖每天坐公交車去近代史研究所附近的中科院圖書館。這裏用材料不方便。壹次只能借兩本書,而且還受圖書館開館閉館時間的限制。別說沒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方便。在某些方面,甚至連當年的雲南大學、西南聯大的圖書館都不方便。曲澤奇說:“當時我父親的辦公室在哥倫比亞大學低矮的圖書館裏。假期在那裏幫忙整理書籍賺零花錢,有壹次遇到了時任校長的艾森豪威爾。我在哈佛大學的時候,圖書館給了我父親壹把鑰匙,我可以自由進出,不受限制。”

按照瞿同祖嚴謹的寫作習慣,年紀大了明顯精力不足。久而久之,瞿同祖越來越焦慮。有壹次因胃潰瘍住進協和醫院,名醫張勸他以健康為由放棄寫書的念頭。由於諸多條件限制,瞿同祖最終放棄寫書,安享晚年。

瞿同祖壹開始沒考研究生,是因為壹心要寫書。當他放棄寫書的時候,他已經沒有精力指導研究生了。瞿同祖曾對兒子說:“學生讀壹本書,就要自己讀,否則就沒有資格指導。”曲澤琦說:“我的父親有壹個很好的榜樣,就是吳文藻先生,他對學生負責到底,不僅在學習期間指導他們,工作之後也是如此。我父親是吳先生幫忙聯系美國做研究的。”鑒於瞿同祖的動手研究習慣,學術助理不能帶。曲澤琦說:“我父親沒帶研究生,可惜沒給社科院寫過書。”崇文門的那套公寓,是瞿同祖壹生中住得最久的地方。建築的北面是北京明城墻的古老遺跡。綠樹掩映下,時而壹群群穿著紅色校服的中學生跑來跑去,嘰嘰喳喳,生機勃勃。瞿同祖偶爾走壹走,不知道他會不會震驚,會不會想起當年的火熱青春。幾次進進出出,瞿同祖的生活與北京結下了不解之緣。

然而這樣的日子並不多,瞿同祖晚年也很少出門。更多的時候,他在書房裏享受著難得的安靜和舒適。陽光下的壹盆蘆筍,為整個書房增添了不少亮色;而墻上的壹幅字畫,桌上的壹幅蘇繡,無疑又增添了幾分優雅。但誰知道晚年的瞿同祖有多孤獨呢?他心愛的妻子趙增久早已去世,他曾經的導師和朋友也早已去世。除了慕蕊和何炳棣,吳文藻、翁杜鑒、羅昌培、老舍等師友都走了。在晚年,瞿同祖仍然保持著聽西方古典音樂的興趣,那些唱片都是他早年收集的。

壹天早上,瞿同祖和瞿澤琪喝咖啡的時候聊到了學風問題。屈澤奇在美國的時候,聽過這樣壹個故事。在南卡羅來納大學壹家醫院的開業典禮上,院長給新生們做了壹次演講。其中有壹段話是引用了別人的話,但沒有解釋。結果他被迫辭職,可見學風之嚴謹。瞿同祖非常贊同:“沒錯,這是妳應該做的。”

瞿同祖感受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學者為了評價副研究員,抄襲他的作品。當時有關單位找到曲同祖說:“曲老,妳怎麽看?我們必須允許人們犯錯誤,給人們壹條出路。”瞿同祖壹直擔心這件事,不是因為抄他的書,而是因為他的學風太腐敗了。曲澤琦說:“抄襲在英語裏叫作,就像法律上的欺詐,意思是無藥可治,意思是犯了這個就無藥可治了。”

瞿同祖的辦公桌上,左邊是報紙,右邊是未拆封的信件,日歷定格在2008年8月30日,瞿同祖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

65438年10月3日,瞿同祖停止呼吸。按照瞿同祖的遺願,葬禮要從簡。然而巧合的是,火化的那天是重陽節,第二天下葬恰逢千禧年。八大的時候,瞿同祖和趙增久葬在壹起。曲澤琦在墓前泡了壹杯綠茶,放了壹包煙,放了兩盆花。那是瞿同祖喜歡喝的九華山茶,趙增久喜歡抽的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