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來談談健康吧

來談談健康吧

隨著國家對國民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視,廣大中小學校和高校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課程以其互動性、直接性和高效性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式之壹。正因為如此,心理健康課程的研究也成為心理學教師的必修課。針對如何給學生上壹堂生動、有趣、有意義的心理課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三點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對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幫助。

壹、上好心理健康課,課程設計需要考慮。

對於學生來說,心理課應該是壹個可以自由探索心靈、放松身心的場景,這就需要心理教師在心理健康課的主題選擇和流程設計上進行周密的考慮。主題要明確,有意義,要符合當前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在題目的選擇上,要避免壹節活動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題目;避免選擇學生不易公開透露或涉及學生隱私的話題;避免題目過大,目標過於空洞,導致主題缺乏深度和穿透力。

淺談心理健康課——給心理教師的三點建議

史靜博仁團體輔導工具箱(課程版)教案手冊和教具光盤

以北師大《團體輔導工具箱》課程版心理健康課教案為例,課程內容以2012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基礎,對綱要提出的各個年齡階段的教育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後編制而成。課程環節分步設置,讓學生在課堂上加深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分階段提高心理健康素質。這種心理健康課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接受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和有效。

淺談心理健康課——給心理教師的三點建議

史靜博仁(課程版)團體輔導工具箱中的部分教案內容

第二,上好心理健康課,應該把握的課程原則。

心理健康課程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目標,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齡特點組織活動,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關註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的學習幫助自己和他人為目的。心理教師在主持心理課時應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1.活動原則

與傳統的學科教學不同,心理健康課註重學生的活動。心理活動課的主要目的不是傳授心理學知識,而是上課的過程和方法,讓心理老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達給班上的每壹個學生。要給學生創造壹個放松的緩沖區,讓學生在這裏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為自己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2.平等的原則

在心理健康課上,教師不應該為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應該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學生和老師相比,相似性更多,心理相通,更容易交流、接受和產生* * *音,影響更大。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自助來幫助他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參與的原則

評價心理健康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壹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是心理活動課的核心,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必須通過參與活動來獲得。在心理學課上,學生的參與度越高,感受和體驗越豐富,活動效果越好。

淺談心理健康課——給心理教師的三點建議

學生在心理健康課上冥想,感受內心。

第三,上好心理健康課,課程形式要豐富。

心理健康課作為壹種新的校園課堂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暫時擺脫繁重的課業,緩解壓力,這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此外,心理健康課程還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優勢。課堂可以通過豐富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參考以下五種形式的心理健康課:

1.比賽

遊戲形式往往是心理健康課最受歡迎的形式。學生可以通過有趣的小組遊戲來了解它。這種形式生動活潑,學生積極參與,容易收到效果,特別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助於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增強情感能力和敏感度,促進與他人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3.問卷調查

使用專業的心理測評量表,可以收集學生的心理狀態數據,加強心理活動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想法或反饋。

討論問題

問題討論是心理活動課最基本的形式。通過小組討論,達到相互接納、相互包容、情感互動、自助的目的。

5.辯論

在辯論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的愛好和傾向也可以顯露出來。辯論可以將外界的認知說教轉化為自我認知,更適合高年級學生。

心理健康課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心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重要途徑。壹堂好的心理健康課不僅是完成壹名心理教師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重要壹步。

感謝廣大心理老師的辛苦付出,我們會和妳壹起行動,保護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