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遏制與預防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規劃》的通知的文件全文。
壹、防控現狀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艾滋病防治的壹系列決策部署,落實各項綜合防控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勢頭減緩,死亡率下降,社會歧視減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簡稱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簡稱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中國遏制與預防艾滋病行動計劃(2000年)》基本實現。
但是,當前艾滋病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社會歧視普遍存在,部分地區和高危行為人群疫情嚴重,相當壹部分感染者和病人未被發現。梅毒等性傳播疾病疫情上升,艾滋病傳播的危險因素廣泛存在。感染者陸續進入發病期,患者明顯增多,死亡人數增加。防控工作面臨壹些新的挑戰:性傳播成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播方式更加隱蔽,男男性行為者疫情明顯增多,配偶間傳播增多。未開展預防母嬰傳播項目地區的母嬰傳播率處於較高水平;抗HIV治療中耐藥性的增加,增加了治療的壓力和難度。同時,壹些地區和部門對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視不夠,政策落實不到位,防控措施覆蓋面不足;現有防控技術、手段和能力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待進壹步提高,基層基礎工作有待加強。防控工作中的新問題與原有問題、難點問題相互交織,形勢更加復雜,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二。目標和工作原則
(1)目標。減少新增艾滋病感染者,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減少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質量。到2015年底,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增感染人數比2010年下降25%,艾滋病死亡率下降30%,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控制在1.2萬人左右。
1.15-60歲城鎮居民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識和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85%以上,農村居民80%以上;出入境人口、流動人口和15-49歲女性達到85%以上;高危行為人群和青少年達到90%以上;監管場所95%以上的被監管人員。所有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每年按照規定要求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專題教育或宣傳教育活動;各級主要新聞媒體發布、播放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公益廣告,占公益廣告的5%以上。人群獻血率達到10/千人口,各省(區、市)獻血量和獻血人數增長水平不低於當地醫療服務需求增長水平。
2.高危行為人群有效幹預措施覆蓋率達到90%以上,接受艾滋病檢測並知曉檢測結果的人群比例達到70%以上;所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發放和推廣使用安全套;95%的酒店等公共場所放置安全套或設置安全套自動售貨機;高危行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達到90%以上;登記在冊的阿片類成癮者(主要是海洛因)超過500人的縣(市、區)建立了藥物維持治療門診和延伸給藥點,為70%以上符合條件的成癮者提供藥物維持治療服務;參加藥物維持治療人群艾滋病年新感染率控制在65438±0%以下;靜脈吸毒人員使用註射器的比例控制在65438±05%以下。
3 .孕產婦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率達到80%以上,高流行地區達到9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及其嬰兒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的比例達到90%以上,接受綜合幹預服務的孕婦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降低到5%以下;孕婦梅毒檢出率達70%以上。65,438+0,000%的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積極為有艾滋病病毒感染風險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艾滋病和梅毒檢測咨詢服務。70%以上的感染者和患者配偶每年至少接受壹次艾滋病檢測,95%的監管場所將艾滋病檢測列為新監管人員的常規檢查內容。
4.符合治療標準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規範化抗艾滋病病毒治療的比例達到80%以上,持續治療12個月的比例達到85%以上;90%以上的感染者和病人每年至少接受壹次結核病相關檢查,符合治療條件的雙重感染者接受抗結核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療的比例達到80%以上;符合服用預防機會性感染藥物標準的患者比例超過80%;累計接受中醫治療人數比2010增長70%。梅毒患者和感染梅毒的孕產婦接受規範診療的比例達到80%以上,全國第壹、二期梅毒年報告發病率控制在5%以下,先天性梅毒年報告發病率下降到30/65438+10萬活產以下。
(2)工作原理。堅持政府組織領導、部門負責、全社會參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預防,科學預防;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擴大覆蓋、提高質量。
三、防控措施
(1)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宣傳部門協調指導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部門,把宣傳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作為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的重要任務,加大發布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和公益廣告的力度。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通過相關節目或專題欄目不斷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充分發揮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的作用,鼓勵和動員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群參與宣傳教育,營造反對社會歧視的良好氛圍。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等。應當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納入本單位職工崗前或者在崗培訓,支持職工參加艾滋病綜合防治宣傳活動。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和政策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團校等機構的培訓內容。把防治知識和政策、宣傳教育力度作為領導幹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加強公共場所、社區、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宣傳教育。交通運輸、鐵路、衛生、質檢、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繼續設立艾滋病綜合防治公益廣告欄,在車站、碼頭、機場、出入境口岸、公園等公共場所和旅客列車、民用航空器、客船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放置宣傳品或者播放宣傳信息。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設置固定的宣傳設施,經常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咨詢。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納入基層文化建設內容,面向轄區群眾開展宣傳教育。科技、農業、文化、衛生等部門應當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文化、科技、衛生等“三農”支農惠農活動結合起來。,在農村相關培訓中增加艾滋病綜合防治教育內容,突出對高流行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農民的宣傳教育。要結合當地民俗和特色,有計劃地組織誌願者深入邊遠貧困村和少數民族村寨,加強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的宣傳。開發通俗易懂、使用民族語言的宣傳材料,發揮宗教人士和在少數民族中有影響的公眾人物的作用,開展少數民族宣傳教育。
加強對流動人口、青少年、婦女、被監管人等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商務、質檢等部門要加強對境外勞務人員等出入境人員的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宣傳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納入農民工相關培訓。在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城市地區,衛生、公安等部門應當在流動人口居住的地區或者社區加強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商部門、工商聯等單位要積極引導用人單位在外來務工人員負責管理的集中居住場所投放宣傳資料和安全套,開展同伴教育活動。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要充分發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優勢,向流動人口和育齡群眾宣傳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勞務輸出組織、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納入職業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教育、公安、衛生、* *共青團等部門和單位應當在青少年中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建立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機制,將預防艾滋病綜合知識教育納入醫學院校和師範院校相關課程,在初中以上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綜合知識專題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課時落實和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校社團、互聯網、學生刊物等平臺的作用,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宣傳教育活動,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和技能的落實情況作為學校年度考核的內容之壹。婦聯、人口、計劃生育、衛生等部門和單位應當關註已感染艾滋病和有感染風險的婦女,積極倡導和支持開展婦女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預防配偶傳播和母嬰傳播,切實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等組織優勢,繼續開展“職工紅絲帶健康行動”、“青年紅絲帶”、“婦女面對面”、“紅絲帶健康包”等專項行動。公安、司法等部門應當結合監管場所的特點,加強對被監管人員的法制宣傳和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
(2)擴大綜合幹預覆蓋面,提高幹預質量。突出重點,遏制艾滋病經性途徑傳播。公安部門要繼續嚴厲打擊賣淫嫖娼、聚眾淫亂等違法犯罪行為。衛生、宣傳、文化、人口計生、工商、質檢、旅遊等部門要落實酒店等公共場所放置安全套的相關規定,加強檢查指導,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各省(區、市)應在公共場所明確放置安全套或設置安全套發售設施。相關場所的經營者應當以各種方式宣傳安全套的使用。加強對高危行為人群和感染者配偶的健康教育和綜合幹預,提高安全套使用率。要將艾滋病和性病檢測納入重點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健康檢查,為艾滋病患者和性病患者提供及時治療服務。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性病防治能力建設,完善治療服務網絡,改善服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及時規範對性病患者的治療,將性病診療服務與艾滋病預防幹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配偶與男男性行為者之間的傳播。
開展吸毒人員綜合幹預,紮實推進藥物維持治療,降低艾滋病和毒品的危害。在繼續依法打擊販毒吸毒違法犯罪行為的同時,衛生、公安、司法、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把預防吸毒傳播艾滋病與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戒毒條例》結合起來,加強綜合幹預,進壹步擴大藥物維持治療覆蓋面。依托戒毒康復維持門診治療,建立延伸服務點,提高服務可及性。建立強制隔離戒毒、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和藥物維持治療聯動機制,積極探索在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場所開展藥物維持治療,做好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出院後向藥物維持治療機構的轉診工作。加強藥物維持治療規範化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探索建立減免費用等激勵機制,加強對吸毒人員的管理和綜合服務,提高治療維持率,確保治療效果。在藥物維持治療難以覆蓋的地方繼續開展清潔針具交換。
擴大預防母嬰傳播的覆蓋面,有效減少新生兒感染。衛生部門要以婦幼保健網為平臺,將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和先天性梅毒防治納入婦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務的常規工作,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逐步將工作擴大到全國。提供產前保健和助產技術服務的各類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充分利用產前保健服務,為孕婦提供艾滋病和梅毒咨詢、檢測、轉診或者診療服務。對感染艾滋病、梅毒的孕婦及其嬰兒,免費提供治療、預防性用藥、隨訪等壹系列幹預服務。加強相關監測,預防嬰兒機會性感染和早期診斷,以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和先天性梅毒的發生率。
(3)加強血液安全管理,防止醫源性傳播。發展改革、財政、衛生等部門應當根據當地醫療衛生服務發展規劃,確保采供血服務發展與醫療服務需求增長速度相適應。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紅十字會等部門和單位要鞏固和加強采供血機構和血液管理的成效,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積極建立無償獻血誌願者組織,提高定期獻血者比例,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高危人群獻血,大力推廣無償獻血。加強血液安全管理,積極推進血液篩查和核酸檢測,到“十二五”末基本覆蓋全國。完善采供血機構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加強采供血和血液制品生產的監督管理。公安、衛生等部門要定期開展打擊非法采供血(漿)、制售血液制品和組織他人售血(漿)的活動。衛生部門要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臨床合理用血和醫院感染控制的培訓和管理,完善和落實預防艾滋病和丙肝醫源性傳播的工作制度和技術規範,加強患者安全防護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
(四)擴大監測檢測覆蓋面,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發展改革、衛生、質檢等部門要依托現有醫療衛生服務和傳染病監測網絡,配備必要的設備和人員,進壹步加強監測和檢測能力建設,完善艾滋病、性病、丙肝綜合監測和實驗室檢測網絡,逐步推廣艾滋病新發感染的識別和檢測、病毒感染窗檢測和嬰幼兒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技術,提高檢測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所有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中心實驗室具備開展艾滋病新發感染和既往感染檢測的能力。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檢測和病例報告管理,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和流行特征,對可能出現的疫情進行預警。加強監測信息的分析利用,建立部門間信息合作共享機制,定期公布疫情。衛生部門要合理設置和調整自願咨詢檢測點,開展艾滋病、梅毒、丙肝檢測咨詢工作,定期對感染者、患者配偶和高危行為人群開展艾滋病、梅毒檢測咨詢。公安、司法和衛生部門應當加強對被監管人員的艾滋病檢測和咨詢工作。
(五)擴大待遇覆蓋面,提高待遇水平和可及性。根據感染者和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就地治療的原則,及時進行抗HIV治療,並加強隨訪,提高治療效果。積極動員感染者家屬和社區組織參與非住院患者的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在抗艾滋病病毒、抗機會性感染治療、隨訪、藥品提供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異地治療的轉診和銜接機制,加強對被監管人員和流動人口中患者的治療,提高治療的可及性和規範化。加強對感染者和患者的結核病和丙肝篩查診斷,做好治療和隨訪服務,不斷提高治療效果。衛生和中醫藥部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探索艾滋病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方案,擴大中醫藥治療規模,提高治療質量。發展改革、財政、衛生等部門要加強定點綜合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的學科和能力建設,提高綜合診療能力,加強監督管理,落實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診療服務的責任。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標準》關於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和傳染病防治的要求,做好防治工作,逐步實現艾滋病防治服務均等化。公立醫療機構要強化社會公益性質,積極承擔艾滋病檢測咨詢、臨床治療管理、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等職能。各級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醫療機構承擔的艾滋病防治任務給予補助。
進壹步完善艾滋病治療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完善藥品采購、配送、支付和儲備等制度。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業和信息化、食品藥品監管、衛生等部門要根據艾滋病治療需求,結合財政和醫保資金承受能力,及時將抗機會性感染基本藥物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並做好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發展改革、財政、海關、稅務等部門要繼續對進口和國產抗艾滋病病毒藥物實施稅收優惠。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知識產權、衛生等部門要探索國內企業對用量大、價格高的進口專利藥品進行許可生產的可行性,最大限度降低藥品成本。發展改革、食品藥品監管、工業和信息化、衛生等部門要加強對國內醫藥企業的指導和協調,加快艾滋病治療領域藥物的研發、生產和審批。探索通過公開招標確定定點藥品生產企業。工業和信息化、衛生、財政等部門應當根據新形勢的發展和需要,調整儲備藥品的品種和數量,做好新藥技術儲備工作。
(六)加強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務和管理,全面落實護理措施。衛生、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堅持落實“四免壹關懷”政策,努力消除對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屬在就醫、就業、入學等方面的歧視。提高艾滋病治療保障水平,進壹步減輕醫療費用負擔。在繼續落實免費抗病毒治療和醫保報銷政策的基礎上,民政等部門要根據機會性感染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醫療救助解決抗機會性感染治療費用,地方政府要為生活困難患者提供幫助,切實減輕其醫療費用負擔。民政、紅十字會等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對感染者和患者的救助工作,對患者後期的情感支持和臨終關懷,將符合條件的感染者和患者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保護其隱私。扶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把政府幫扶與倡導動員關愛行動結合起來,把艾滋病綜合防治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生活困難的感染者和病人開展生產自救,依法保障有勞動能力、願意勞動的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就業權益。財政、教育部門要制定和落實對因艾滋病就讀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貧困家庭子女的救助政策。民政部門應將所有艾滋病致孤兒童納入孤兒保護體系;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或少年,適當補助基本生活費。民政、教育等部門要加強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心理疏導,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宣傳、衛生等部門要加強對感染者和患者的法制宣傳和道德教育,增強其法制觀念,提高其社會責任感,督促感染者和患者及時告知其配偶或有性行為者。公安、司法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嚴厲打擊故意傳播艾滋病和冒用感染者身份的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健全違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監管制度,做好其回歸社會後的治療救助銜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衛生、外事、教育、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質檢、外國專家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在華外國人艾滋病防治工作。
(七)實施分類指導,全面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在高流行地區,要重點加強對患者的治療、管理、護理和救助,防止二代傳播,以減少新發感染和死亡率,盡快遏制疫情上升趨勢。高發縣(市、區)要將艾滋病、梅毒檢測咨詢納入婚前自願醫學檢查,縣級醫療機構要將艾滋病檢測納入醫院、診所常規檢查,按照“知情不拒絕”的原則,為高危行為人群提供必要的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當對高危行為人群開展艾滋病快速檢測咨詢和梅毒檢測;積極推廣抗艾滋病病毒治療作為預防策略,根據患者數量和分布情況,按照方便患者和保證質量的原則,合理設置治療服務網點,提供治療服務。中度流行地區應控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中度流行縣(市、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擴大艾滋病檢測範圍,縣級醫療機構要按照“知情不拒絕”的原則,積極為重點科室和住院患者提供必要的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適時推廣抗艾滋病病毒治療作為預防策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指定定點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規範化治療服務。低流行區應重點加強監測和宣傳教育,維持低流行態勢。
要充分發揮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的作用,研究艾滋病綜合防治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解決防治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總結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傳播方式的艾滋病防治經驗,探索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模式。 性病和丙肝。有關部門和地區要整合防控資源,加強對示範區的組織管理、技術指導、監督和評估。
第四,保障措施
(壹)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防控機制。地方各級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綜合防治負總責,完善“政府組織領導、部門負責、全社會參與”的防治機制。高流行區政府要充分認識當地艾滋病疫情的嚴重性,實行政府壹把手負責制,將防控工作納入政府重要工作,每年對艾滋病綜合防控工作進行考核;中度流行地區政府要充分認識艾滋病流行對當地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影響,把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管理責任制,定期對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進行評估;低流行區政府要克服麻痹思想,重視艾滋病防治工作,並將其納入工作考核。各地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防控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任務。根據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的發展和需要,進壹步完善與艾滋病綜合防治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對考核不合格的地區,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各地、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和掌握艾滋病綜合防治的知識和政策。
各地特別是高流行地區要加強對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充實辦事機構和人員,明確相關部門和相應人員負責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協調管理,做到有人管、有人負責。要充分發揮各級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或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明確成員單位責任,組織推進防治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利用本部門優勢,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納入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建立考核制度,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兼職人員負責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切實落實防控責任。
(2)加強制度和能力建設,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各地要落實深化醫改要求,建立基層艾滋病綜合防治新機制。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全面建立以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導,縣級定點治療醫院為支撐,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為平臺,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社區組織為補充的基層艾滋病防治服務體系。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都具備開展艾滋病快速檢測的能力。高流行區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設立獨立的部門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艾滋病確證檢測實驗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具備檢測艾滋病相關免疫細胞的能力,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有專職或兼職人員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現場指導和技術支持力度,不斷提高基層艾滋病防治服務能力;中度流行區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明確指定專人負責艾滋病防治工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和婦幼保健機構設立了具備艾滋病、梅毒、丙肝檢測能力的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具備艾滋病相關免疫細胞檢測能力;低流行區的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有兼職人員負責艾滋病防治工作,並設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衛生、中醫藥部門要加強各級防治隊伍建設和艾滋病防治人員培訓,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執業醫師考核,重視學科帶頭人和創新人才培養。要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及其人員的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訓和指導。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要落實國家對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的工資傾斜政策,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調動防治人員積極性,穩定防治隊伍。開展公安、司法、質檢等部門艾滋病防治人員自我防護培訓,加強職業防護。
(三)保證資金投入,整合防治資源。各級政府要進壹步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分級負責、多渠道籌措”的經費機制,合理安排艾滋病防治經費,逐步增加投入。動員和引導企業、基金會、相關組織和個人為艾滋病綜合防治提供支持。加強對國際國內防控資源統籌協調管理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級政府應確保國際合作項目結束後所有防控工作的可持續性。
(4)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各級政府要將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綜合防治納入整體防治工作規劃。積極發揮工會、* *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工商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以及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艾滋病專業防治協會等社會組織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動員和支持企業開展與艾滋病相關的社會宣傳、捐贈、扶貧等公益活動。鼓勵誌願者積極參與防控工作。要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其容易接觸特殊社會群體、工作方式靈活、效率高等優勢,統籌規劃,按照屬地活動原則加強合作和指導,推動社區組織在宣傳教育、行為幹預、檢測咨詢、感染者和病人關懷救助等領域參與艾滋病防治。要對社區組織開展管理和防控技術培訓,支持其提高防控能力。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通過委托、招標等方式購買服務或提供技術服務和物資,逐步擴大社區組織開展防治工作的覆蓋面。民政部門要支持相關社會組織的登記註冊,衛生部門要認真履行業務主管單位的職責。
(5)加強科學研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衛生、科技、食品藥品監管、中醫藥等部門要盡快落實“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藥創制”的“十二五”實施方案,為艾滋病綜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撐。加強艾滋病流行病學和幹預研究,加強治療藥物、檢測試劑和預防藥物及用品的應用研究,加強耐藥監測、早期診斷、新發感染的識別和檢測、快速診斷、防治效果評價、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綜合防治相關社會問題的研究,重點解決防治策略和幹預措施等關鍵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將繼續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國際艾滋病綜合防治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學習和吸收其他國家的防治經驗。通過與鄰國的雙邊合作,加強邊境地區的預防和幹預。積極做好對外宣傳,向部分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支持,擴大我國在艾滋病綜合防治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動詞 (verb的縮寫)監督和評估
加強艾滋病防治督導評估,完善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制定預案,開展監督檢查,註重防治效果評估。國務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於2016年初制定了本行動計劃的督導評估框架,對防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並對本行動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