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首屆CROTC小氣道論壇——大咖暢談小氣道功能障礙
6月8日,“多學科協作促進中國呼吸系統疾病優化治療(CROTC)小氣道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壹人民醫院周信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賴國祥教授應邀擔任主席。上海市普陀區利群醫院張雲峰教授分享了《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讀,深大總醫院任心淩教授分享了《持小氣道以目標優化哮喘管理》。以及龍巖市第壹醫院馬誌義教授分享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修訂版2021)》的解讀,並邀請了該領域多位學者圍繞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最新進展進行學術交流和探討。這份學術報告精彩紛呈,專家見解獨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醫生在線觀看。現將會議精彩內容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推進呼吸系統疾病的規範化診療
會議主席:周信教授
主席:賴國祥教授
會議伊始,大會主席周信教授表示,“CROTC小氣道論壇”系列在線研討會吸引了眾多領域的同仁聚焦慢性呼吸道疾病,共同探討小氣道領域的關鍵問題和最新進展。大會主席賴國祥教授表示,慢性呼吸道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小氣道炎癥,但目前壹線臨床醫生對此缺乏認識。在中國醫學論壇報和拜耳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希望通過“CROTC小氣道論壇”這壹系列研討會,與該領域的同仁進行探討和交流,了解小氣道炎癥與呼吸道感染和難治性感染的關系,從而提高呼吸道炎癥和呼吸道感染的診療水平。
解讀《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演講者:張雲峰教授
據統計,2017年,全國30個城市支氣管哮喘門診患者控制水平僅為28.5%。支氣管哮喘患病率高,負擔重,但控制率低。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了哮喘的分期,對慢性持續期和臨床控制期進行了明確界定和區分。新指南增加了兩種評價方法:過敏原檢測、血清總IgE檢測和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此外,新指南首次提到小氣道與哮喘的關系,表明近壹半的咳嗽變異型哮喘(CVA)患者存在小氣道功能障礙。張雲峰教授圍繞哮喘的鑒別診斷、哮喘慢性持續期的治療、重癥哮喘的定義、分類和評價等內容,對《中國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進行了深度解讀。對於伴有小氣道功能障礙的重度哮喘患者,吸入ICS/LABA超細微粒可以使更多的治療藥物沈積在小氣道,更好地改善小氣道功能,控制哮喘。
張雲峰教授總結說,哮喘管理的長期目標是使患者實現良好的癥狀控制和維持正常的活動水平,並將未來急性發作、固定氣流受限和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降至最低。張教授強調,建立良好的醫患合作關系是實現哮喘有效控制的首要措施,患者教育醫生義不容辭。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幫助醫生對病人進行隨訪和教育。
“目標”持有小氣道,優化哮喘管理。
主講人:任心淩教授
世界上至少有3億哮喘患者。2019年全國橫斷面中國肺健康(CPH)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哮喘總患病率為4.2%,近年來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25年,受影響人口可能增加1億。任心淩教授表示,無論哮喘的嚴重程度如何,60%以上的哮喘患者都會出現小氣道功能障礙,治療藥物難以到達所有氣道是哮喘未得到控制的常見原因。對於之前從未接受過哮喘控制藥物治療的成年或青少年患者,與單用小劑量ICS相比,常規小劑量ICS/LABA作為初始維持控制藥物,可緩解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與普通顆粒ICS/LABA相比,超細顆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羅可在整個支氣管內均勻分布,具有更高的肺沈積率。同時可治療小氣道功能障礙,增加小氣道容量,顯著減少日間癥狀和急救藥物的使用,有助於提高哮喘控制率,發揮更多臨床效益。
任心淩教授總結認為,哮喘是壹種有大小氣道的氣道炎癥性疾病,小氣道功能障礙發生率高,影響哮喘控制。氣霧劑適用於肺功能較差的患者,而“超細恒霧”Modulite氣霧劑裝置進壹步緩解了氣霧劑按壓與吸入的配合問題,方便患者使用。
解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修訂版2021)》
演講者:馬誌義教授
馬誌義教授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點是持續的氣流受限和相應的呼吸道癥狀,病理改變主要是氣道和/或肺泡異常。在診斷COPD時,為了減少漏診,應全面收集病史,包括癥狀、危險因素暴露史、既往史和並發癥。肺功能檢查仍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標準”。在基層醫院不具備肺功能檢查條件的情況下,通過篩查問卷可以發現慢阻肺高危個體。COPD穩定期的管理目標是緩解當前癥狀,降低未來風險。支氣管擴張劑是COPD的基本壹線治療藥物,指南建議吸入糖皮質激素應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聯合使用。發現連續應用倍氯米松/福莫特羅超細微粒後,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指標明顯改善。與氟替卡松/沙美特羅相比,倍氯米松/福莫特羅對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與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相比,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少,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
馬誌義教授總結說,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正在上升,COPD指南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但也為後續研究提供了方向。該指南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結合我國的臨床實際,非常符合我國的臨床情況,值得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學習和借鑒。
大咖說話,* * *話小氣。
討論嘉賓:杜春玲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杜春玲教授:哮喘應強調規範化和個體化治療。《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詳細描述了患者評估、嚴重程度分級和治療程度分級,但目前臨床治療還不是很規範。對於哮喘,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應根據指南的規範基礎進行個體化治療。
討論嘉賓:張教授
福建福州肺科醫院張教授:與2016指南相比,《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加完整、臨床、易懂、實用。對於哮喘的治療,經過多年的反復教育和藥物的普及,輕中度哮喘患者在三甲醫院看的醫生少了,相對較重的哮喘占了很大壹部分,相對較難治療。指南給出了很多治療方案,為重癥哮喘的治療提供了參考。
討論嘉賓:葛德海教授
南京梅山醫院葛德海教授:哮喘治療有幾個難點需要註意。首先是患者依從性差。除了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患者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不願意長期使用激素治療。第二是治療藥物不能到達所有的氣道。如果吸入藥物的三分之二到達大氣道,1/3到達小氣道,可以減少激素的用量,減輕副作用。第三是吸入裝置操作的方便性。對於大多數老年患者來說,操作簡便的吸入裝置可以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導致的治療效果不佳。
討論嘉賓:馮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馮教授:大於3微米的藥物顆粒沈積在大氣道內,而在小氣道內的量很少,所以現在需要尋找超細顆粒的藥物來解決小氣道功能障礙的問題,從根本上緩解哮喘癥狀。直徑為1.4微米至1.5微米的藥物在肺部聚集量高達31%,實現了大小氣道的均勻分布,減少了激素的用量,可有效控制哮喘。
討論嘉賓:青雪教授
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醫院青雪教授:2021修訂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首次納入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篩查問卷,不僅引用了CAT和MMIC評分,還強調了中重度急性加重在判斷疾病風險中的重要性。此外,新指南還增加了何時啟用ICS的建議。新指南更加貼近我國臨床診療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對於基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管理和防治,是壹個非常好的指導性文件。
討論嘉賓:李林教授
江西省腫瘤醫院李林教授: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註重生活質量的提高。治療氣道炎癥、阻塞性肺炎、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化學損傷等。在治療過程中對於胸部腫瘤醫師來說越來越重要。臨床使用相關新型氣道擴張器對緩解癥狀有較好的效果。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感受到小氣道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知識的重要性,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大會主席賴國祥教授在會議總結中表示,通過本次會議的討論,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闡述了小氣道功能障礙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關系,深入了解了小氣道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機制、治療藥物的作用機制以及相關裝置的臨床應用,進壹步認識到小氣道疾病的治療對吸入裝置、吸入流速、藥物粒徑的要求更高。倍氯米松/福莫特羅超細微粒直徑達到1.4微米~ 1.5微米,吸入後在呼吸道內接近布朗運動,更容易進入遠端細支氣管和小氣道,到達小氣道炎癥靶點。通過這次交流學習,我深刻理解了小氣道功能障礙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要點,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