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心理健康管理論文(2)

心理健康管理論文(2)

心理健康管理論文二《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大學教育管理》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對策;管理方式

摘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學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同時,建設健康的校園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圍,有助於促進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當代社會變化很快。為了應對現實和未來的挑戰,大學生需要實現全面發展,需要心理健康和成熟。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礎,人就能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接納和管理自己,努力了解周圍的環境並不斷適應它,積極應對危機並增強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做出成熟負責的決定並付諸行動,並有通過探索追求積極人生意義的欲望。

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1.大學生壓力很大

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不僅促進了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高速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未來就業不確定帶來的壓力、對自身經濟貧困不正確看法帶來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使大學生迷茫,成為主要壓力源,其中學業困難、經濟貧困和心理困擾尤為突出。

2.大學生期望值很高。

壹是期望來自學生家庭,家庭的高期望和進入大學後的現實往往有強烈反差;第二,從社會來說,社會對人才的全方位高需求,以及現實中對優秀人才需求的急迫性,讓原本躊躇滿誌的學生在面對社會的完美期待前感到壓抑;第三,從學生自身來說,強烈的成功欲和成就感以及各種不如意的大學生活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衡。

3.大學生心理素質差。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大學生的過度負荷與心理素質形成鮮明對比,在生活變化、心理需求受挫、生活變故等熟悉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1.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務之壹。

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管理體系,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細則,從制度上保證工作的落實;通過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常設機構,進壹步健全和完善以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形成課內課外、教育引導、咨詢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體系。

2.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

配備專職心理咨詢和輔導教師,讓學生得到相應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服務。高校學生輔導員應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力量。學生輔導員要逐步走向職業化、專業化,在上崗前接受心理學知識的專業培訓,掌握能夠與學生溝通、緩解學生心理問題、有效影響學生認知和行為狀態的基本心理咨詢理論和方法。

3.對所有人來說,充分參與。

健康的心理是人類發展的中樞,是壹生不斷進步和探索的催化劑。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專家和部分教師不能滿足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參與其中。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通過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障礙,構建學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

1.實施教師個體心理行為的教育管理

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個性以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師個體心理行為的形成受到紀律和制度的約束,但這種約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學校管理必須將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轉化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心理動力,進而形成有利於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目標的教師個體心理行為。

作為學校管理者,在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要建立能夠促進教師成長、滿足教師合理心理需求、督促教師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評價機制。這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個體心理行為,就能與學生心理成長的生態環境和潛能相壹致,這也就形成了對教師個體心理行為的教育管理。

2.開發壹個面向學生的學生管理系統。

學生管理制度是對學生行為的約束,本身具有強制性,但要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和學生發展。我們在制定各種學生管理制度時,要在學校的組織下,遵循學生個體心理行為的規律,不以破壞學生心理成長的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維護、服從、整潔、統壹。在制度實施過程中,還要註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生心理的個體差異。總之,學校的各種學生管理制度都要服從學生心理成長的生態環境,把顯性的制度約束變成隱性的學生心理行為。

3.統籌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這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利用學生自身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的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課外心理咨詢活動,包括學生自己主導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各類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團體心理咨詢和個體心理咨詢等。對於此類活動的管理,必須有壹個整體規劃,指定專人負責,在遵守心理教育相關原則的同時,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4.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科學布局。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園內各種寫有心理健康教育格言的標語牌、心理健康教育公告欄和黑板報,以及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各種學校出版物。這是壹門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對學生的心靈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與學生的心理生態環境和諧相處。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