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政策相關論文述評
旅遊政策相關論文範: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政策研究摘要:鏡泊湖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風景秀麗。如何做強做大鏡泊湖旅遊產業經濟,促進牡丹江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每個牡丹江市民關心的問題。本文在分析鏡泊湖旅遊資源現狀的基礎上,找出矛盾,分析鏡泊湖旅遊產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做大做強鏡泊湖旅遊產業,實現鏡泊湖旅遊產業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博湖;旅遊業;行業;研究
旅遊業被稱為21世紀?朝陽產業?、?新興產業?它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要素之壹。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工業能耗低、環境汙染少、產業關聯度高、創造附加值能力強等優勢。鏡泊湖作為我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如何加快鏡泊湖旅遊業的發展,合理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旅遊資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簡要介紹鏡泊湖的旅遊資源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東南部,周圍環繞著雄偉美麗的群山。它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其吊水樓瀑布是中國三大著名瀑布之壹。1980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9月5438+0被中央文明委、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風景旅遊示範點。
景區總面積1214平方公裏,其風景資源由三部分組成:壹是鏡泊湖旅遊區,展示百裏湖奇觀;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展示了豐富的地下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和神奇瑰麗的火山熔巖洞穴景觀。三是唐代渤海國北京龍泉府遺址,展現了悠久的人文景觀歷史。古樸自然的鏡泊湖,島灣星羅棋布,峰巒疊翠,景色細膩,古跡幽幽,壹湖春花、夏水、秋葉、冬雪,令人嘆為觀止,難以忘懷。
二、鏡泊湖旅遊業發展的意義
1.有利於促進牡丹江第三產業的發展。旅遊業是壹個高度相關的行業,涉及到?旅遊,旅行,生活,吃,買,娛樂?從各方面來說,把鏡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旅遊勝地,必然會增加牡丹江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對全市的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服務等行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為牡丹江市下崗職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減緩就業,穩定社會起到積極作用。
2.有利於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便捷的交通是建設地方經濟的首要條件。目前牡丹江市旅遊交通建設進程較為緩慢,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沒有激發交通部門和施工企業的投資熱情。通過建設鏡泊湖旅遊景區,勢必加快牡丹江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周邊省市旅遊交通的銜接,加大省內外周邊地區航空、鐵路、公路旅遊線路的開通,提高城市交通運行效率,構建牡丹江至周邊城市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
3.有利於加快城市經濟發展。鏡泊湖打造旅遊目的地的過程,其實就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過程。旅遊業的發展必將加快城市建設,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服務等軟硬件設施,向遊客展示壹個現代化、文明的旅遊城市,使遊客對牡丹江市留下難忘的印象,為提升牡丹江城市品位,建設國家級山水園林城市發揮積極作用。
三,目前鏡泊湖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1.行政區劃重疊,難以實行統壹規劃管理。由於景區內的行政區劃分屬不同的管理系統,各系統基於景區資源在各自的區域內進行規劃建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景區內建有各類賓館、療養院、培訓中心等建築140余棟,幾個職能相同的部門在景區內實施相同的內容,破壞了景區規劃的統壹性。
2.由於缺乏對景區的統壹管理,景區資源遭到了過度開發和濫用的破壞。因為景區當地的鄉鎮和森工企業互不隸屬,很多問題無法協調。同時,風景資源具有獨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壹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比如鏡泊湖原有的特色魚種,如鯽魚、鯉魚等,少之又少。目前,漁業部門對湖泊魚類的過度捕撈和放養(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網箱養魚),對湖水造成了嚴重的汙染。森工企業過度砍伐樹木,破壞了湖邊的綠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僅破壞了湖區的整體景觀。而且使湖泊汙染越來越嚴重。
3.鏡泊湖旅遊宣傳不夠,旅遊產品開發不夠。鏡泊湖的山清水秀、景色優美,知名度並不是很高,與南方的壹些景觀相比,知名度也不夠高。在南方的壹些大型旅遊團中,鏡泊湖也被列為避暑勝地,而且與省內其他旅遊景點相比,知名度不夠高,宣傳力度不夠大。多年來鮮為人知,造成了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比其他旅遊發達地區晚發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四。鏡泊湖旅遊業發展對策
解決鏡泊湖景區管理體制問題是壹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從風景區的實際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措施。根據實際問題,我們制定具體對策如下:
1.科學規劃,合理利用,確定鏡泊湖景區功能定位,加大項目開發建設力度。科學規劃的關鍵問題是理順管理體制,鏡泊湖景區發展中的種種弊端才能得到根本解決。為了更好的規劃、建設、保護、管理、利用好鏡泊湖?北方之珠?造福子孫後代。更有效地發揮鏡泊湖景區在牡丹江經濟發展、旅遊振興、招商引資、對外接待中的作用,應該把鏡泊湖景區當成牡丹江市?旅遊經濟特區?要區別對待,實行適當傾斜政策,排除障礙。從國內壹些景區的成功經驗來看,可以借鑒五大連池的做法,合理調整行政區劃,將景區劃定為壹個行政區,賦予景區管委會壹個地方政府的職能,統壹管理景區的經濟、行政和社會事務,從根本上改變景區分割重疊、各自為政的現狀。
2.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強化景區管理體制,增強景區發展後勁。
當地政府應該從景區的長遠角度出發。盡快出臺風景名勝區管理的法律法規,完善風景名勝區管理的規章制度,依法行政,推動風景名勝區管理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對於景區來說,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區承擔著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管理服務和保護的重任,而這些具體工作都需要強大的資金作為保障,這就客觀上要求政府給予景區的財政管理不等於壹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財力上給予大力的傾斜和支持。壹級政府壹級財政?建立獨立的、功能完善的景區財務體系的原則,體現了事權和財權的壹致性,才能保證景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以提高景區知名度為目的,擴大宣傳,提高美譽度,加強宣傳推廣。從某種意義上說,旅遊經濟就是宣傳經濟。牡丹江市應采取壹系列宣傳措施,解決鏡泊湖景區宣傳力度不夠、旅遊規模停滯、人氣指數低的問題。比如①利用各種媒體宣傳鏡泊湖,投入資金升級鏡泊湖旅遊網站——②積極參與各種旅遊交易活動。組織人員參加相關部門的旅遊交易活動,與壹些知名景區和旅遊企業建立聯系,增加溝通了解信息,宣傳自己;③出臺促銷優惠政策。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鏡泊湖,比如實行旅行社旺季八折,淡季五折等,我們實施了各種惠民政策。
通過以上對鏡泊湖旅遊業發展的研究和分析,有利於促進鏡泊湖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牡丹江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
[1]旅遊政策法規,中國旅遊出版社,2005年。
[2],鐘,,明:生態旅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3]楊振之:《旅遊資源開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遊經濟》2000-2006年合訂本,2006年第1期。
[5]於·《現代旅遊市場管理》,旅遊教育出版社,2007年。
旅遊政策範文二: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的政策建議摘要2008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戰略決策。本文從政策層面提出了壹系列政策措施,既有效保護又充分利用鄂西豐富的生態、文化和旅遊資源,加快發展形成主導產業。
關鍵詞: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導產業優化發展政策建議
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繼武漢城市圈之後,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做出的又壹重大決策。是新時期我省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形成雙輪驅動、壹帶(長江經濟帶)相連、統籌發展的新格局,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湖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分析現狀和優勢的基礎上,就如何引導和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生態文化保護和旅遊產業發展,形成生態、文化和旅遊產業相結合的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提出建議,從而走出壹條不同於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後現代化新路。
壹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主導產業
產業是商品經濟中具有某些相似屬性的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它是介於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和微觀層面的企業經濟之間的經濟範疇,屬於中觀層面的經濟。行業分類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三種行業分類,國際標準分類,兩類分類和關聯分類。相關法分類法中有壹種戰略相關分類法,將產業分為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和主導產業。其中,主導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國民經濟規劃中先行發展,引導其他產業向壹定戰略方向發展的產業或產業群。它不同於主導產業,是指它可以依靠科技進步或創新獲得新的生產函數,可以比其他產品通過得更快?不成比例的增長?有效促進其他相關產業或產業群快速發展的作用(羅斯托)。主導產業壹般能對其他產業乃至所有產業的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加快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促進鄂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顯然,這裏的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是鄂西圈重點打造和培育的主導產業。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需要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等主導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
二、鄂西主導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態產業尚未形成。
目前學術界對生態產業還沒有共識。但壹般分為廣義和狹義。為了滿足研究的需要,本文所指的生態產業是狹義的,主要是指以鄂西優質生態資源為基礎,與旅遊發展密切相關並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產業,涉及農業、林業等部門。鄂西生態資源優勢明顯,但利用率低,未形成產業。圈內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0個,分別占全省總數的71%、90%和59%。然而,這些保護區大多沒有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反而有被破壞的趨勢。神農架有世界中緯度地區唯壹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嗎?物種基因庫?、?自然動植物公園?、?天然藥庫?但是,神農架的旅遊業發展不足以成為其主導產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1種,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120種,分別約占全國的18.55%和31.75%,但這些珍稀物種並沒有給當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此外,神農架森林覆蓋率高達35.2%,有林地648萬公頃,其中森林450萬公頃,但以灌木為主,用材林和經濟林很少。
2.文化產業尚未形成規模。
文化產業是指向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相關的活動的集合。在這篇文章裏?文化產業?與上述理念壹致,但側重於與旅遊發展密切相關的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建設,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利用。目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雖然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開發利用不夠,沒有形成產業規模。鄂西顏地神農文化歷史悠久,楚文化燦爛,三國文化占主導地位,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現代科技文化蔚為壯觀。圈內文化遺產8000余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6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40處。但圈內文化專業人才匱乏,文化產業發展不足。文化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2%左右,而發達省份達到了5%,發達國家高達20%。
3.旅遊發展水平不高。
旅遊業是指以吃、住、行、遊為基礎消費商品,通過專業化的運營模式為旅遊者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便捷的服務,並履行其消費品的合同交易,商品提供者和經營者從中獲取經營收入的服務業。鄂西自然景觀壯美秀麗,人文景觀奇特壯觀,生物景觀豐富多彩,遺址保存完好,建築設施古樸精致,旅遊資源高度豐富,品種齊全,口味獨特。圈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4A風景名勝區22處。近年來,圈內旅遊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集觀光、度假、民間宗教、購物、娛樂、生態文物為壹體的產品開發格局,旅遊產品結構體系不斷完善。但鄂西旅遊圈仍存在旅遊資源開發不足、旅遊投資比重小、旅遊景區管理不善、品牌建設不力、旅遊景區在圈內的合作能力差等問題。2008年,圈內旅遊總收入僅占GDP的8%左右,而在部分省份,這壹比例早已超過10%。
第三,促進鄂西產業優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1,堅持保護第壹的原則,確保鄂西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第壹,采取嚴格措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把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生態旅遊的前提和基礎工作,全面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個同時?系統,嚴格的環境準入要求。建立政府監測、預測、預警和幹預機制,確保鄂西自然生態環境的主體地位。按照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規劃的要求,依法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資源,禁止在重要敏感生態區和自然災害高發區建設旅遊設施,逐步停止開采設置在水源涵養區的煤礦、鐵礦、錳礦,進行復墾補植,恢復生態。第二,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堅持?保護第壹,搶救第壹,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嚴格執行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提高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入主導機制,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古建築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工作。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承人,政府將給予支持,對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在土地、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
2.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壹是大力開發農業、林業等生態產業資源。支持旅遊線路和景區附近農民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支持市縣政府統壹組織村莊整治規劃,做好飲水、電力、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景區規劃應統籌考慮壹定範圍內的農田、果園、森林、草原等資源,促進旅遊開發企業與農民合作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實現雙贏。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圈層生態保護和建設,建立以實際受益者(市場主體)為補償主體,財政轉移支付和政府生態項目為補充的圈層生態補償機制。二是推動特色農產品和旅遊產品開發。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資、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發展產業化經營,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契約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快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景點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遊商品,努力提高質量,促進產銷緊密結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產銷體系,增加旅遊收入和外匯。對發展特色農產品和旅遊商品有壹定影響的企業,由各級政府從旅遊專項資金中給予補貼。
3.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壹是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和建設壹批民族文化旅遊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鎮),鼓勵和支持創辦旅遊文化娛樂企業和旅遊文化演出企業,推出壹批以民族風情、民族歌舞和地方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演出項目,努力打造壹批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景區要增加文化旅遊項目,豐富遊覽內容,不斷提升文化內涵。充分挖掘荊州古畫戲、漢劇、楚劇、長陽南曲、土家族擺手舞、神農架塘西等地方戲曲的市場價值,鼓勵創作更多膾炙人口的節目,為旅遊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內涵。二是推動影視制作、動漫娛樂、創意設計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放寬市場準入政策,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影視制作、動漫娛樂、創意設計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政府在資金投入、政策引導等方面給予支持,推進影視城、動漫產業園、創意設計園等建設。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鼓勵經營藝術作品、發行音像制品、經營群眾性娛樂項目。
4.旅遊業突破性發展。
壹是加快旅遊交通骨幹網建設。統籌規劃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交通骨幹網,強化交通對旅遊業的服務功能,加快骨幹網項目前期工作,優化各種交通方式互聯互通,構建高效便捷壹體化的現代綜合旅遊交通體系。襄樊、宜昌將盡快建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二是加快旅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旅遊接待功能,改造提升主要長途汽車站、火車站,改造建設壹批長江、清江、漢江沿線重要旅遊碼頭。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點旅遊城鎮的旅遊功能,共建各具特色的遊客服務中心。加快醫療、治安、旅遊導向標識等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專門公共博物館和城市公園,並實行免費開放。三是扶持重點旅遊企業,推進市場化運作。加強旅遊資源整合,鼓勵省內外有實力的大型旅遊開發企業在圈內設立分支機構,給予優惠政策和支持,支持其並購旅遊景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突破體制障礙,鼓勵地域相鄰、資源相近、同質競爭的旅遊企業兼並重組。支持圈內重點旅遊企業,特別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企業?壹江兩山?旅遊開發企業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相關服務,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探索發行旅遊企業債券,推動旅遊企業包裝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
5.加快發展相關服務業。
壹是積極發展商貿會展業。拿?以獎項代替投票?以支持展會信息化建設、引進展會重點項目的形式。支持品牌展會,豐富節慶展會,鼓勵地方產品跨省推介展銷、名特優新產品展銷和聯合展銷,積極舉辦特色農產品、文化產品、旅遊產品?相親會?、?推介會?然後呢。采購會?形成會展、旅遊、休閑消費壹體化發展。二是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發揮省農行、農發行、湖北省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支持鄂西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支持組建新型農村小型金融機構,支持小額貸款支持生態文化旅遊相關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壯大。三是加快發展旅遊信息服務。加快旅遊信息化建設,整合政府門戶、旅遊、文化等行業信息網絡和企業網絡信息資源,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信息系統,及時發布生態、文化、旅遊綜合信息,開展項目招商、人才培訓和遠程教育,基於該系統建立生態環境、文化保護和旅遊安全的監測、預警和監管機制。
關於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和文章;
1.論旅遊管理論文
2.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3.論旅遊管理論文的方向
4.淺談旅遊營銷畢業論文
5.旅遊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6.旅遊管理論文
7.旅遊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