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只有我完美了別人才會喜歡我是錯的嗎?
說到這裏讓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學家榮說過的壹句話,“愛是親子關系的復制”,“愛是壹種特殊的選擇”。其實我們不自覺的把愛情當成了壹種治療,為了糾正自己小時候的錯誤。它的表現就是,戀人是我們大多數時候選擇的理想父母。真正的父母或多或少會讓我們不滿。我們心中都有壹個理想父母的典範,這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那麽壹個有趣的問題來了。如果人們壹開始就用壹種模式選擇“喜歡”,那麽無論妳有多完美,只要不符合對方的“模式”,在心理學理論上就是不可接受的。我覺得滿足男女之間的需求很重要。
另壹方面,“完美”這個詞,從我上面的觀點來看,壹定是我自己認為的“完美”,別人眼中的“完美”。心理咨詢師武誌紅在書中提到,根據精神分析理論,人在3-6歲時會進入俄狄浦斯期。是對異性父母過度依賴或嫉妒的時期。如果親子關系處理得好,後期的婚戀觀會傾向於尋找與異性父母相同的人。如果親子關系不和諧,那麽後期的婚戀觀就會傾向於尋找與異性父母完全相反的人。
如果女A有壹定的愛父情節,那麽她眼中的“完美”可能就是伴侶應該像她父親壹樣,比如準時下班回家,不抽煙不喝酒,那麽有壹個B先生符合大眾的“審美”,有車有房,但是因為業務性質,需要出差和社交,所以B先生只是別人眼中的“完美”,而不是A小姐需求模型中的“完美”。
那麽有人會質疑,既然努力沒用,那我們就只能在感情裏被動等待嗎?我覺得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總是對的。至於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完美,就不好說了。
既然我們都在尋找“理想型”,那麽有些東西就是很多人* * *共有的,需求不壹定是唯壹的,多樣化的。也許如果妳遇到他們中的壹些人,妳會實現婚姻,而不是整個心靈的目標。
面對愛情,有時候我們往往會有壹點點的自卑感,害怕被喜歡的人拒絕,擔心自己不夠好,所以總想完美,以為這樣才能維持壹段感情。我經常想,如果有壹天我的思想在感情的漩渦中誤入歧途,我會怎麽辦?
然後我想起了壹個老朋友的人生格言,“知止以後再決定,然後他可以安靜,然後他可以平靜,然後他可以安全,然後他可以思考,然後他可以得到。”。感情不就是這樣的嗎?被感情控制的人都是浮躁的,他們只在乎99%的努力盲目奮進,卻完全忘記了還有1%的方向是上天註定的。如果有壹天,妳認為只有妳完美,別人才能喜歡,請妳安靜冷靜,觀察別人需求的情感模型和妳需要的“理想父母”。
我以前在感情上是那麽的不計後果。今天,我身邊有太多的朋友,不敢在感情中展現真實的自己,用拙劣的“演技”去演不壹定真正快樂的角色。壹個人很難做到“完美”。除了壹些大眾認可的東西,不同的伴侶在細節上有不同的需求。壹個人有多少精力去追求壹切的完美?
在別人愛上妳之前,我想妳壹定是先愛上了自己,不是那個學了天文地理,下了堂下廚房的妳,而是那個半夜吃著炸雞,看著歐洲杯的妳。那是大自然最原始的自由,哭的笑的都是我。
每壹天,我們都在為生活而努力。就像此刻刷知乎的妳,不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戀愛技巧去見另壹個人或者感同身受或者寫牛逼的文字嗎?我覺得追求完美真的不重要,因為總有壹天,會有人看到妳的努力,明白妳的好,然後,這輩子,妳懂的,就是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