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手機看病靠譜嗎?

手機看病靠譜嗎?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上出現了2000多種移動醫療應用。通過他們,患者可以就醫咨詢,預約掛號。

在醫療困難的背景下,移動醫療應用為患者提供了便利,也為醫生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移動醫療應用市場前景良好,但仍面臨政策監管、盈利模式不清晰、用戶認知度低等瓶頸,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身體不舒服就去醫院?可以先問手機!這不是開玩笑。點開手機,全國三甲醫院的上千名醫生就可以在手機的另壹端為妳提供在線診療。

隨著cmnet技術的不斷發展,基於移動終端(APP是應用的簡稱,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的各種創新互聯網醫療APP應運而生,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信息和診療服務。

移動醫療APP超過2000款

住在北京大興區的晉松從海邊旅行回來後,發現自己的脖子和後背上長了很多小紅疹。晉松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自己的病情輸入了移動醫療APP“春雨掌上醫生”。半小時後,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張力文醫生免費為大家做了濕疹皮炎的診斷和詳細的治療方案。

晉松使用的“春雨掌上醫生”是壹款以“問診”為主要功能的移動醫療應用。用戶可以免費提問,相關醫生會進行解答。如果妳需要預約醫生或者有個性化的需求,妳將不得不支付6元至25元的費用。

不僅是患者,醫生也壹樣,移動醫療也是對診療的很好補充。

北京協和醫院的兒科醫生李記今年五月加入了“春雨口袋醫生”。“有些患者的問題* * *通俗,不用自己去看就能解決。”李薇說。

根據艾媒咨詢的研究,目前國內有超過2000款移動醫療app。所謂移動醫療APP,是指基於安卓、蘋果等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醫療應用,主要分為五種:醫療產品的電子商務應用,如提供藥品介紹、購藥服務的“掌上藥店”;滿足專業人士了解專業信息、查閱醫學參考資料需求的應用,如“杏林”;滿足就醫需求的應用,如“春雨掌上醫生”;“就醫160”等就醫指導、咨詢、點評的預約掛號和服務平臺;細分功能性產品,如記錄女性生理周期的“大媽”和測量心率的“春雨心臟鏡”。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7%。據艾媒咨詢預測,2065.438+07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6543.8+02.53億元。

改善患者的醫療體驗

“對於用戶來說,移動醫療是壹種便捷的就醫體驗。”商務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陸說。

“目前國內社區醫療不發達,專業醫院接待能力不足,導致患者就醫體驗差。”盧認為,這才是移動醫療app能夠在短時間內積累相當人氣的真正原因。“移動醫療為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互動開辟了渠道。”

在李記看來,移動醫療在壹定程度上有助於彌合異地醫療資源的不平衡。“全國各地的醫療環境不壹樣,患者享受不到同樣的醫療服務。通過移動醫療,我可以服務全國的患者。”

對於醫生來說,移動醫療app還有很多價值。

壹方面是收入的增加。“醫生會通過回答病人的問題獲得利益。對於壹些年輕醫生來說,這筆額外收入相當可觀。“春雨掌上醫生”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畢磊說。

另壹方面可以給醫生更多的成就感。“在春雨中,醫患關系非常公開透明,可以讓醫生更受尊重。”畢磊說。

“春雨有認證制度,醫生需要出具相關資質和工作材料,才能通過審核對患者進行診斷。然後綜合評價好評和活躍度,醫生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畢磊說。

未來有許多困難

“移動醫療是大勢所趨,但春天尚未到來。”艾媒咨詢CEO張毅直言,“移動醫療的發展還面臨很多現實困難。”

首先是更大的政策和監管風險。“在艾媒的調查中,85.7%的受訪用戶希望提供電子病歷。但電子病歷能否跨醫院開放,目前在政策上還是空白。另外,網上診療是否觸及非法行醫的邊界,遠程醫療糾紛如何認定責任,如何監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張毅說。

醫院對醫生參與移動醫療也有顧慮。

唐山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參與移動醫療還是醫生的‘私活’,不清楚是否會影響醫院的診療量和服務量,也不清楚醫院在這個新的產業鏈中能獲得什麽利益。”

在用戶端,移動醫療的認知度仍然較低。

艾媒咨詢報告顯示,從2012的情況來看,僅有8.6%的受訪用戶了解移動醫療,14.3%的用戶聽說過但不了解,77.1%的用戶從未聽說過。

此外,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中。易觀國際分析師胡婷婷分析,傳統醫療利益鏈尚未打破,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終端廠商“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資源合力。

“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需要在健康的各個領域應用提升服務質量、整合資源、拓展業務的‘三管齊下’。”張毅建議,首先將醫療保健、體檢等健康的各個方面納入應用服務,以深化用戶體驗,其次可以將更多的設備商、運營商、軟件開發商、醫療機構、藥企納入產業鏈,形成有序的利益共享,發揮資源流動和市場規模優勢。

對於制度性障礙,張毅建議“手機APP應努力實現醫院口碑、醫生薪酬、消費者滿意度的共贏,為當前的醫療體系創造新的血液而不是與之‘廝殺’,讓醫療體系逐漸向有利於移動醫療的方向開放和發展,進而實現產業鏈的開放或重組。"

text/javascript" src="/style/tj.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