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註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和健康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由此產生了壹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壹方或雙方都搬到其他地區,不能和父母住在壹起,他們留在原來的地方。他們是典型的弱勢群體。由於家庭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他們在學習和心理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其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壹系列問題日益凸顯。留守兒童教育是壹項涉及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的系統工程,僅靠壹方的努力是不夠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關註留守兒童這壹特殊群體,因材施教,促進他們的發展。如今,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壹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第壹,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1,學習情況壹般。由於這些孩子在家期間與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友同住,監護人文化程度較低,無法指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導致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督促和指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自覺性差,紀律性差,學習習慣差,學習被動,學習成績差。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留守兒童由於情感上缺乏健全的關懷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遇到困難時無法從父母那裏找到情感上的支持,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無法及時引導和糾正壹些錯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壹些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情緒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3.道德行為不良。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分不清事物的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看待問題,容易受到社會上消極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壹些不良行為。比如:經常說謊,罵人,不聽話,拿別人的東西等。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1。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關懷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隔代監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兒童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其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後,把孩子托付給年邁的父母,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而照顧孩子的農村老人,不僅年齡大,而且大部分文化素質低,體力和智力都難以擔負起監管的重任。留守兒童在長期的情感失落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會產生畸形的心態,主要表現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沒有上進心,集體榮譽感不強。2.學校評價不當、教師教育不當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1)學校“分數”評價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中,學校以分數來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教育評價機制,將學生分為好學生和壞學生。我們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學習成績好又聽話的學生身上。對於那些學習基礎差,經常違紀的學生,漠不關心,不予理睬,而這些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雖然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推進,但是對學校的評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從學校和基層教育部門制定的考核細則中不難發現,無論用多少指標來考核老師,最終拉開老師之間分數的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2)教師教育不當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①教師教育不當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之壹。在傳統教育中,學生的成績或不聽話是直接影響老師對學生看法的主導因素。老師更關註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很少或根本不給成績差的學生機會。學習成績差的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老師的重視和信任,所以會抑郁悲觀,經常以“不好”和“更不聽話”的方式與老師對抗。而他們的叛逆會引起老師對這些學生的排斥,導致師生關系惡化,有些老師甚至會采取挖苦的方式或者動員轉學。給這些留守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2)教師落後的教學觀念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情況:第壹,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自主權。認為學生是白板,老師可以隨意塗抹。老師把學生當成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學生必須無條件服從老師,這讓學生感到自卑和恐懼。第二,我信奉“嚴師出高徒”的古訓,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學生在課堂上根本不能違背老師的意思,懲罰就成了家常便飯。學生時刻如履薄冰,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第三,教師因為職業倦怠,對學生的學習嚴重不負責任,漠不關心。這些孩子在家裏得不到照顧,在學校得不到溫暖,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第四,不良的社會環境和不良影響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誘因。社會是壹個大熔爐,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因為社會教育也很嚴重,具體體現在:1。社會上不好的地方對留守兒童的成長有不良影響。目前,壹些農村城鎮公開和隱蔽的網吧,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吸引大量學生,甚至引誘他們賺錢。小學生自制力不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監督。網吧對他們的不良影響更大,經常偷錢編造謊言逃課上網。2.大人的不良行為對留守兒童的成長也有不良影響。在淡季,“閑人”太多,使得賭博盛行。沒事幹的人整天在牌桌上賭博,很多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也參與其中。他們整天生活在牌桌旁,很少問起他們的孩子。這種“潛移默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以上分析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應該引起社會、家庭、學校的重視。孩子本身就是壹個弱勢群體,他們只是無條件地適應周圍的環境。希望我們在改善社會經濟環境的同時,創造壹個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以下是我對壹個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和成果。在我們班,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其中思想波動最大的是林孝真。林曉珍,男,10歲,小學三年級學生。他的父母在上海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所以他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對他百般疼愛,百依百順,對他的要求從來不說壹個不字。小珍聰明活潑,但行為習慣差,個人衛生差,課內課後都特別活躍。他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要麽挑釁別人,要麽搞小動作;性格倔強,容易生氣,和同學關系不好,大部分同學都不願意和他玩;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小到壹次演講,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有熱情,總想逃避,參與感不強;學習上有懶惰,怕辛苦,怕動腦,怕講話,怕寫作業;我不太喜歡住在學校,只想在家裏隨心所欲地玩。爺爺非常寵愛他。如果他多做壹會兒作業,他會幫助他的。放學後把孩子們留下讓他的祖父感到苦惱和饑餓。由於爺爺的溺愛,小珍同學思想嚴重依賴,上課註意力不集中。他們做作業的時候半天找不到筆記本和筆,經常把作業落在家裏。看到老師就像老鼠看到貓壹樣,他們膽小。看到孩子這樣發展,我特別著急。雖然我剛來這個班兩個月,但是老師的良心驅使我不能坐視不管。壹個周末,我去看望我的家人。我從他爺爺奶奶那裏得知,小真的父母為了生計,離開他去大城市打工賺錢。他的童年生活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這讓他非常自卑,缺乏自信。在家裏,奶奶為了讓蕭薔少受欺負,很少讓他和同齡的孩子玩,讓他成為壹個缺乏交際經驗,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皇帝;在學校,小真因為行為習慣不好,經常被同學嫌棄,被老師批評,加重了他的爆發力和暴躁情緒。聽了他爺爺奶奶的介紹,我基本明白了小珍性格形成的原因。於是我和他爺爺進行了壹次真誠的交流,建議他們用另壹種方式教育小真。兩位老人很感動,當面表示會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在家裏,我讓爺爺奶奶這樣照看和教育小珍。(1)鼓勵小珍走出家門,和孩子壹起玩耍——在玩耍中培養合作精神;(2)引導小珍正確與孩子溝通——培養群體內的溝通能力;(3)盡量讓他做自己的事情——培養獨立意識;(4)像兒子壹樣嚴格要求蕭薔——讓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在學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用“愛”換取信任。平時多給他關註和鼓勵,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壹樣。生活上照顧他,不吃飯給他弄點吃的,衣服濕了給他晾晾;在學習上多給予指導,有時兩人壹組,有時直接讓他和我的孩子壹起寫作業。我堅持檢查,耐心糾錯。就這樣過了壹個學期,蕭薔的成績有了壹定程度的提高,自信心也慢慢上來了。他也願意和我說話。(2)建立成長記錄袋。記下他的道德品行、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性格、學習態度以及與托管人的融洽程度,有針對性地安排壹些活動,比如鼓勵他當小組長、早讀帶領大家大聲朗讀、與其他同學結對、探親訪友等...消除他的心理障礙,增強他在這些活動中的自信和自制力。我每個周末都會找他聊天,肯定他這壹周的進步,然後讓他用我的手機給父母打電話,向他們問好。並寫信匯報自己這壹周的開心事,培養親情,讓他盡快學會體諒和理解父母。(3)鼓勵他在閱讀中成長。“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讀書使人明智”...既然蕭薔喜歡呆在家裏,為什麽不讓書豐富他的生活呢?於是我先送了他幾本書,看到他很喜歡,就讓他每看完壹本再給我復述最精彩的部分。如果妳壹周的表現得到三顆星,帶他去書店,讓他選壹本自己喜歡的書。老師會給他錢作為禮物。他壹個學期後寫的讀書筆記被我特意打印出來貼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慢慢的,他的性格沒有以前那麽活躍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被評為進步學生。這是我成功教育的留守兒童之壹。在我的精心教育下,他已經徹底轉變了。其實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愛和幫助,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總之,壹個孩子身體、心靈、人格、思想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父母的教育。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袖手旁觀。留守兒童教育已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開始關註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