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是如何養生的?
後半生,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好自己的規劃,就能開始不壹樣的精彩。
梁實秋先生說:“中年的樂趣在於認識生活,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
人到中年,經歷了半輩子的風風雨雨,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對人生有了透徹的認識,明白了經營人生的重要性。
“白的人生哲學”告訴我們,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白希望當他70歲的時候,他能教200多名學生。他們可以完全忘記我,但他們是中國新聞業最優秀的人才。
白很清楚自己未來的打算。他說:“我是壹個喜歡開疆拓土的人,接下來就開。人到中年,不往上走就容易往下走,所以我覺得要有重新開始的心態。”
人到了壹定年紀,總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在任何事情上有所突破,會固步自封,固步自封。
左是晚清名臣,多次科考失利,但40歲時仍壹事無成。但他壹直在研究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著作,實踐知識和人生閱歷在不斷沈澱。
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時,左得到了揚名立萬的機會,輔佐湖南巡撫退敵,壹戰成名
幾年後,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組建“楚軍”,直指江浙邊境的湘軍,所向披靡。
63歲時,左帶兵到新疆討伐叛軍,威懾沙俄,收復654.38+0.66萬平方公裏土地。
人到中年以後,體力和精力確實會落後於年輕人,但這並不意味著要“退休”。其實人過中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十六歲才當上小官的高適,不僅成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而且成為壹顆大明星。
36歲開始拍戲的李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44歲創立華為的任,帶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不是他們的人生掛了,而是他們在過去看清楚了自己內心的欲望,壹旦確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壹直往前走,永遠不會後退。
鷹的壽命是70歲。到了40歲,要脫胎換骨,削尖喙,拔掉爪。新喙長出來的時候,要把自己的重羽壹根壹根拔掉,重新長出輕羽。在完成自我折磨的過程後,他們可以在天上再飛30年。
人到中年,如果知道自己的命運,等待“退休”來支撐生活,大概就相當於開啟了“等死”模式。
如果妳不放棄任何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像鷹壹樣忍受痛苦,長出新的喙,換上新的羽毛,蛻變之後,妳會看到生命的另壹天。
人生重來不晚,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總能逆風翻盤。
沒有哪壹代人的青春是輕松的。每壹代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都有奮鬥和掙紮,都要經歷判斷和選擇。
在電視劇《激越》中,飾演陸的父母呂海波,為了照顧弟弟妹妹,他早早輟學到壹家電子維修店打工。
郭曉冬說,這與他的經歷非常相似。他告訴新京報:“其實有幾個橋段,都是我和我哥當時的真實經歷。故事裏大家都會覺得好辛苦,但當時並沒有覺得苦,或者說不會堅持下來。”
他做過下水道清潔工、伐木工人、建築工人、雕刻家、養蝦人、加工飼料、歌手、主持人、跑龍套的、服務員、郵遞員、印刷工人...
1993,毅然辭職,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初試失敗後,他留在北京流浪,跑龍套,當群眾演員。
直到1996進入電影學院,畢業後進入八壹電影制片廠,才第壹次體會到“穩”字的含義。
就是這樣壹段艱辛的經歷,讓他的心智和智慧變得異常強大,這對他以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孔子周遊世界沒有成功,經常衣食無著,但他留下了《論語》。
屈原對國家的奉獻不僅被忽視,而且被流放。他寫過《離騷》,留下“猛禽不擁擠,卻是前世來的”的名句;
貝多芬壹生貧窮,雙耳失聰,但他把所有的艱辛都轉化為對音樂的理解,終於寫出了壹首傳世名曲...
他們是通過艱辛才獲得巨大的理解,創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對於中年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擁有壹顆強大的心。
人越到中年,越意識到事情的艱難和無常。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預料下壹刻生活會給妳出什麽難題,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更艱難的時刻等著妳。
正是因為這些年壹路走來的種種艱難經歷,才讓我們對現在的困難有了更強的承受力。
現在流行壹句話:“生活已經這麽辛苦了,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中年人的苦衷,透過晴空是萬裏。
因為成長的艱辛總是不可避免的,而正是這些艱難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從壹個愛哭的弱者逐漸變成了壹個經得起生活風浪的強者。
關於幸福,白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我知道我該怎麽做才能幸福,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會受到打擊。這就是生活。能拿70分就不錯了,能拿80分就很滿足了。”
有這麽壹個小故事,發人深省。壹天,壹個富人和壹個窮人談論幸福是什麽。
富人說:“幸福就像我,住在高樓裏,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綢緞,吩咐著丫鬟仆人。”
窮人說:“幸福就像我現在壹樣。”聽到這裏,富人指著窮人的小屋,上下打量著窮人破舊的衣服,輕蔑地說:“妳把這叫做幸福嗎?”
不久,不幸的是,財主家發生了壹場大火,豪宅頓時化為烏有,財主壹夜之間成了乞丐。
在壹個炎熱的夏天,壹個汗流浹背的乞丐路過窮人的小屋,想討點水喝。窮人端來壹大碗涼水,問他:“妳覺得現在的幸福是什麽?”
乞丐急切地說:“幸福就是妳手裏的這碗水!”"
幸福應該追求,但不能奢侈。妳不能把幸福的目標定得太高,也不能設想空中樓閣。真正的幸福應該付諸行動,盡力而為,順其自然。
口渴的人,口水就是幸福;饑餓的人,有壹個饅頭就是幸福;失落的人,有句話叫安慰就是幸福;孤獨的人,有壹個朋友是幸福的。
赤腳的人,有壹雙鞋穿就是幸福;沒有腳的人很高興能走路;盲人,看到陽光就是幸福;生病的人,恢復健康就是幸福。
幸福就是總分。也許我們在物質上不是很富裕,但是我們有壹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有壹個豐富的精神,這就足以構成幸福。
幸福沒有固定的標準格式。幸福不是壹時的快樂,而是1+1=3的人生哲學。人的幸福只存在心裏,有誌向有境界才會幸福。
白說:“妳走到人生的任何壹個階段,都要喜歡那壹段時間,完成那壹階段的職責,順其自然,不要沈溺於過去,也不要狂熱地憧憬未來。人生就是這樣。無論我們正在經歷什麽樣的掙紮和挑戰,也許我們都只有壹個選擇:盡管痛苦也要快樂,要相信未來。”
人的前半生都是年輕有活力的,大多數人都活得很開心,覺得自己很自大;到了後半段,我發現人活在壹種心態裏,和自己較勁。
人到中年,快樂與痛苦,孤獨與煩惱,理解與體諒,都沈浸在時間裏。
只有完善自己的人生規劃,懂得取舍,忘記得失,身心愉悅健康,才能收獲屬於人生黃金階段的果實。
只有經歷過磨難,有了重新開始的心態,才會對幸福有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最好的狀態,無論在什麽年紀,都是最好的時光。我們在人生每個階段所擁有的資源和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