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
據聯合國預測,65438-0990-2020年全球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率為2.5%,中國為3.3%。世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995年的6.6%上升到2020年的9.3%,中國從6.1%上升到11.5%。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在增速和占比上都超過了世界老齡化進程。到202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6543.8+670億,占全球老年人口6.98億的24%,全球每4個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老年人。
根據2002年人口抽樣調查,全國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的7.0%提高了1.2個百分點。分地區來看,上海老齡化程度高達13.4%,超過8%的地區有浙江11.2%,北京10.8%,天津10.7%,江蘇9.9%,重慶9.2%,湖北8.8%。西北和雲南、貴州、西藏等17省區均在8%以下,可見經濟發達地區已率先步入老齡化社會。
截至2004年底,浙江省60歲以上老年人640.83萬人,占總人口的13.96%。成都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654.38+0.52.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54.38+0.4%。早在五年前,上海65歲以上人口就已經達到11.46%。
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過程長達數十年至100年以上,如法國115,瑞士85,英國80,美國60,而中國只有18(1981-65438+)。
總之,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相比,具有老齡化發展快、老年人口多、地區間不平衡、社會經濟發展超前等特點。
另外,發達國家社會老齡化時,人均GDP壹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8000美元,有壹定的經濟實力,有能力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壹些社會問題,這是壹個普遍規律。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人均GDP只有65438美元+0,000多,與發達國家差距甚遠。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在世界上仍處於較低水平,但老齡化程度已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從2020年開始,中國將進入老齡化嚴重階段;2050年,中國將步入超高老齡化國家行列。
老年問題不容忽視。
由於發達國家提前進入低生育率階段,兒童人口減少,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所以,嚴格來說,老齡化最早出現在發達國家。
中國社會老齡化還不到20年。不可否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推動和加速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近2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疾病控制、衛生條件和生活質量得到快速提高,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長壽”現象也是重要因素。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壹個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
首先,勞動年齡人口的養老負擔增加了。壹項研究表明,2000年,中國每100勞動年齡人口只需要生育15.6個老人,2050年就要生育48.5個老人。研究認為,未來50年和前20年,中國將出現壹個低撫養比時期,在此期間,兒童占總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而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剛剛上升,總撫養比處於由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型。
其次,社會治安問題突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建華說:“與城鎮不同,農村的老年人享受各種社會保障。隨著集體經濟的解體,原有的集體贍養老人的制度也瓦解了。農村家庭贍養主要靠自己解決,農村家庭贍養受子女自身經濟實力和孝順程度的影響。贍養糾紛和因贍養引發的自殺事件時有發生。農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養老、醫療、護理服務等基本社會保障,所以存在老年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最後看不起病的問題。這在我國中西部貧困地區尤為突出,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建立。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因疾病、殘疾和衰老而喪失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明顯增多,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沈重的負擔,迫切需要解決社會保障問題。”
由於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社會保障主要集中在城鎮。雖然城鎮職工社會保障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未來正在經受人口老齡化的考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大量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根據建設部對城市住房需求的預測,2020年城市人口將增加2.6億,2050年將增加3.3億。屆時,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在城鎮化進程中,迫切需要結合小城鎮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研究出臺養老保險辦法。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的下降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壹,與之相關的心理、飲食和社會因素也不容忽視。研究表明,約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獨、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壹些城市的老年人超重,而壹些農村的老年人營養不良。忽略了個體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壹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壹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才的流失,讓老年人過早地處於被“養”的狀態。
“活到老學到老”,目前我國老年教育和老年科學發展滯後。以美國為例。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老年學研究,國際老年學學會成立於20世紀40年代。老年學很早就吸引了他們的註意力。目前,我國老年學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作為壹個老年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壹的大國,中國沒有正規的老年病醫學研究機構,人口老齡化所需的護理和護理專業人才嚴重不足。中國醫務人員比例1: 1.1,遠低於1.952中的1: 2.26,也達不到衛生部規定的1: 2。2000年,我國護理人員與實際需求相比仍短缺336萬人。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短缺,康復醫學發展緩慢,衰老機制研究投入嚴重不足。
空巢老人和高齡老人快速增長,養老服務和養老方式面臨挑戰。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約有2340萬人。據調查,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空巢家庭數量已經達到30%以上。全國約有14萬老年人希望進入老年福利機構。目前各類福利機構的床位只有壹百多萬張,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養老機構總量不能滿足需求與養老院利用率低之間存在矛盾。
社會影響可不是鬧著玩的。
老齡問題對經濟的影響尤為突出。
壹個國家的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後,最終會形成兩部分: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積累資金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國民收入壹定的情況下,公積金和消費基金是壹種權衡關系。消費資金多了,積累資金就少了。相反,消費資金少,積累資金就多。積累更多的資金意味著國家和企業可以把更多的錢用於投資和擴大再生產,這對刺激經濟增長非常重要。但人口老齡化會導致養老基金不斷增加,導致消費資金增加,相應減少積累資金,不利於擴大投資。再加上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養老金總額也在上漲。1978年,全國退休人員社會保險待遇總費用為173億元,1997年增加到2068.3億元,比119年增加了119倍。預計2030年這壹成本將達到732654.38+0.95億元,2050年將達到182654.38+09.52億元。這個龐大的數字會給國家的金融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麻煩。
另壹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導致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是生產力最基本的要素。勞動力的數量及其占總人口的比重對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中國雖然已經進入老年型社會,但是勞動力資源豐富,未來很長壹段時間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會非常明顯。目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也將在幾年後步入老年。因為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老年問題也會對社會穩定產生壹定的影響。
我國目前實行現收現付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養老金直接從企業收入中支付。如果企業退休人員多,養老負擔重,職工收入可能受影響,可能導致職工不滿,從而引發在職壹代和退休壹代的利益分配矛盾。實際上,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是對他們過去創造的財富的壹種補償。但由於實踐中直接從在職人員創造的價值中支付,容易造成在職人員的誤解。
老年問題也會對家庭代際關系產生壹定的影響。在傳統家庭中,由於當時子女眾多,老人壽命較短,家庭贍養老人的時間相對較短,子女贍養老人的負擔相對較輕。到了現代,尤其是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4-2-1”家庭格局的出現,使得壹對夫婦面臨著贍養父母和撫養壹個未成年子女的沈重負擔。這個負擔不僅僅局限於經濟,還包括照顧和照顧老人的時間。照顧和照料老人需要時間,而對於勞動人口來說,時間就意味著收入。久而久之,子女會排斥尊老愛老的道德觀念,排斥、歧視、虐待老人的現象增多,兩代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代際矛盾解決不好,必然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影響社會的發展,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應該如何面對?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老齡事業快速發展。1994 65438+2月,國家計委、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制定了《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19910,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2000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從新世紀開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制定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5438+)》。老年人經濟供養和醫療保障得到改善,老年人福利、文化、教育、體育事業快速發展,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重視,尊老、扶老、助老的社會氛圍逐步形成,老年人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老齡組織健康發展,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正在完善和加強。
然而,中國的老齡事業仍然落後於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老年設施、產品和服務供不應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夠豐富,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老齡事業發展機制需要建立和完善。
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的人,都是60年代以前參加工作的。他們為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財富。但他們在收入低、勞動報酬不全、生活質量差的情況下,長期透支,提前退休。壹些效益差、瀕臨破產的企業無法享受全額養老和醫療保障,相當壹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年人基本享受不到社會保障。因此,無論從收入水平、生活質量、健康狀況來看,都必須關註1億多老年人的社會生活困難,真正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原則。
在城鎮,要加快建立統壹、規範、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面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依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鼓勵發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進壹步完善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隨著經濟發展和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養老金,使退休人員能夠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多渠道籌集社保資金,為人口老齡化高峰做準備。
在農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相結合的農民養老保障體系。農民養老以家庭贍養為主,提倡贍養人之間簽訂“家庭贍養協議”;鼓勵年輕健康的老年人提高他們的自立能力;繼續完善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贍養人和扶養人確實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老年人的“五保”供養制度,逐步提高供養水平;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行集體老年福利制度;根據情況逐步建立獨生子女戶和二女戶的計劃生育和養老保障制度;註重探索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按照政府救助與社會互助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項目的貧困老年人救助體系,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給予臨時救助。
在醫療方面,要完善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按照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逐步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衛生保障措施;逐步探索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醫療條件。
充分利用現有的城市衛生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逐步解決社區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健康問題;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改善老年人醫療衛生條件;向老年人普及保健知識,增強他們的自理能力;為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創造條件,享受老年人和殘疾人優先服務。
國家在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加大養老設施建設投入,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辦好示範性養老設施,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不同檔次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註重以需求為導向發展護理型養老設施。
城市應該有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和養老院;街道要有滿足老年人需求的養老院或托兒所,充分利用城市基層醫療機構現有資源開展養老服務,逐步形成養老設施網絡;社區應發展老年人護理服務,優化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社會和社區環境。
鄉(鎮)敬老院要進壹步加強設施建設,將服務範圍擴大到周邊地區老年人,逐步滿足各類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建立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服務人員培訓率達到60-80%,並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重視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社區人力資源,大力發展社區誌願服務組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為老服務,形成專職、兼職、誌願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
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傳媒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作用,辦好老年文化專題節目;文藝界、影視圈、戲劇界要積極創作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新聞出版部門要重視辦好老年報刊,出版老年圖書、音像和電子出版物,大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對各類老年專業文化體育組織給予支持和指導,有計劃地組織老年文藝演出、書畫展等活動。
建立老年教育網絡,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發展,根據社會需要和自願量力的原則創造條件,積極發揮老年人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在城鎮,要重視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引導老年人從事教育、科研、咨詢、維護社會秩序和社區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在農村,應鼓勵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業,支持老年人自助,充分發揮他們在基層民主建設中的作用。
最後,根據實際情況,抓緊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細則》以及老年人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規、地方性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老年人法律服務網絡和法律援助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機構要設崗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社區要設立法律服務網點,確保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時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務。對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老年人,按照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並給予緩、減、免的優惠待遇,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識,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加強法律監督。各級老齡工作機構應當履行職責,監督和協調各部門依法行政,積極配合和協助司法行政部門,做好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有關部門應定期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實施情況。
總之,面對社會老齡化,國家、政府和社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