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譜中ob是什麽樂器的簡稱?
樂器名稱:雙簧管
樂器基調:c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無移位記譜。
實用範圍:小字組b B-小字組a。
結構:哨子(雙簧)、管(包括上下節和喇叭口)和琴鍵。
材料:管體由經過特殊處理的硬木制成。
樂器特點:音色柔和優美,有笛聲,適合表現田園風光和憂郁抒情的情感。
雙簧樂器。現代管弦樂隊和管樂隊中廣泛使用的木管樂器。雙簧管是雙簧管家族(包括英國的巴松管、巴松管、巴松管)中的高音樂器,也是這個家族的代表樂器。
雙簧管本體為圓錐形,管長約60 ~ 70 cm。吹嘴是由壹對簧片制成的壹對雙彈簧,安裝在管子的上端。六指孔連開時,彈奏D大調的自然音階(如笛子),記譜法與真音相同,不作為移調樂器使用。範圍是B ~ G3,可以高到c4,但是很難吹出。前16音是基本音。使用高音頻譜。雙簧管的□音經常被用作管弦樂隊調音的標準音。雙簧管的音色富有田園風味,具有民間牧羊笛或蘆笛的特點。聲音穿透力強,容易控制退色和褪色;演奏的持續性優於其他木管樂器,常作為獨奏旋律部分,特別是用於表達連續的演唱音調。演奏時,由於含在口中的是蘆葦葉,壹般只有單吐法,演奏雙吐比較困難,所以快速重復同音字並不是它的強項。但技巧高的也可以用“花舌”(振舌法)來彈。雙簧管已定型約300年,於17年底成為樂隊編制中的固定樂器。1805年,L.van貝多芬在費德裏歐使用的單簧管只有兩個鍵,1820年有六個鍵,1839年增加到10個鍵。到了19世紀中葉,參照玻姆笛的指孔排列和指鍵機械裝置,對其進行了幾次重要的改進,才更加完善。
雙簧管曾經是軍樂隊最重要的樂器之壹,可以獨奏,也可以合奏。在早期,莫拉和J·S·巴赫都非常重視它,但真正熟練的發展始於亨德爾的作品。亨德爾為此寫了6首協奏曲和12首奏鳴曲。貝多芬英雄交響曲中的葬禮進行曲,田園交響曲中的諧謔曲,柴科夫斯基第四交響曲中的第二樂章,以及格裏格的挪威舞曲都有著名的雙簧管片段。
雙簧管現在被稱為“oboe”,來源於法語復合語“歐波·博伊斯”,意為“豪特”和“博伊斯”,“OBOE”壹詞是通過強調單詞中最後壹個元音的發音而形成的。這種樂器起源於歷史上演奏兩片葉子所發出的聲音,這是所有原始簧片樂器都可能經歷過的行為。從古至今,雙簧樂器都有所發展,如古希臘的奧羅斯、古羅馬的脛骨、古埃及的哈裏以及亞洲人常用的蘇爾納。這些用哨子吹奏的樂器壹般被稱為沙爾梅,也是雙簧管的祖先。
雙簧管的前身據說也是:Shom或者勃拉姆斯,Sharme。
Shawm(肖姆)是壹種重要的雙簧樂器,出現於14世紀初。Shom是雙簧管的前身,有人稱壹個男高音Shom-bombard為老雙簧管。嗩吶分為兩種,壹種是由嗩吶演變而來的軍樂嗩吶,另壹種是脫胎於風笛和旋律的民間嗩吶,如拉梅拉。朔姆,壹種樂器,起源於印度,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印度特別流行,尤其是伊斯蘭國家。它和小號、長號等樂器壹起作為軍樂隊的樂器。歷史上傳入中國的Shom樂器,因為聲音粗糙,音色不好,只能在野外演奏。
16世紀,軍樂中除了使用大小不壹的Shoms外,還出現了壹些合奏型雙簧樂器,如Doucaine、Niclol、克魯姆的雙簧管(Crumhorn)、柯塔德的雙簧管等。,其中Courtard是巴松管的前身,脫胎而出。
17世紀中期,法國改進了壹種更小的Shom,並將其命名為奧布瓦雙簧管。至此,真正的雙簧管出來了。到18世紀初,雙簧管成為歐洲音樂中心的流行樂器。
這種樂器使用的是雙簧哨,即由兩片簧片制成的哨子,演奏時含在兩唇之間。通過吹氣,雙簧片振動,在管內形成氣柱,氣柱振動發出聲音。通過打開和關閉音孔,改變氣柱的長度,得到不同的音高。
1690之後的壹個世紀是二鍵和三鍵雙簧管的發展階段。那段時期,雙簧管作為木管樂隊的基礎音色樂器,成為發展中的雙簧混聲樂團的第壹個成員,並因其豐富的表現力和唱功,很快被列為樂團的獨奏部分。
19世紀是雙簧管的機械化時代。從1800到1825,樂器增加了八個鍵,體現了指法方便、發音提高的要求。
1825年,維也納宮廷樂師約瑟夫·塞爾納(Josef Sellner)發明了13鍵雙簧管,大大促進了其發展速度,使維也納樂器壹度優勢明顯。但在1839年,亨利·布羅德(Henri Brod)根據機械原理對壹些機械進行改造後,所有的廠商都采用了布羅德的方法,對按鍵進行均勻簡單的設計。布羅德和他同時代的人最推崇的是特裏貝特制作的法國雙簧管。當時特裏伯特體系的雙簧管可以分為六種風格。Loree在1878年Tex死後在壹家商業事務所當了多年的工頭,很快就制作出了壹把A6樂器,右手的三個手指(食、中指、無名指)可以自由控制BB-C鍵。喬治·西裏萊(Georges Cillet)於1882年在巴黎音樂學院成功使用A6雙簧管,此後。特裏貝特雙簧管的生產極大地促進了A·M·R·巴雷特雙簧管的發展,至今仍屬於其體系。從1850到現在,Tribert和Barrett雙簧管壹直是各廠商生產的基礎產品,但今天有些演奏者除了全自動泛音鍵之外,還使用獨立的第三泛音鍵或半自動泛音鍵。
現代雙簧管
世界上有全自動雙簧管和半自動雙簧管。無論哪種樂器,泛音鍵只有三種:壹是半自動,由左手食指從a2到c3控制;第三,全自動,高八度可按左拇指轉換;第三,全自動和半自動兩種。考慮到演奏技巧的發展,第三種樂器更實用。
歷代不同風格的雙簧管
歷史上,雙簧管有多種風格:
①抒情雙簧管(oboe d'amore)。中音雙簧樂器,音域介於雙簧管和狩獵雙簧管之間,在壹個調上,比雙簧管低三度,屬於轉位樂器。巴赫時代用過,後來被淘汰了。它的音色富有特色,在r .施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和m .拉威爾的《波萊羅》中都有片段和獨奏句子。
②狩獵雙簧管(oboe da caccia)。古代的中音雙簧樂器,在F調上,比雙簧管低五度,屬於移調樂器,後來被英管取代。
③ sarrusophone。雖然是銅做的,但是是法國軍樂隊隊長薩盧在1863年創作的。* * *有6種,音量大,屬於移調樂器。常用於軍樂,被新的低音巴松管取代。
④海克爾管。由德國音樂家海克爾於1904年創作。壹種低音雙簧管,音域介於英國管和巴松管之間,調為C調,比雙簧管低八度。管徑和簧片較寬,低音強勁,是R·施特勞斯在《莎樂美》中使用的。
雙簧管本體由三部分組成,約有20個大小不壹的氣孔,氣孔上配有鍍金或鍍銀的琴鍵,用以蓋住氣孔,調節音高。整套鑰匙由復雜的杠桿結構組成。彈奏琴鍵時,杠桿組合會根據彈奏的音高自動打開或關閉所需的氣孔。
關鍵系統
雙簧管的調式在不斷改進。目前,關鍵系統有:
半自動鍵系統:很難控制,所以演奏A5~C6時需要按左手第2個八度鍵;杠桿結構更簡單,價格更便宜。
自動鑰匙系統:簡化了半自動鑰匙系統的操作方式;杠桿結構更精密,價格更高。
八度鍵
新雙簧管有三個八度鍵,第壹個是用來開毛孔的,聲音和E5到G#5壹樣;第二個打開A5到C6的毛孔;第三個提供了另壹套高音鍵指法。
顫音鍵
由於缺乏杠桿結構,老雙簧管很難甚至不可能在個別音高上產生顫音效果,如C4-C#4、B3-C4等。新的雙簧管附有不同的顫音鍵,因此幾乎所有的聲音都可以是顫音。
左手F鍵
在舊雙簧管中,演奏D-F或F-D時,必須使用叉F的指法。新雙簧管附有左手F鍵,大大降低了指法的復雜程度。
分叉***共振鍵
另壹種是簡化彈奏D-F或F-D指法所用的琴鍵。老雙簧管的叉形F指法需要配合右手的Eb鍵;新雙簧管配有叉狀F***鍵,使用叉狀F指法時不需要按Eb鍵。
簧片(簧片)
簧片(Rico -中軟)演奏的雙簧管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樂器本身的質量和演奏者的技巧,還取決於簧片。蘆葦通常是用蘆葦的莖制成的,也有用竹竿、竹片等材料制成的。蘆葦使用前,必須在清水中浸泡幾分鐘。變軟後,簧片可以充分振動,發出圓潤的音色。
簧片的粗細也會直接影響演奏時的音質:簧片細容易出音,適合初學者,但音質不圓潤;粗蘆葦能吹出響亮悅耳的聲音,但控制難度大,需要較大的氣壓才能發聲;太長的簧片聲音低,太短的簧片聲音高。因為不同的音樂對雙簧管的音質要求不同,專業演奏者通常會自己制作簧片來滿足需要;初學者也可以選擇購買現成的簧片進行練習。
雙簧管的音色清亮、清新、洪亮,在樂隊中總能吸引人的目光。
因此,在維瓦爾第、莫劄特、史特勞斯、阿爾比諾尼和貝裏尼的作品中,雙簧管的技巧和優美的音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雙簧管在交響樂團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充滿了豪爽美妙的音色特點。
雙簧管是壹種帶有田園或田園風味的木管樂器。它的音質甜美純凈,音色很有特色,音色優美有鼻音,很有表現力,印象深刻,熱情洋溢。雙簧管本身聲音中旋律性的東西越純,就越喜歡拒絕技術性的表現。
比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和巴赫《諧謔曲》中引人入勝的片段,都是充滿質樸田園風味的音樂,任何聽過的人都難以忘懷。此外,《埃格蒙特》中真誠、感人、富有表現力的段落也會讓觀眾贊嘆不已。還有柴可夫斯基雙簧管最難忘的旋律,還有《天鵝湖》裏的獨奏片段是多麽悲傷和歌唱。而且他的第四交響曲第二樂章中的片段更加優美動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雪娘》和雙簧管的《痛苦的呻吟》尤其富有表現力。
雙簧管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角色之壹。顧名思義,它是由兩個簧片組成,吹出聲音的樂器。主要是靠兩個簧片,用嘴唇控制它的震動,吹出壹些“悲傷而情緒化”的音色。雙簧管是自巴洛克時期(17世紀晚期)以來第壹個加入管弦樂隊的木管樂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的音準是確定的,最初的起源只有幾個孔(2-6),後來逐漸完善。
對西方木管樂器制作影響最大的貝姆風格,改進了笛子的鍵制,應用到雙簧管上,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雙簧管都是按鍵式的,和單簧管差不多,只是大小不同,雙簧管更細,吹口完全不同。
雙簧管分為三個部分。上段、下段和鐘形接頭通常是交響樂隊中的調音樂器。首席是第壹小提琴,樂團演奏或練習前必須調音。傳統上,標準音A由第壹個雙簧管演奏。然後被其他組樂器調整。有許多雙簧管音樂作品。除了莫紮特的協奏曲,其他作曲家寫的協奏曲(不管是什麽樂器)必然會有雙簧管獨奏的段落。
雙簧管在樂隊中的重要地位
交響樂團裏雙簧管是不可或缺的,大部分的曲子都需要兩個雙簧管。雙簧管在軍樂隊和管樂隊中也有,壹般壹兩個。
雙簧管歷史悠久。17世紀中葉,它被制成幾段。今天的雙簧管是由肖恩演變而來的。直到18世紀才在管弦樂隊中使用。在貝多芬的作品中,雙簧管在樂隊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雙簧管的音域是兩個半八度,從bb到f3。全音階是D,但不是移調樂器。雙簧管的音色充滿泛音,低音充滿發音,但粗糙鼻音;中音音色甜美,表現力強,適合強彈弱彈;高音區清晰有力,弱音很難彈出來;最高音很刺耳,音色緊張不自然。與長笛不同,雙簧管不能算是技巧華麗的樂器,但屬於表現力特別強的歌唱樂器。吹雙簧管時,因為嘴裏含著哨子,壹般只用單吐法,所以彈斷奏時不如笛子。但是今天的雙簧管演奏者也使用雙吐的演奏方法。
雙簧管不僅是管弦樂隊的重要樂器,也是合奏和獨奏樂器。許多作曲家為它創作了音樂,如莫紮特的四重奏;亨德爾的協奏曲、三重奏和奏鳴曲;貝多芬的三重奏和五重奏;齊瑪羅薩的協奏曲等。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木管樂器的技能得到了發展,他們可以演奏和弦。巴托洛齊的《木管新聲》等作品闡述了這壹技巧,壹些先鋒派作曲家在創作中也采用了這壹技巧,目前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尼科洛·卡斯蒂格利奧尼了。雙簧管演奏家海因茨·霍利格運用了這種技巧,創作了帶有演奏和弦的作品。很難預測這項技術是否能被廣泛認可。
演奏雙簧管需要身體多方面的配合,包括:
手指:負責按鍵。
呼吸:和其他管樂壹樣,演奏雙簧管需要腹式呼吸,演奏時的氣壓是通過腹部控制的;腹部也是顫音效果的重要控制部分。演奏雙簧管所消耗的空氣量比普通的單簧樂器和銅管樂器要少。所以吹雙簧管的時候,很少會缺氣。反之,玩家會因為無法完全吐出體內積聚的廢氣而感到胸口壓抑。所以演奏時,演奏者必須采取“先呼氣,後吸氣”的方式進行呼吸,有時甚至需要爭取呼氣的機會,演奏時只呼出壹部分空氣,有機會再呼吸。
嘴唇:演奏前,上下嘴唇壹定要用上下兩排牙齒包裹,嘴唇要用簧片做成小“O”形,嘴唇周圍的肌肉壹定要放松,但演奏時壹定要避免漏氣。演奏時,通過上下嘴唇周圍肌肉施加的壓力來調節音調:壓力大時,聲音會高而刺耳;壓力過小,聲音會更圓但更低,需要配合足夠的氣壓來修正音高。嘴唇的形狀和控制稱為“口型”。
牙齒:由於簧片非常脆弱,為了避免損壞,牙齒不能與簧片有任何接觸,必須包裹;牙齒可以輔助嘴唇產生控制簧片調整音色所需的壓力。
舌頭和喉嚨:配合呼吸和腹肌,通過舌頭輕輕觸碰簧片,控制斷奏;演奏較快的作品時,需要喉嚨的配合來控制氣流。
理論上,只要身體健康,男女都可以學吹雙簧管。由於孩子的身體需要發育,建議十歲以後開始學習比較合適。由於參與演奏的各個身體部位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各個身體部位的協調性也因人而異。要想完全控制雙簧管演奏出優美的旋律,學習者必須有持之以恒的反復練習,鍛煉以上各部分的協調性;對部分肌肉(如嘴唇、舌頭、喉嚨)的控制更不習慣,使得各部分的協調性更難達到,使雙簧管成為壹種難以操作的樂器。初學者壹定要避免錯誤練習造成的壞習慣。所以,有興趣學習雙簧管的人,壹定要找壹個有經驗的演奏者來指導,這樣才能培養正確的演奏技巧和習慣。
相關差異編輯
就音色而言,雙簧管的音色溫暖大方,田園風味濃郁;單簧管低音厚重柔和,高音圓潤明亮,最高音尖銳,音色神秘多變,快速靈活。
從歷史發展來看,單簧管的歷史相對雙簧管來說比較淺,巴洛克音樂中也沒有這種樂器。海頓在他60歲以後的音樂中使用了單簧管,而莫紮特在他的交響樂作品中使用單簧管的只有少數,但這種樂器自出現以來就迅速傳遍了整個歐洲。單簧管是壹種變化多端的木管樂器,音域很廣,在管弦樂隊、軍樂隊、管樂隊、爵士樂隊中都可以聽到它幹凈清晰的聲音。因為它的多變性,可以表現各種歌曲。這裏有壹篇關於單簧管的文章:
如果說長笛是溫柔的女人,那麽單簧管就是大方的大哥哥。單簧管,別名黑管和黑管,是木管樂器家族中非常特殊的壹員。在管弦樂隊中,他最晚加入木管樂隊,樂器技術的成熟也只是在19世紀。但其獨特豐富的表現力和寬廣的音域使其成為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之壹,而最近興起的管樂隊對單簧管的重視程度更高,在管弦樂隊中的地位已經和小提琴差不多了。
單簧管和其他木管樂器有什麽區別?首先,它的基本結構和其他木管樂器不太壹樣。壹般木管樂器都采用圓錐形管,只有單簧管采用圓柱形管,這使得它的泛音系列非常特別。其次,他的聲音來源是綁在吹口的單簧,這也是他單簧管名字的由來。還有薩克斯,但是薩克斯的管結構和單簧管不壹樣,所以單簧管的特殊性可以知道。
單簧管出現的比較晚。紐倫堡的約翰·克裏斯托夫·鄧納(1655-1707)將壹種民間樂器Chalumeau改成了類似於今天的單簧管,大約是1690。在早期作曲家的樂譜中,單簧管通常被標註為Chalumeau,同時由於高音部分的音質與小號非常相似(這與當時的演奏習慣有關,與現代的演奏方式不同),所以將小號的單簧管與單簧管相提並論,現代單簧管的名稱就是這麽來的。
直到十八世紀下半葉,單簧管才逐漸用於古典管弦樂隊的編制中,但它並沒有像雙簧管壹樣在管弦樂隊中有固定的座位數。莫紮特是第壹個充分發揮單簧管音樂美的作曲家。從他1777年訪問曼海姆後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他使用單簧管的技巧越來越出眾,晚年的單簧管協奏曲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精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