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我國急救知識普及率僅為1%,急救教育的傳播應多管齊下。

我國急救知識普及率僅為1%,急救教育的傳播應多管齊下。

在快節奏、壓力大的現代社會,人們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但很多人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壹旦家人、朋友、同事突然遇到疾病,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必要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與發達國家50%左右相比,我國家庭急救知識普及率僅為1%。壹次次的悲劇警示我們,急救應該是國民教育的必修課。從今天開始,本版將推出“大家談”系列,聚焦急救教育,推動“健康中國”穩步前進。

下壹期,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培訓和其他方式提高急救技能。

從生活中積累急救知識

日常生活中的危險隨處可見,急救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急救知識不是醫護人員的“專利”,而是普通人在關鍵時刻救命的“法寶”,應該掌握。

作為壹名醫務工作者,我經歷過各種搶救。事實也證明,能否在第壹時間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急救,往往會對後續的搶救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

有壹次壹個人在車禍中受了重傷,腹部多處受傷,開放性氣胸。情況緊急,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壹名路人及時有效地將胸壁傷口進行了縫合,同時將該男子暴露的器官放入幹凈的塑料袋中,而不是直接放回腹腔,大大減少了腹腔感染的機會,為患者贏得了生命的希望。

而另壹個急救很可惜。壹個有高血壓病史的病人突然嘔吐,然後陷入昏迷。他的家屬驚慌失措,猛烈搖晃病人。我們趕到的時候,病人已經停止呼吸,直接死因是窒息。家屬的劇烈搖晃加重了突發腦出血患者的顱內出血,顱內壓升高導致嘔吐,因無法排出導致窒息死亡。如果病人昏迷,第壹時間讓他平躺在枕頭上,及時清理嘔吐物;在患者前額敷上冰袋或冷毛巾,有助於止血和降低顱內壓;如果病人的呼吸和脈搏停止了,心肺復蘇術就被擡出醫生面前...如果掌握了急救知識,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或許就不會發生悲劇了。

人生沒有“如果”,錯過了就是遺憾。急救的知識並不難,就在小動作上,比如溺水、煤氣中毒、骨折、腦出血等情況,只要多註意、多學習、多積累,就能掌握基本要領。只有每個人都意識到急救的重要性,把學習急救知識作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才能少壹些不幸,多壹些生命安全。

(作者是解放軍總醫院普通外科護士)

急救通信也應該與創新相結合

前不久,武漢壹市民突發疾病,妻子在120接線員的電話指導下進行急救,引發無數網友點贊和傳播。然而,“學習急救知識關系到生命健康”是常識,但“註意力像壹陣風”的現象也很普遍。為什麽推送急救知識很難吸引觀眾的註意力?為什麽急救“65438+百萬+”很難傳播?新媒體時代,再有用的急救知識也需要增強用戶的“粘性”。

就像壹個醫學院的朋友說的,操作員的冷靜引導,爭分奪秒的節奏,緊張的氣氛,才是正常的工作狀態。人們被視頻語音深深打動,因為置身於場景之中。其實,急救知識的傳播離不開“設身處地”和“場景延伸”。也就是說,急救知識的傳播可以更多樣,更開放,更場景化,更符合受眾需求,少壹些嚴肅的說教,多壹些趣味性。

最近朋友圈轉載的《心肺復蘇術(心肺復蘇)這麽簡單又這麽重要》壹文,就是壹個急救傳播的新樣本。施救者與“死神”的相聲,有趣的語言風格,讓心肺復蘇這個嚴肅的話題變得輕松活潑,也讓危及生命的急救知識在傳播中更加高效。只要轉變思維,整合創新,公眾積極關註和學習急救知識並不難。

急救知識的普及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也是衡量壹個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無論是政府政策引導、學校將急救教育引入課堂,還是紅十字會與誌願者組織的培訓合作,“兩微壹端”等新媒體平臺都極為重要。只有真正擁抱用戶,擁抱樂趣,主動創新,急救知識才能以有趣高效的方式推送給大家。

t/javascript" src="/style/tj.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