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術後吃藥的副作用讓我很痛苦。我該怎麽辦?
去年7月做了支架手術。我先做了個CTA體檢,發現體檢報告顯示左前降支堵塞75%以上,然後住院造影顯示左前降支堵塞90%。當時心裏很矛盾。可以放支架嗎?於是在手術臺上想了很久。我沒拿定主意,就回病房了。想了壹天,覺得如果90%不放支架,吃藥減少堵塞,我就沒信心了,於是第三天又上了手術臺,放了支架。
手術後我也吃五六種藥。我的副作用是肌肉酸痛,刷牙時牙齦出血。去醫院檢查化驗後,醫生說副作用還是很小,還是要繼續吃藥。唉,只能天天吃了。我個人認為中醫確實可以治愈壹些急性病,比如闌尾炎、腸梗阻、心肌梗塞等。希望我的回答。
其實很多人並不需要放支架,放支架的原因至今未解,放支架後還要面臨多年服藥的痛苦。原來CCTV 4的中醫欄目介紹了壹個老病人,放了三次支架,結果還是不好,然後中醫醫生配合自己鍛煉。人是精密儀器,很矮,容不下外物,會有排斥。如果不從調理寒性體質和情緒、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和原因入手,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功能,放支架於事無補,只會增加家庭負擔,常年面臨吃藥的痛苦。現在已經放了支架,建議找中醫從病因入手。前年遇到壹個醫生,放了支架才壹個月就自己喝啤酒。最好的醫生是他自己。
我是壹名中醫。我已經在臨床行醫50年了。我想說說我的經歷。
也有壹些患者來找我,說血管堵塞了70%甚至80%。醫生問我有什麽好辦法做支架。
我在臨床上經常用內病外治的方法來治療疾病。我覺得不吃藥應該是患者得到改善和治療的最好方式,因為是三分毒。
因此,如果我的病人有急性心絞痛,我會在鐘山、無名和紫宮穴這三個點和四個點進行穿刺和放血治療。為什麽說三穴四分?正是因為有兩個穴位都是任脈,鐘山和自貢的穴位都是任脈,其他經絡的穴位都是雙穴位。和五明穴壹樣,這是雙穴,因為五明穴屬於祖陽明胃經,是雙穴。
我的做法在醫學界是有爭議的。因為很多人認為,當妳處於輕度心絞痛時,除了去醫院搶救,什麽都不要做。但是我用這種方法治療過很多垂死的病人。
我主要是在上述穴位紮針放血後進行拔罐,然後做艾灸治療。
我對這種治療的理論是什麽?先局部穿刺放血,疏通經絡,解決他暫時的心絞痛。然後用拔罐器把裏面的淤血拔出來。這時候用壹根六厘米厚的大艾條夾著艾條對以上穴位進行熏灸。
第壹,我做了心絞痛的臨時治療,通絡,祛瘀,疏通。
其次,我給鴛鴦註射了艾灸,讓他堵塞的血管在熱灸的刺激下稀釋融化。
我在臨床上用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沒有專家對這些方法有把握,但是我用這些方法治愈了很多垂死的病人。
以前我在其他平臺介紹這些方法的時候,很多專家或者其他人都會罵我是騙子。我不在乎別人怎麽罵我,我知道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患者好,所以我希望我們以後也能這樣處理這樣的現象。
還有,我姐84歲了。前年因為我在海口,他在北京被確診血管堵塞了七八成。因為暈倒過壹次,被送去醫院,給了支架。後來因為他壹直吃藥,我回北京後就給我姐治療。到現在為止,我姐已經輸了很多藥了。只要堅持艾灸治療,經常坐位保健,減少用藥還是可行的。我叫丹桂民。
我也是心臟病患者,也放了支架。支架手術後,我壹直按照主治醫生的要求規律服藥,感覺治療效果很好。至於有些心臟病患者支架術後長期服藥,我個人認為服藥後的副作用因人而異吧?!不是每個人吃藥後都有副作用。就算有副作用,只要不要緊,總比丟了命好!支架術後確實需要終身服藥,才能保證心臟的安全,避免心力衰竭的發生。想想每天吃七種藥,大家都會煩。但是,為了治病,為了身體健康,為了和家人相安無事(我們不會因為壹個心臟病患者而著急),我們都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定期接受治療,按時復查,按時按量服藥,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國家的醫保社保政策很好,給了我們這些身患重疾的人壹個依靠和保障。我們要善待自己,讓自己健康,不要拖累家人,不要給社會帶來麻煩。不要聽壹些無知的人的話。支架術後停藥,靠吃保健品治病,是沒有根據的。藥物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有明確的治療效果,而保健品不會像藥物壹樣經過嚴格的實驗,更不用說臨床試驗了。正規治療和用藥,健康飲食,註意休息,戒煙戒酒,積極參加適合自己的運動才是正確的方式。
中醫打破了科學至上不可逆轉的結論。而且心腦腎都是合拍的,被證據證明是正確的,給人們的保健帶來了希望。
哪裏疼?我除了放支架還有其他問題。我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吃壹把藥。能吃藥說明還有救,不影響其他事情。我也在煎熬,過了60可能就好了。
妳在做正確的事。超過75%了。如果不放個括號呢?其實妳壹直帶著壹個大炸彈,隨時隨地的心臟病發作都會要了妳的命。
“壹些”可以阻止炸彈爆炸。支架呢?先拿下這個炸彈。
西醫有沒有說支架有什麽副作用?如果他已經那麽說了,那妳就要承受痛苦,因為妳相信科學已經先簽字了,再說西醫擴張血管妳也是被逼無奈。沒有後悔藥!
心臟支架術後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第壹,定期檢查。
第二,合理均衡飲食。
三、通過檢查,根據醫囑,調整劑量。不能停藥。
第四,保持開朗客觀的心態。不要有心理負擔。
第五,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運動方式和量。
第六,與患者交流經驗。
警惕,不要相信“治愈論”的“秘方”。
八、求醫問藥,避免“多醫”。有經驗的醫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