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成長為壹個健康快樂的人,父母應該怎麽做?
每個人出生時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環境,家庭對壹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壹般來說,家庭對壹個人的影響和他的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最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是溫馨和諧的環境。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通常活潑、理性,善於與人交流。所以,每壹個家長都應該提供壹個有利於自己成長的環境,讓自己的孩子在充滿關愛與自由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缺乏關愛或自由的惡劣成長環境中,他們會對家庭感到厭煩,不會聽父母的話。
有壹個10歲的朋友,幾乎每天下午放學都不馬上回家,經常玩到很晚。壹天,放學後,他去了他的好朋友郝好的家。他們壹起做作業,然後壹起玩。天快黑了,彭彭還不想回家。奶奶郝好問她的朋友,“妳為什麽不回家?這麽晚了,妳爸媽應該著急了。”沒想到,鵬鵬漫不經心地說,“我不想回家。我們家亂七八糟的,看著就煩。”我父母工作很忙,所以他們壹定還沒回來。再說他們也不怎麽在乎我。"
如果父母能給朋友更多的關心,朋友在談到自己的家時就不會那麽冷漠了。說起對孩子關心不夠的現象,很多家長都有壹個相同的原因,就是工作忙。父母除了工作忙,還有壹個原因,就是應酬占用了孩子的時間。只是很多家長不會承認這個看似最接近的理由。以下事實也證實了這壹點。
在壹次夏令營中,孩子們被要求畫壹幅畫來描述他們的家庭。有壹幅小孩子的畫讓人心酸。他的畫是這樣的:媽媽在看電視,爸爸在玩電腦,他站在壹旁流著淚。
這是家庭生活不和諧的典型畫面。
家庭應該是壹個人心靈的港灣,需要每個人的呵護,尤其是父母。孩子還小,只是壹個被動的接受者。父母給他創造什麽樣的環境,孩子只能被迫接受,而不能選擇。這就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麽,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家庭氛圍。如果父母不理解和關註孩子的成長,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為標準,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只會讓孩子叛逆。
比如有的家長很看重成績。他們往往打著“愛孩子”、“為孩子好”的旗號,整天強迫孩子學習,這樣只會讓孩子害怕學習、厭學,結果孩子可能會更加厭惡學習。還有壹些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他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了學習班,也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名,怕自己的孩子掉隊。
這些家長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只會讓孩子反抗,反對父母。他們自以為很愛自己的孩子,其實只是把孩子變成了實現願望的工具,讓孩子驕傲。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其實孩子想要的壹直都很簡單,就是關心和自由,兩者都不能少。如果這些都做到了,教育孩子就不是大問題了。
那麽,父母該如何給孩子愛和自由呢?或者說父母如何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首先,家長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關心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要整天板著臉,不要隨意責罵孩子,更不要打罵孩子,要盡量和孩子像朋友壹樣相處,營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
其次,家長不應該以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唯壹標準,而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意識地在家庭中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興趣,包括經常看時事新聞,註意體育鍛煉,熱愛科學,熱愛音樂和文學,註重文化素養和語言文明。當然,父母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出表率。
最後,要樹立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包括所有家庭成員都有正確美好的倫理觀念,形成互助友愛的良好風尚,尊老愛幼,彬彬有禮,熱愛勞動,積極樂觀,努力工作,誠實守信,勤儉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