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的青蛙養殖技術和場地建設有哪些註意事項?
(1)育苗技術:
①蛙種選擇:選用身體健壯、無殘疾、無疾病的蛙種做種子用。通常雌蛙比雄蛙大,雄蛙叫的時候脖子兩邊的外音囊會脹大。
(2)種蛙:種蛙於9月~ 10 ~ 12/m2繁殖,雌雄比為1:1。繁殖蛙在繁殖蛙池冬眠後,在明年清明節前後開始成對產卵。
(3)摟抱產卵:當平均氣溫達到16 ~ 20℃時,蛙將在3 ~ 4天後產卵,產卵時間壹般為早上5 ~ 6點,中午11 ~ 1。
(4)卵塊的收獲:將收集的青蛙受精卵放入已消毒的養殖池的環溝中孵化後,卵塊顏色較深的壹面為動物極,必須朝上,顏色較白的壹面為植物極,必須朝下。
(2)蝌蚪養殖技術:
①蝌蚪孵化後,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進行養殖,每平方米水面飼養600 ~ 800只蝌蚪。壹般前4 ~ 5天不吃任何東西,主要靠自己的卵黃囊餵養。第四天,卵黃囊消失後,開始人工餵養。
②從蝌蚪孵化後的第5天開始,用豆漿、麥麩、豆腐渣,或米糠、魚粉等家畜食物餵養,將家畜食物放在餌料臺上,將粉狀餌料與水混合後倒出。
③經過20-30天的孵化,蝌蚪會逐漸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或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餵食壹定量的魚粉可促進其生長。
(4)養殖蝌蚪時,如發現池水有氣泡或水質有臭味,應立即更換新水,壹般三天更換壹次,天氣幹燥多日、氣溫持續偏高時,每兩天更換壹次。
⑤蝌蚪孵化後70天左右成為幼蛙。從前肢出現到完全變態,吸收尾部能量。當90%以上的蝌蚪變成幼蛙時,就可以移入幼蛙池餵養。
(3)幼蛙養殖技術:
①鞏固馴化:幼蛙以每平方米100 ~ 150只的高密度飼養。它們被養在壹個內壁光滑、高度超過1米的水泥池塘裏。池塘裏的水大約有20厘米深,水面上放著壹個誘餌臺。池塘裏沒有土地,迫使幼蛙不得不上臺集中覓食和棲息。
②餌料馴化:幼蛙用新鮮餌料餵養65,438+0 ~ 2天,第3天在餌料中添加20%的人工畜糧,以後逐日增加比例,最後完全用人工餌料餵養。同時對飼養時間、數量和地點進行了要求。
③餵食時間:春秋兩季幼蛙的餵食時間為中午左右,夏季為傍晚或早晨,每天1 ~ 2次。50g以下的采食量占體重的6 ~ 8%,100g以上的采食量占體重的8 ~ 10%。
④分級養殖:馴化20-30天後,將池塘中的水放掉,將大規模幼蛙按照每平方米60-80只的密度轉移到成蛙池塘中進行養殖,小規模幼蛙留在原池塘中進行馴化。分級養殖有利於提高青蛙養殖的經濟效益。
(4)成蛙養殖技術:
(1)飼料供應:幼蛙轉入成蛙池後,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要形成商品生產的重要時期,供給充足的飼料最為關鍵,主要是高蛋白、繁殖率高的活餌,如人工養殖的蠅蛆、蚯蚓、黃粉蟲等。
②飼養蚯蚓:成蛙飼養時可在土堆上飼養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在土堆上分塊撒上壹些濃度為3 ~ 5%的石灰水,蚯蚓就會去它們的窩裏充當青蛙的誘餌,同時給它們餵壹些配合飼料。
(3)分開飼養和上市:成蛙飼養時要及時分開,調整飼養密度。1個月後,青蛙體重達到100克時,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0只青蛙。兩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 ~ 15只青蛙,再經過短期養殖成為商品蛙。
現場施工註意事項:
(1)種蛙池:種蛙池面積壹般為4 ~ 10平方米,池高0.8m,池內水深0.1 ~ 0.15m,池內水陸面積比為3∶1,有石洞棲息,池底鋪大卵石。
(2)孵化池:孵化池占地1平方米,高0.5m,水深15 ~ 20cm。水質新鮮,pH值6 ~ 8,氧氣充足。也可以換成橢圓形的大臉盆。
(3)蝌蚪池:蝌蚪池占地3-8平方米,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 6-7,水陸比2: 1,所以每個池中需要養壹批規格相同的蝌蚪。
(4)幼蛙池:幼蛙池面積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壹般為10-15厘米,水陸比為2: 1。池塘由3-5厘米的鵝卵石鋪成,建有洞穴,水質良好,pH值6-7.5。
擴大關於青蛙的知識;
概述:
青蛙是兩棲動物,屬於脊索動物、兩棲綱、無尾目和蛙科。它的成蟲沒有尾巴。它的卵產在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通過鰓呼吸。變異後,成年人主要通過肺部和皮膚呼吸。
大多數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世界上只有10到12的蛙種進化成了體內受精,其中壹部分會排出受精卵,孵化成蝌蚪。但在動物學上,蛙專指黑斑側褶蛙。青蛙壹直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但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中的壹種青蛙可以生出蝌蚪。這種青蛙是世界上6000多種青蛙中唯壹能“掉蝌蚪”的青蛙。
青蛙很苗條,擅長遊泳。脖子不明顯,也沒有肋骨。前肢尺骨橈骨愈合,後肢脛腓骨愈合,爪不能靈活旋轉,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期開始進化。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所以它們必須生活在水邊。中國大約有130種青蛙,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專家。
形態特征:
青蛙身體可分為頭部、軀幹和四肢三部分。青蛙的前腳有四個腳趾,後腳有五個腳趾,腳上有蹼。青蛙的頭兩側有兩個微微鼓起的小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可以通過它聽到聲音。青蛙的背是綠色的,光滑柔軟,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妳可以把它藏在草叢裏,這樣更容易抓到害蟲,保護自己。它的皮膚也可以幫助它呼吸。它的氣囊只有雄蛙才有。青蛙用舌頭捕食,舌頭裏含有粘液。
(1)頭
青蛙的頭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部略尖。嘴寬而橫,由上下頜組成。上頜骨背側前端有1個外鼻孔,外鼻孔外緣有鼻翼。眼睛大而突出,生於頭部左右兩側,有上下眼瞼;下眼瞼內側有壹層半透明的瞬膜。當眼瞼閉合時,眼球的位置會發生什麽變化?每只眼睛後面都有壹個圓形的耳膜(蟾蜍的耳膜更小。眼睛和鼓膜的後部和上部有1對橢圓形凸起,稱為耳後腺。雄蛙在嘴角內側和後方有壹層淺棕色的膜褶,是壹個音囊,唱歌時會鼓起成壹個泡泡。
(二)後備箱
耳膜後面是軀幹。青蛙的軀幹短而寬,軀幹後端兩腿之間有壹個小孔,是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較短,由上臂、前臂、手腕、手掌和手指五部分組成。4指,無蹼指。在繁殖季節,雄蛙的第壹指根部內側有壹個增大的突起,稱為婚瘤,用於持右。後肢長而發達,分為大腿、脛骨、跗骨、跖骨、腳趾五部分。5趾,趾間有蹼。在第壹個腳趾的內側有壹個堅硬的角質化的距離。
棲息地:
由於皮膚裸露,不能有效地阻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所以他們離不開開水或潮濕的環境,他們害怕幹旱和寒冷。所以它們大多生活在熱帶和溫帶多雨地區,分布在寒帶的種類非常少。
小時候只能生活在水裏,長大了可以生活在陸地上。青蛙用肺呼吸,但它們也可以通過潮濕的皮膚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它皮膚中的各種色素細胞也會隨著濕度和溫度的變化而展開或收縮,從而改變皮膚顏色的深淺。青蛙通常棲息在稻田、池塘、溝渠或河邊的草地上,有時也潛伏在水中,通常在夜間捕食。
生活習慣:
青蛙經常棲息在河流、池塘、稻田中,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有時也能潛入水中。多在夜間活動,以吃昆蟲為主,也吃壹些螺、螺、蝦、小魚等。他們吃的大部分昆蟲都是農業害蟲。據估計,壹只青蛙壹天能捕食70只昆蟲,壹年能殺死15 000只害蟲。所以青蛙對農業有利,應該保護。深秋天氣變冷時,青蛙就在水底或洞穴裏冬眠,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在繁殖期,許多雄蛙經常聚集在同壹地區,大聲而連續地鳴叫。這就是所謂的“青蛙吵架坑”。其實這是雄蛙的壹種求偶行為,通過鳴叫來吸引異性,形成配偶。交配後,雌蛙開始在水中排卵,每次約3000-6000個卵。與此同時,雄蛙向水中排泄精子。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經過4-5天的孵化後發育成蝌蚪。蝌蚪必須生活在水中,用尾巴遊泳,用腮呼吸,吃矽藻、綠藻等植物性食物。經過兩個月的發育,蝌蚪蛻變成幼蛙,尾巴逐漸消失,體長大大縮短,開始在陸地上生活,食性開始向動物性食物轉變。從幼蛙到性成熟大約需要三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