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我國傳統節日的故事簡介

我國傳統節日的故事簡介

壹、春節

春節在農歷中代表著新年到來,這壹天裏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起伏的大紅對聯,並燃放鞭炮,希望來年順利。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只叫年的兇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天神將它囚禁在大山內部,每12個月才讓他出來壹次。

12個月過去了,連被放了出來,並開始為非作歹,人們討論對付年獸的方法,有的人說年怕見紅色,火光和噪聲,人們張貼寫著吉利話的紅對聯,放炮竹,並敲鑼打鼓,怪物害怕的發抖。夜幕降臨,所有的人家都點亮了燈籠,怪物被嚇壞了,從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年獸被打敗了,但慶祝新年的習俗壹直延續至今。

二、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習俗要追溯到2000年前,傳說在天庭裏,天地過著無聊又無趣的生活。當他聽說地面上的人們生活的幸福美滿時,他十分憤怒,於是他派出了壹只渾身燃燒的火焰的仙娥到人間,在正月十五那天將人間燒毀。

壹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們這件事,有個聰明的人提出,每個人都要馬上點亮壹盞燈籠。仙女又說,應該把仙鶴關在壹個籠子裏,並將火熄滅,當仙鶴降臨到人間時,他被逮了起來,並裝入壹個無法燃火的籠子裏,人們點亮了燈籠,燃放鞭炮和煙花,天帝看到人間失火後非常高興,他認為仙鶴已經成功摧毀了人間。事實上,人們舉著燈籠遊行來慶祝他們的勝利。為了紀念這壹日,人們懸掛燈籠,或提著花燈上街散步,這就是元宵節。

三、清明節

每年4月1日是清明節,這天人們在鄉間散步,在墳前擺上祭品,佩戴鮮花或者嫩柳條,故事要追溯到紀元前,春秋戰國時期,金國王子重耳,被國公流放,在外漂泊,19年之後回到祖國。他依據個人的功績獎賞並封爵,在他流亡期間依然忠心的人,在其中有壹個叫介之推的人被忘記了,他背著老母隱居在綿山裏,重耳的壹個門客告訴他這件事,從而帶上侍從去尋找介之推。

但綿山太大了,他們找不到他另壹個門客建議,放火燒山,介之推就出來了,重耳於是下令燒山,壹場大火燒毀了這座荒山,介之推和他的母親堅持到了四川,重耳分悲痛,他規定每年的這壹天都不許生活,各家都要吃寒食。清明節不許開火的習俗已經不存在了,但插柳和清朝祖先的墓地依舊延續至今。

四、中秋節

中秋節是農歷的八月十五。人們吃月餅,孩子們則買來陶土做的兔子爺。關於中秋有很多傳說,這就是壹個壹位道士對唐明皇說,我可以讓您升上月宮,隨後他將自己的手杖拋向天空,手杖變成了壹座大橋,皇帝登上了橋,隨著道士來到了月宮,在那裏皇帝見到了搗藥的玉兔和奏樂起舞的仙女們,他記下了這些美妙的樂曲,回到人間後,她做了壹段曲子,並提名為,唐明皇月宮遊記。

五、臘八節

臘八節是農歷的二月八號,這壹天,每家每戶都會喝臘八粥,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壹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壹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壹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壹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壹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擴展資料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壹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壹,但壹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壹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

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裏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壹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壹年壹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關於春節的歷史,缺少上古時期的文獻,古時候沒有辦法直接證實春節的來歷,導致春節的起源傳說有諸多說法,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天臘)說”、源於“天皇氏定歲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有說舜繼天子位,但“天子”之稱謂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於漢代才流行)等等。

據考,春節在起源上,是上古時代古人根據天象、物候確定四季循環演變而來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為時間標誌,後來歷法知識進步,根據天象與物候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年成為壹年四季的時間總稱。地球繞太陽壹周,歷法上叫壹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歷正月初壹為壹年的歲首 。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壹年開端的意義。《盤古王表》載:“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尚書·大傳》中說:“正月壹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壹日是壹年的開端,壹月的開端,壹日的開端;年開端之始,謂之歲首(農歷新年、春節);民間俗稱“過年”或“過大年”。

參考資料:

春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