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原則有哪些?
隨著胰島素的問世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糖尿病的營養治療原則也有所改變。以往用低碳水化合物、低熱能、高脂肪飲食治療糖尿病,對病人采取半饑餓療法。實踐證明,糖尿病的飲食治療並非碳水化合物越低越好,而是要適當限制熱能和脂肪,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多年的臨床實踐,提出以下飲食原則和要求。
1.控制總熱能
合理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營養治療的首要原則。糖尿病人的熱能供給以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正常體重為宜。對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以減輕體重,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對消瘦或營養不良者,應提高熱能攝入,同時增加蛋白質的供給,以增加體重(肥胖者指體重≥20%正常值,消瘦者指體重≤20%正常值)。孕婦、乳母、兒童則需要增加熱能攝入,以維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生長發育。因此,熱能供給應根據病人的病情、血糖、尿糖、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活動量大小,以及有無並發癥而確定。男性的熱能需要高於女性,年長者低於年幼者,活動量大者高於活動量小者。總熱量的攝入以維持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
2.碳水化合物的供給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用是供給熱能。若熱能供給充足可減少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有利於健康;若供給不足,則易引起酮尿,不利於病情控制。
近年來的實驗資料表明,在合理控制熱能的基礎上,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至於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是否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問題看法並不壹致。因為空腹血脂的影響因素甚多,如膳食中總脂肪量、飽和脂肪酸含量、總熱能等因素。有人認為在糖尿病人中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所引起的空腹甘油三酯升高是暫時性的,壹旦病情得到控制,血清甘油三酯即可降低。目前多數主張,將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高到占總熱能的60%左右,日進食量控制在250~300克。對體重正常、單純采用飲食治療者,開始時,碳水化合物要控制嚴些,每日200克,相當於主食250克。經過壹段時間的治療,如血糖下降,尿糖消失,即可逐漸增至300克左右,約折合主食300~350克。對用藥物治療者,當病情控制不滿意時,碳水化合物可控制在200~250克,約折合主食250~300克;尿糖下降,病情穩定後,可放寬到250~350克。約折合主食300~400克。對輕體力勞動者,特別是年老者,主食壹般不超過300克。對肥胖者,碳水化合物可控制在150~200克,相當於糧食150~250克。對使用胰島素者,可適當放寬。對單純性飲食控制不滿意者可適當減少。因其他疾病原因暫時不能進食者,每日註射葡萄糖150~250克,以防發生酮癥酸中毒。
3.減少脂肪的攝入
脂肪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能量來源,其熱能的產生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二倍有余。脂肪的食物來源,壹是動物性脂肪,二是植物性脂肪。
為防止或延緩糖尿病人血管並發癥的發生、發展,減少食物中的脂肪攝入量非常重要。目前主張,飲食中脂肪所供熱能應減到占總熱量的25%,甚至再低些,按每千克體重計算應低於1克,並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含脂肪的食物有各種烹調油脂,含量約100%;其次為黃油,含83%;芝麻醬為54%;再次為花生、核桃、瓜子等硬果類,含40%~70%不等。各種肉類視其肥瘦程度不同而異,肥豬肉高達60%以上,瘦肉僅1%~3%,如雞肉。蛋類的含量約15%,乳類為4%左右。
為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應註意攝入的脂肪中飽和脂肪酸應少於總熱量的10%,約占脂肪總量的1/3。壹般情況下,固體的黃油、牛油、羊油、豬油含飽和脂肪酸多,禽類的脂肪比獸類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奶油、可可油、椰子油含飽和脂肪酸多於其他植物油。植物油、魚油、硬果油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多為液體。因此,糖尿病人應食用植物油,盡量少食或不食動物性脂肪。
人體中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代謝的重要物質。它們具有促使膽固醇轉變和排泄的功能,能夠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對糖尿病有利。植物油是人類必需脂肪酸的主要來源。
膽固醇與心血管病關系密切,壹般主張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應少於300毫克,因此應限制選用高膽固醇的食物。所有的肉類食品都含膽固醇,其他如蛋黃、黃油、甲殼類及動物內臟等膽固醇含量也很高。但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並不壹定都能引起血清膽固醇的升高。
膽固醇是促使動脈硬化的因素之壹。因此人們對膽固醇普遍懷有壹種恐懼感,尤其是中老年人及患有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癥等疾病的患者,往往排斥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品。其實,膽固醇是人體神經組織和壹些激素的重要構成物質,並可以把破壞紅細胞的物質轉變為無害物質,是人體正常代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如果因為害怕動脈硬化而盲目排斥壹切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那麽許多優良蛋白質食品的攝入量就會受到限制。如禽肉、水產、蛋類等是人體優質蛋白的來源,同時也富含膽固醇。
此外,血清膽固醇濃度除與飲食膽固醇含量有關外,尚受飲食總熱量、總脂肪量及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值(P/S)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對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不宜單純強調膽固醇的攝入量,而應全面考慮。
4.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和修復、更新人體組織以及調節生理功能的重要營養素。
糖尿病人飲食中的蛋白質供應要充足,攝入量壹般要與正常人相當或稍高。糖尿病造成的代謝紊亂使體內蛋白質分解過速,丟失過多,容易出現負氮平衡。所以膳食中應補充足夠的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蛋白質占總熱能百分比應為15%~20%。每克蛋白質供應16.7千焦熱量。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20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8種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主要來自動物食品,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的蛋白質稱優質蛋白質。因此每天攝入的蛋白質中最好有1/3來自肉類或蛋類。植物中的豆類食品也富含必需氨基酸。若缺乏必需氨基酸,即使蛋白質的量足夠,甚至過多,體內仍呈現負氮平衡。
5.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與糖尿病的關系密切,尤其是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B12和維生素A等。維生素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因此,糖尿病人的飲食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特別要註意維生素B1的供應。壹般谷類食品中含維生素B1較高。由於糖尿病飲食限制主食的攝入量,往往造成維生素B1的來源不足,容易出現因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神經系統疾患,如常見的有手足麻木和多發性神經炎等。常見食物中硫胺素的含量見表14。維生素B1受烹調方式的影響,壹般在酸性溶液中比較穩定,易為堿性溶液所破壞。因此,烹調時不應加堿。維生素B1是水溶性維生素,在幹燥環境中比較穩定,但在水溶液中,如遇高溫時間過久,易被破壞。
維生素B12可以改變和緩解神經系統癥狀。粗糧、幹豆類、臟腑類、蛋類及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類含B族維生素較多。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因維生素C缺乏而導致的微血管病變。新鮮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的很好來源。
6.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供給
糖尿病人的飲食治療應註意減少鈉的攝入。高鈉易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癥及腎功能不全等並發癥。當病情控制不好時,容易出現各種感染和酮癥酸中毒,要註意適當補充無機鹽,如鉀、鎂、鈣、鉻、鋅等元素。血鎂低的糖尿病病人容易並發視網膜病變,適當補充鎂,是防止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措施。鈣攝入不足可導致病人骨質疏松。糖尿病人血清鉻明顯低於正常人,鉻對碳水化合物代謝有直接作用,促進蛋白質合成,激活胰島素。缺鉻時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增加鉻供給可以改善糖耐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人體內含鉻量逐漸減少,因此老年人普遍存在著微量元素鉻缺乏。鉻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壹,是胰島素生物活性劑,雖然鉻在人體中只占體重的0.01%,但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卻起著重要作用。輕度缺乏時會使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嚴重缺乏時臨床可發現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陽性。人體內主要是三價活性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與胰島素結合可增加胰島素受體,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研究表明若給老年患者每日補充含鉻的釀酒酵母8克,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總脂質。含活性鉻的食物有釀酒酵母、牛肉、蘑菇、啤酒等。
鋅在糖尿病飲食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人體中有幾十種酶需要鋅的參與才能維持其活性,發揮其功能。鋅不但參與胰島素的合成,並有穩定胰島素結構的作用,並能協助葡萄糖在細胞膜上的轉運,每壹個胰島素分子中有兩個鋅原子。鋅的供給不足可以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此外,多數糖尿病病人伴有鋅吸收不良,因此應及時補充。成人每日鋅的需要量與膳食中氮的水平有關,壹般膳食中蛋白質含量高,則機體對鋅的需求也高。我國推薦的鋅的供給標準,成人為每日15毫克。壹般飲食中的含鋅量,不會有鋅中毒的問題,但若使用含鋅藥物或含鋅添加劑,應在醫師的監護、指導之下進行。血漿鋅的正常標準為90~130毫克。飲食中鋅的最好來源是肉類、海產品和家禽。谷類的麩糠中含鋅量也很高。
7.食物纖維的供給
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都已證實,食物纖維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攝入食物纖維較高的地區,糖尿病發病率較低。食物纖維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等並發癥的作用;糖尿病人飲食中纖維增加,尿糖下降。但食物纖維增加太多,可影響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吸收。壹般認為每4.184兆焦熱能補充12~28克食物纖維。
食物纖維分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兩種。可溶性纖維包括果膠(含水果等軟組織的物質)、藻膠、豆膠等。不可溶性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是細胞壁的組成成分,來源於谷類、豆類種籽的表皮及植物的莖葉。在補充不可溶性纖維如麥麩、黃豆皮時,用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吸收。再有,食物纖維最好與碳水化合物食物混在壹起食用以發揮它的作用。目前,有些食物成分表的粗纖維含量不足以反映纖維的實際含量。可溶性纖維有明顯的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飲食主張多用天然食物纖維,不用提純纖維。糖尿病食譜中粗纖維的數量每日約15~20克為宜,並最好來自天然食品。長期食用富含粗纖維的植物,應註意定期測血鈉、鉀、鈣、磷、鐵、鎂等,因為粗纖維食品可導致無機鹽和氨基酸的丟失。有腹瀉及植物神經失調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食品。
8.合理安排餐次
為了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使之正常分泌胰島素,糖尿病人每日至少進食三餐,有條件的可以增加餐次或加餐。每餐最好主副食搭配,作到餐餐有主食、副食、蔬菜類和烹調油。
壹日三餐,主食分配可按早、中、晚各占1/3,或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2/5的比例,並要求定時定量。9.
糖尿病的飲食
熱能餐次的分配比例特別重要。通常結合飲食習慣、血糖尿糖升高時間、服用降糖藥,尤其是註射胰島素時間及病情是否穩定,來確定其分配比例。盡可能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防止壹次進食量過多,加重胰島負擔;或壹次進食量過少,發生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
註射胰島素或易出現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加餐,臨睡前的加餐更為重要,加餐的食物熱量,應計算在每日總熱量當中。從正餐中勻出壹小部分主食留作加餐用,是預防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人的菜肴應以清淡為宜,盡量少吃煎、炸、爆、炒的食物。食物加工應以氽、燉、熬、煮、蒸、燴、燜、涼拌為主,要減少多余脂肪的攝入。
10.飲食註意事項
(1)稱重治療飲食:糖尿病飲食是稱重治療飲食,包括主食、副食、蔬菜和烹調油、鹽,均應在烹調前將皮、根、骨等不能食用部分去除後稱重、加工,然後進行烹調。
(2)禁止加糖:糖尿病飲食烹調原則不加糖,不用糖醋烹調法,蔥、姜等調料不加限制。嗜好甜味的糖尿病人可用甜味劑代替。
(3)飲食禁忌:禁食葡萄糖、蔗糖、麥芽糖、蜂蜜、甜點心等純糖類食品。凡含澱粉高的食物,如土豆、紅薯、芋艿、慈菇、粉絲等原則上不用。如需食用,應減部分主食取代之。
(4)不得隨意加量:糖尿病病人按規定數量攝入食品,不得任意添加其他食品。如饑餓難忍且病情許可時,征得醫護人員同意,添加體積大、熱能低的食物。如青菜、白菜、黃瓜、冬瓜、番茄等。
(5)終身控制飲食:糖尿病需終身飲食治療,平時既要按治療飲食要求攝取營養素,又要照顧病人飲食習慣,盡可能做到花色品種豐富,美味可口。病情穩定後,可根據勞動強度和活動量,適當放寬限制,以保證正常工作和活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