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碗米粉,濃縮了綦江人溫暖的鄉情
綦江米粉,顧名思義就是綦江的米粉。綦江米粉色白質柔,綿嫩細滑,除了米皮為條狀外,不同的街鎮就有不同的煮法,不同的佐料,甚至不同的做法。
綦江米粉,是綦江人舌尖上的美味兒,寄托了遠方遊子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綦江米粉色白質柔,綿嫩細滑
綦江米粉中,扶歡米粉是老字號。
據《綦江街鎮 歷史 文化叢書之人文扶歡》壹書介紹,扶歡米粉起源於清道光年間(公元1841年前後)。當時,扶歡富商劉慶峰,擁有田園千畝,傭人數十,生活富足,在雲貴兩地開設有商鋪,生意興隆。壹次劉慶峰回扶歡,和家人談起在雲南吃米皮的事,家人羨慕之余,自己也動手做米粑皮。他們將大米浸泡,用石磨細磨成漿,然後用粑墊鋪上棉布,舀上米漿蒸之,蒸熟後用刀切成大小不等的方塊,用沸水燙好,放上佐料食之,細膩柔滑,鮮嫩可口。劉慶峰把米皮作為上乘佳肴宴請客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制作米粑皮的技藝有了改進,方塊變成了條狀。扶歡米粉成了扶歡的 美食 招牌,米粉餐館天天都是食客滿棚。民國時期,扶歡米粉餐館如雨後春筍,街上新增加了五六家米粉餐館。
扶歡鎮壹米粉加工坊正在涼曬米皮
改革開放後,扶歡鎮會蒸制米粉的人越來越多,紛紛開起了米粉館,出現了“巷子米粉”“古家米粉”“猶氏米粉”等餐館。為了贏得消費者,米粉餐館便在佐料上下功夫,為此,米粉又有了不同的味道。
再後來,扶歡米粉餐館開到了萬盛、南坪、桐梓、遵義等地。綦江各街鎮的扶歡米粉就多得數不過來了。
“走,到鐵石埡吃米粉!”到鐵石埡吃米粉這是趕水人,包括大多數綦江人掛在嘴邊的話。今年46歲的張先生,家住打通鎮,工作在綦江城區,每次回打通路過鐵石埡時,他都要停下來吃壹碗米粉。張先生說,鐵石埡米粉是他無法忘記的美味兒,更是他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早年在趕水鎮中心小學做教師的孫女士對鐵石埡米粉記憶深刻。趕水鎮中心小學距鐵石埡約3公裏路,當年她和同事們常常步行或坐三輪車到鐵石埡吃米粉。對孫女士來說,鐵石埡米粉就是她的青春記憶和人生烙印。
趕水鎮鐵石埡有幾家米粉餐館,而且趕水鎮鐵石埡米粉已成為壹個響響當當的 美食 代名詞,更是綦江人喜愛的民間 美食 之壹。綦江城區,包括重慶主城、貴州省桐梓、習水、遵義等地都能看到趕水鎮鐵石埡米粉的招牌。
趕水余家米粉品牌創立於30多年前。店主余光書回憶,1986年5月,她在趕水鎮鐵石埡創辦了趕水余家米粉館,米皮是她家自己生產的。當時,她對綦江的米粉餐館做過全面考察,發現米皮的制作工藝大同小異,質量上都能過關。要想辦出米粉館的特色就只能在潲子上下功夫。因此她多方考察實驗,研制出自己獨有的潲子配方。
清湯米粉
1991年春節,在趕水工商所推薦下,余光書帶上工具和做好的米粉、佐料、潲子趕到縣城,代表趕水飲食行業,參加了首屆綦江個體名特小吃展銷會。余家米粉的鮮美味道和獨特廚藝,在展會上吸引了眾多市民品嘗。
趕水余家米粉最終獲得“綦江縣名優小吃”的稱號。由此,“趕水余家米粉”聲名鵲起,深受消費者青睞。
30多年來,“趕水余家米粉”從未離開過趕水鐵石埡這個地方。余家米粉已融入到了“趕水鎮鐵石埡米粉”這個大品牌中。
“我差不多每周都要吃壹回扶歡米粉,雖然生活在遵義,但壹見到扶歡米粉的招牌,我就會情不自禁地走進去。”在貴州省遵義市開商店的劉銘說,她是吃著扶歡米粉長大的,年少時在外地讀書,每次回家的第壹頓飯就是米粉,如今在遵義工作了,還是忘不了米粉的味道。
據劉銘介紹,在遵義就有幾家米粉店,扶歡人開的叫扶歡米粉,趕水人開的叫鐵石埡米粉。她常去的扶歡米粉館,也許是因為店主是老鄉的緣故,坐在店裏就有壹種親切感。“我發現,凡是綦江人多的地方都有扶歡米粉和鐵石埡米粉餐館,有時候還真要感謝這些開米粉館的綦江人,因為他把家鄉味兒搬到了我身邊。”
“我最愛吃的是酸菜米粉,米粉軟綿、細膩,酸菜增加口感……”王永民說,酸菜米粉算是綦江米粉中比較獨特的壹種口味兒。去年春節回綦江,他在沙溪路壹家“鐵石埡米粉”餐館吃到過這種味道,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不論是鐵石埡米粉還是扶歡米粉,大都以豬肉潲子、麻辣佐料為主,這種酸菜米粉應該是又壹種創新。“今年五壹節媽來成都看我,還專門帶了兩斤米粉過來煮給我吃,但是總覺得我媽煮的米粉差了什麽味道。”
紅燒肉潲子米粉
王永明目前在成都壹家企業上班。他說今年春節回綦江,壹定要去沙溪路吃壹碗酸菜米粉。也許真的是要回到了綦江,坐在綦江的米粉館裏才能品嘗出它獨特的味道。
“每壹種地方 美食 都帶有濃濃的地域特色,而這些 美食 又最能勾起人們心靈深處的記憶。”王永明說,其實,這就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的家鄉情結,家鄉是壹個概念, 美食 就是這個概念中最溫暖的符號。
米粉是綦江最愛的 美食 ,米粉餐館遍布綦江各地。不管是扶歡米粉、趕水鐵石埡米粉,還是安穩米粉、打通米粉,它們都***同擁有壹個名字:綦江米粉。壹碗米粉,濃縮了綦江人最溫暖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