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茶道的生命感悟

茶道的生命感悟

茶道的生命感悟

有了茶的知識,才能進入更高的境界。我收集了茶道的人生感悟,希望妳喜歡!

茶道的人生感悟1飲茶的最高境界是知道。有壹種喝茶的方法。路在何方?有人說:茶禪壹味;有人說:和平與尊重;有人說:道在屎裏;各種說法都有壹定道理,可惜太深奧,讓人壹頭霧水。所以,我們不妨這麽看。茶是壹種精神物質載體,茶道是指飲者通過飲茶來實現某種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這個過程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很難用儒釋道的理論來搞定。有時候,哪怕有壹些小的,甚至世俗的感情,也足夠了。在這種狀態下,它就不再是壹般的飲料,而是壹種“產品”。或許這就是喝茶的樂趣吧。

喝茶到壹定程度就要講究境界了。首先是懂茶。中國的茶有很多種,各有特色。最起碼,壹個飲者會知道自己想品什麽樣的茶。至少知道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紅茶的區別。二是區分茶葉的優劣。茶的品質差別很大,極其精細。同樣是綠茶,龍井和碧螺春不壹樣。同樣是龍井,特級和壹級不壹樣;同樣的烏龍茶,巖茶和鐵觀音不壹樣;同樣是巖茶,這個山和外山不壹樣。雖然不必像專業的品茶大師那樣精準,但至少要聞壹聞香氣,喝壹口醇厚淺淡,才能品出韻味。

有了茶的知識基礎,才能進入更高的境界:壹是會識水。既然茶是壹種飲料,我們應該註意泡茶水的質量。古人對此有很多很高的評價,經典的說法是“山泉最好,井水次之,河水第二”。還有王力可安石,妳應該能分辨出河裏的水和河尾的水。今天發生了很多變化。對於城市飲用者來說,真正的泉水和井水無處可尋,而河水汙染嚴重,無法飲用。很容易得到高質量的礦泉水。註意不要用純凈水,更不要用自來水。有了好水,也要懂得沖泡。壹般來說綠茶比較簡單,80度左右就可以煮了。烏龍茶對溫度要求比較高,要現燒,不要煮太久。有了好茶好水,就要有好茶具。這是感知器。

中國的茶具是壹種壯觀景色的藝術。當然最好的還是江蘇的宜興紫砂壺。名壺比黃金更值錢。除此之外,茶具中還有很多瓷器茶具,比如德化、景德鎮的,也很漂亮。對於壹般的酒友來說,要懂得欣賞。但最重要的是明白茶配器的道理。比如烏龍茶要用“曼升壺”,要把壺裏的茶倒進小壺裏,精致的茶還配有拇指大小的聞香杯,先聞壹聞才稱功夫茶。綠茶最好用玻璃杯,在晶瑩剔透中,看著茶像花壹樣綻放。喝酒前喝醉是很自然的。另壹個需要知道的重要事情是能夠知道大事。喝茶時的外部環境。品茶是壹項優雅的休閑活動,在布置優雅的茶館裏,妳可以壹邊聽著若隱若現的輕音樂,壹邊品茶。可以在朋友家泡著喝,喜歡就慢慢喝。妳可以在花前月下的地板上,在樹旁捧著鍋,與大自然互動。不管什麽環境,安靜幹凈才有趣。

如果妳懂水,妳應該認識人。現在人們喝茶,不僅僅是為了解渴,更是壹種交流和休閑的方式。這也是如今茶館在城市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讓這杯茶身心都順暢,選擇和誰壹起喝茶是很重要的。因為喝茶和喝酒不壹樣,越喝越熱鬧,越興奮,所以人多壹些,雜壹些也沒關系。至於茶,壹般來說,越喝越清醒,越淡泊,所以不宜多喝,人品要高雅。

茶道人生體驗2。喝茶從來都是以綠茶為主,不分冬夏。

我很喜歡洞庭碧螺春。用壹個20厘米的透明玻璃杯,取幾片葉子放入沸水中。靜靜的坐著,看著樹葉在水中慢慢舒展、浮沈,用最美的姿態和歲月,表演壹場無聲的舞蹈。修長的身材,滿地的絨毛,清澈的綠色,淡淡的味道是碧螺春的特點,清亮清澈的茶湯也是我愛它的原因。當心靈受到困擾的時候,看著這壹幕會慢慢放下靈魂的羈絆,融化在這樣的漫長時光裏。

那天和壹個朋友聊起了茶道,聊到了普洱。朋友都說普洱的特點是厚重、深邃、博大精深。喜歡普洱的人大多是沈穩穩重的人。他們有壹定的生活閱歷,經歷過生活中的艱辛,所以也能在普洱的艱辛中感受到甜蜜。

我近在咫尺,“厚,深,深”。這六個字是我對未來生活狀態的預期。我覺得應該多體驗,所以想走近普洱,嘗試普洱,這也是在接受另壹種生活態度。

江南街頭,我在隨意徘徊。那是秋風乍起的壹天,路邊壹大片梧桐葉隨風起舞,訴說著輪回的故事。

在古街的盡頭,有壹個非常古樸典雅的茶藝閣,裝修得很好,全是古色古香的木質風格。墻上有不同的精裝茶葉禮盒和材料齊全的茶具。角落裏有壹張棗紅色根雕茶幾,上面擺放著精致的功夫茶具。壹個富態的中年女人,慵懶地坐在桌子上,漫不經心地翻著壹本書,掩飾不住她優雅的氣質。

我笑著看著她,她也起身笑了。

房間裏傳來熟悉的古箏曲,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我問她有沒有賣普洱,她問我要茶顆粒還是茶磚。我說,我不是送人,只是自己喝。我說,妳覺得適合我的,我就買。她笑著說,妳適合喝優雅的花茶。我只是淡淡壹笑。

她給我裝好茶粒後,我問她普洱的特點和沖泡要領。

她擡頭看著我,請我坐下來和她壹起喝杯茶。我答應坐下。

她說,相遇是緣分。既然妳愛喝茶,我就教妳。

我趕緊謝過他。

她小心翼翼地用茶刀切下壹小塊普洱茶磚待用,用開水燙過、預熱紫砂茶具,再倒茶、醒茶、過濾,壹步壹步,有條不紊,優雅無比,可見技術之完美。她全身心投入其中,我仔細觀看。

從頭到尾她都沒有介紹應該註意的詳細步驟,只告訴我用100℃的開水泡茶,掌握好水的煮沸時間。時間太長會降低水中的氧氣,影響茶葉的活性。

她只告訴我,普洱講究的是泡茶的人的心境,是壹人得神,萬物無聲的如水心境。如果妳有那種心情,就是用普通的瓷杯,直接沖茶,掌握好水溫,也可以用專業的茶具泡出茶湯。

她補充道,而妳有這種淡水的心境,這就是妳給我的。

我笑了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即使不了解,即使只見過壹次面,也會心有靈犀。

普洱茶的這些特點和加工時應該註意的要領,讓我突然想到了茶和生活。

社會是開水,我們是被壓制的普洱茶。普洱需要開水才能醇厚,就像我們在經歷了千帆,經歷了很多之後,才能從容淡定。普洱是壹個成熟的人。看了幾千幅風景,我們低調穩重,懂得控制自己。

還有那種精致淡雅的`,玻璃加工的綠茶是我們的青春,用80℃和90℃的水沖泡,簡單,純正,保留了茶葉原有的綠色。外面的人可以透過玻璃窺視我們的內心,我們不斷往外看,透過玻璃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綠茶的清幽與普洱不同。

有壹年夏天,我被要求嘗試用冷水泡茶。他說喝涼水茶不刺激不突兀,適合妳。

相信他,所以我整個夏天都喝涼水茶,不溫不火,幾乎沒什麽感覺。現在想來,冷水茶就像溫室裏的花,恒溫,卻開不出自己的香味。冷水茶的生活,沒有精致的訓練,無法展現真實的自己。

我的思緒被另壹首古箏勾起。

她在我面前放了壹小杯茶。茶湯是溫熱的,顏色是黃色的。在略顯寒冷的深秋,她優雅地冒著壹縷縷熱氣,她已吸進心裏,感到溫暖。小心翼翼的拿起茶杯,輕啜壹口,入喉。它溫潤醇厚,音韻醇厚,唇齒留香。幾乎在同時,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厚重、深邃、深刻,我同時愛上了普洱。

於是,我陪著她,她陪著我,壹起喝完了那壺茶。只是簡單的交流,關於茶,關於古箏,關於生活。

她沒有問起我,我也沒有問她。

黃昏將至,我起身道別。她給了我壹個青花瓷碗,上面有美麗的花紋。我沒有說謝謝,我知道,謝謝無法表達我對這次見面的感激。只要看著她的眼睛,深情地說,下次我給妳弄杯喝的。她微笑著點點頭。突然覺得對這個城市,對整個生活更有親切感了。

夜深人靜的時候,月光靜靜的,灑在我的書桌上,壹首古箏曲在播放器裏緩緩流淌。

我拿出閑置了幾年的壹套紫砂功夫茶具,聽著鄭悅耳的聲音,壹步壹步地跟著她的程序走。雖然有點坎坷,但我的心靜如平靜的湖水。

我倒了自己煮的第壹口普洱,卻只是靜靜的看著。它是無味的,而且已經很香了...

我知道我是從碧螺春生活步入普洱生活的。

茶道人生感悟3禪茶壹味

禪茶壹味

起初,茶與佛教的關系是,茶為僧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飲品,而僧侶和寺院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和制茶技術的進步。然後經過茶道的實踐,發現茶道與佛教在思想內涵上越來越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靜、苦、俗”。

壹個是安靜。

茶道講究“靜、雅、真”,把“靜”作為擺脫神秘、品味的必由之路。佛教也提倡清靜。佛教的禪修贖罪,佛教的“戒、定、智”三學,也是以靜為基礎的。禪宗是從“靜”中產生的。在冥想中,人不可避免地會疲勞和困倦。這個時候,只有茶可以提神醒腦,克服困倦,茶就成了禪宗最好的“朋友”。

二是“苦”

佛教以“四諦”為總綱。即“苦、定、滅、道。”佛認為人生苦、老、病、死、怨、苦等。佛教追求的是“無盡苦難,回頭岸”。禪修就是要看透生死觀,達到透徹理解,擺脫“苦”。茶也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茶味苦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則百病,火則清。”從苦茶中,佛教徒可以有多種聯想,幫助修行佛法的人品味人生,在飲茶時“打破”苦的真相。

第三是“隨便”

日本茶道大師森野理也曾說過“妳要知道,茶的本質不過是燒水點茶而已”,這話很對。茶道的本質是從瑣碎的日常生活和瑣碎的平凡生活中領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禪宗也要求人們通過禪修,從平凡的事物中領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