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菜是什麽?
中國國菜: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溜、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註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臺面上有四鮮果、四幹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
全席計有冷葷熱肴壹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壹百二十四品,計肴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流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滿漢全席規模龐大,萊肴豐盛,制作程序復雜,工藝頗為考究。該席桌博采燒烤、燕菜、鮑魚、海參、魚翅等高級席之精華;襄括點心中油、燙、酥、仔、生、發等六種面性;施展立、飄、剖、片等二十余種刀法;匯聚蒸、炒、燒、燉、烤、煮等烹技;輔助以冷碟中橋形、扇面、梭子背、壹順風、壹匹瓦、城墻垛等十數種鑲法;襯墊以規格齊全、形狀各異的碗、盞、盤、碟等餐具於壹席,可謂集烹飪技藝之大成。
擴展資料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壹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特產(或出產):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壹般宴會,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壹起,席地而餐。《滿文老檔》記:“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壹般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
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六部九卿中,專設光祿寺卿,專司大內筵席和國家大典時宴會事宜。滿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浙菜)和北菜(魯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百度百科-國菜
百度百科-滿漢全席 (宮廷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