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綠豆餅有什麽歷史
來歷清朝康熙年間,安溪湖頭李光地做宰相,保舉推薦施瑯去收復臺灣。施瑯奉旨到福建做水師提督,準備跨越臺灣海峽。軍艦在海上行軍打仗,軍隊得帶幹糧。據說施瑯當時有壹個夥頭軍是晉江坊腳人叫做蘇順成,因為和施瑯是同鄉,很信任伊,叫伊專門開小竈讓施瑯吃。施瑯要渡海,帶幹糧其實炊面頭最簡單,但是面頭幹哺哺,要吃也得配菜配菜湯;做肉包易歹,做甜包雖然?歹,但外殼也和面頭同。做“三合面”就是炒面粉拌蔥頭油、糖,得用滾水來泡。施瑯就叫同鄉夥頭軍蘇順成去想辦法,做壹些較奇巧的好吃的幹糧,來和面頭、甜包這些壹般的幹糧“相甲”吃。蘇順成自己壹個思沒量主沒意,就去和其他的夥頭軍打算。有的說縛粽,用堿粽、肉粽做幹糧,這個主意雖然好,但是堿粽雖然沒啥奇巧好吃;肉粽呢,雖然奇巧好吃,但是燒肉粽燒肉粽,肉粽得燒燒才好吃。?
蘇順成想了有道理,就用面粉做皮,糖、肉做餡,用油煎做肉餅。 施瑯為了收復臺灣,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伊深感重任在肩,責任重大,所以暝時皆很晚才目困。夥頭軍蘇順成就燒壹碗綠豆湯去給施將軍飲,同時將日間煎好的肉餅捧去給施將軍鑒定。施瑯聽夥頭軍說將奇巧好吃的幹糧做出來,不顧得先飲綠豆湯,將煎肉餅提起來,嗅壹下,很香,掰開壹看,內面是糖和肉做餡,頭殼搖搖咧說:“六月暑天,軍隊坐在戰船頂,嘴幹喉渴,煎肉餅油唧唧,要怎麽吃會得落去呀!”說了將煎餅原放咧碟仔裏,將那碗綠豆湯捧起來飲,說:“熱天時吃綠豆,去暑解毒,飲綠豆湯實在爽神,可惜不是幹糧。唉!”施瑯說了,那碗綠豆湯吃沒了,按桌上放落去。施將軍因為對油煎肉餅沒滿意。奇巧好吃的幹糧沒做出來,心情煩躁,那塊碗放落去就較重較大下,綠豆湯煞打倒咧煎餅上面。夥頭軍就趕緊去收拾。哪知施瑯將伊的手擰咧說:“有了!做餅!做餅!將綠豆做餅!“著!做綠豆餅!”蘇順成到底頭殼好料,壹點就通。伊就將綠豆去殼做豆餡,外面用壹層薄薄的面粉做皮,做出綠豆餅,成為又奇巧又好吃的幹糧。 後來,施瑯收復臺灣大功告成,蘇順成復員倒去坊腳街開店賣綠豆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