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陜西高龍臘八節的飲食習俗

陜西高龍臘八節的飲食習俗

陜西省鹹陽市管轄的賓縣高龍鎮,相傳起源於周朝始祖鞏留,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歷史。這裏是從鞏留到王泰十幾代人立國的寶地,堪稱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裏的民風淳樸,重視傳統,保留了壹些古老的民俗,那麽就讓老黃歷給妳介紹壹下高龍民間臘八節的飲食習俗吧。

“生個臘八,長個叉子”是高龍地區的壹句民間諺語,意思是臘八節過後,白天越來越長,漫漫長夜將會縮短。因此,當地居民應該慶祝臘八節。第七天晚上,居民們手持長叉,圍著篝火跳舞,徹夜狂歡。在第二天的第八天,最重要的食物習俗是吃臘八面。

高龍非常講究在當地制作臘八面。第七天第七天,把好的面粉用灰水拌好,蓋上濕籠布,每半小時揉壹次。揉七八遍後,用細長的搟面杖搟成直徑壹米半左右的面片。選擇壹塊平地,用掃帚掃壹掃,用稍濕的籠布擦掉細土。

接下來,是面條。圓形面條對折兩次後,呈扇形。選擇直角刀,壹手壓刀,壹手壓面,這樣面均勻光滑,細而對稱的面最好。民謠說的是“臘八八面如針,喘不上幾口氣,來年的日子還要繼續。”它生動地反映了對臘八面的審美要求和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寄托。

面條做好之後,就該準備湯了。壹般原料是黃花、香菜、洋蔥、豆腐、臊子、麻辣面、雞蛋、胡蘿蔔、豆腐,切成厚約3毫米、長約6毫米的菱形,雞蛋煎成壹毫米左右厚的餅,再像胡蘿蔔壹樣切成菱形。菱形的豆腐、雞蛋餅、胡蘿蔔,放入湯中後才能浮起來。

熬湯講究漂白。湯汁煎好後,和紅白黃綠壹起飄,很好吃。這種漂湯的講究不僅僅在於色香味,更體現了人們向上的欲望。經過推演,當地居民也隱晦地批評了那些不肯善罷甘休,不願受苦,只想占便宜的人“大家都想浮起來,誰會沈到水底?”

在臘八那天,每家每戶都在黎明前起床生火。每年大家都暗暗努力,看誰會出臘八面,拿第壹名。男人們蹲在門外,臉上開著玩笑,怕自己的臘八面上晚了,不耐煩的壹邊笑壹邊咳嗽,給媳婦發信號。

菜端上來,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沖過去。他們沒收拾菜,拿了壹雙筷子和壹碗面,去找其他沒端面的男人。他們假意拿起壹根筷子頭的面條,招呼大家吃。本質上是炫耀自己的面條手藝,其他男人也誇中了頭獎的老婆手藝好。

高龍當地居民不稱之為吃臘八面,但它很俗氣。這叫吸吮,就是把壹根筷子頭的面條不經咀嚼就吸進他們的嘴裏,以達到爽滑綿長的口感。面條入口後,滑爽、柔軟、絲滑,很有質感。如果把它們泡在碗裏半個小時,不會很稠,仍然有質感,這就是它獨特的魅力。

用安口窯、耀州窯的小花喇叭碗吸臘八面,白底藍花,精致小巧,壹團絲滑的臘八面,是壹種享受。家庭主婦在抽臘八面時,通常會鼓勵孩子多吃幾碗,稱贊其為“臘八面,吸八碗,成龍成鳳”。

這種精致的臘八面,臘八面,是鞏留的妻子在鞏留住賓的時候發明的。後來鞏留後人遷到岐山,岐山稱這種面,但做工沒有賓縣臘八面精細,味道也差很多。岐山人有商品意識,使得臊子面成為當地小吃中的壹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