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幾部喜劇看看
[導演] 張之亮 Chi Leung \"Jacob\" Cheung
[主演] 蕭芳芳、許冠文、陳小霞、張之亮、鄧壹君、雷宇揚
[類別] 喜劇
[劇情與相關]
獲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三項提名。
這部由張之亮導演,許冠文與影後蕭芳芳主演的喜劇,取材自日本片《搶錢家族》與美國片《螢光幕後》。故事描述壹名資深的電視新聞主播壹向盡忠職守,卻被同事認為老土落伍,後來他發現自己患了癌癥,為保障家人的生活乃隱瞞真相繼續工作,當時正好讓他采訪到壹則獨家的遊樂場槍戰新聞,他用誇張的方式報導竟收視率大增,因而成為電視臺的紅人,他甚至將自己的絕癥作為噱頭來播出,但終於被女兒意外發現真相。妻子卻以為他的病癥只是宣傳伎倆,協助他繼續“搶錢"……電影笑中有淚,側寫家庭親情,對傳播媒體追逐收視率的瘋狂行為也有所批判,笑語之下仍是不脫許冠文壹貫對社會民生的關註。
正是江南好風景,雨落時分又逢君——記再見許冠文
早上很早便醒來,起來打開窗戶的壹剎那,發現外面又在下雨,壹種莫名的傷感頓時湧上心頭,近來不知為什麽總是有點多愁善感,是對故人的思念麽?也許是吧!
看來所有計劃都泡湯了,只有在家中無聊度日了,於是信手打開了許久沒有動過的碟片夾,突然壹個曾經熟悉的名子映入眼簾,就是它了!當年的主演就是憑借它而榮獲1989年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喜劇最佳男主角獎,1988年的《雞同鴨講》。
許冠文可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喜劇電影不能忽略的壹個名字,大器晚成的他是香港電影在二十世紀的奇跡,80年代由他主演的喜劇片多次破票房紀錄。許冠文出生於1942年,原藉廣東番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會系。初入社會時曾多處碰壁,終在某學校謀得壹職,據他個人回憶,學生都十分喜歡他的課程,概是因為他在講課時表情豐富表演和即興發揮,以至在他講課時,周圍授課的教師都向校方投訴“燥音擾民”。與此同時,他的弟弟許冠傑已是香港當紅的歌星,在許冠傑的極力推薦之下,許冠文1968年進入香港電視臺主持校際問答比賽節目。1971年與弟弟許冠傑主持脫口秀節目《雙星報喜》,大受歡迎,自此壹炮走紅。可以設想如果當初許冠文不是踏入電影圈,或許在電視領域同樣也是壹名奇才,但是他碰到了大導演李翰祥。李翰祥經營臺灣電影公司失利後返港尋求發展,邵逸夫不計前嫌將其招至旗下,李導演果然寶刀不老,重回邵氏的頭炮就是《大軍閥》(1972),該片票房雖然不及同年李小龍的《精武門》,但同樣大獲成功,此片成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壹,並奪得第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的喜劇片獎。該片值得稱道的是它發掘出日後被稱作是香江第壹諧星的許冠文。許冠文拍第壹部電影的時候已經30歲,對於“成名要趁早”的電影界,許冠文可算是真正的大器晚成者。許冠文和李翰祥在接下來的《壹樂也》、《醜聞》、《聲色犬馬》等片中合作無間,這些騙術片同樣是票房和口碑都很好。
1973年,在表演方面已有所發展的許冠文有意向編、導、演的創作型電影人方向發展,他將親自編寫的得意劇本《鬼馬雙星》交到邵逸夫手中,並希望能夠同公司合資拍片平分利潤,壹向“獨裁”的邵逸夫認為要求過分,當即就以劇本太差為由斷然拒絕。許冠文只好另尋合作者,這又給嘉禾壹個大便宜。因為許冠傑當時已是嘉禾的簽約藝人,並且事業正在發展期,嘉禾老板鄒文懷答應幫助許氏兄弟創辦電影公司,於是許冠文轉投嘉禾,他與弟弟許冠傑組建“許氏兄弟公司”,以其獨有的“笑話公式”拍攝了壹系列非常賣座的時裝喜劇片。至此香港電影中壹個新的喜劇時代開始了,
1974年,許冠文在邵氏主演的《聲色犬馬》剛剛下片壹個多月,他自任導演,與其弟許冠傑***同主演了反映港人好賭風氣的心血之作喜劇片《鬼馬雙星》就隆重上映,影片以本土俚語方言編織的笑料令觀眾欣喜不已,最後的結果是《鬼馬雙星》在香港的票房高達625萬,成為當年最賣座電影,超過李小龍影片以及邵氏同期推出的楚原導演的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此後,這些電影不但令喜劇在香港電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更促使了後來功夫喜劇的誕生。1977年,《半斤八兩》再次打破香港票房紀錄,並打開日本市場,並推動了香港喜劇片的熱潮。他的冷面笑匠形象,成為香港喜劇偶像之壹。1981年,《摩登保鏢》創香港中西片最高票房紀錄。之後還拍有《天才與白癡》(1975)、《賣身契》(1978)、《鐵板燒》(1984)壹系列名作。許冠文帶起了香港粵語時裝喜劇的熱潮,使得香港喜劇片成為香港七、八十年代唯壹能與功夫片抗衡的電影類型。
許氏兄弟的早期喜劇片,如《鬼馬雙星》,靠大量粵語俚語對白來創造喜劇情境,走的是“口水喜劇”的路子。從《半斤八兩》開始,許氏喜劇開始轉向動作喜劇,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豐富的視覺笑料。許冠文借鑒了美國默片喜劇的風格,以追逐打鬧和離奇的動作,使人物的動作喜劇化,從而制造出喜劇效果。另外,許冠文特別註重發揮機關道具的作用,善於利用道具創造喜劇情境。《半斤八兩》中的廚房大戰壹場已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場景。
許冠文的黃金時代是上世紀70年代,這也是香港喜劇的壹個轉型期,較為明顯的當屬喜劇電影開始走向較為成熟的制作,也逐漸衍生出幾種頗具代表性的喜劇樣式,在隨後的十余年裏,許氏喜劇是當時唯壹能與功夫片相抗衡的片種,屢創票房奇跡,這與70年代香港經濟的起飛和香港市民的認同感息息相關。
1992年,香港影壇為賑濟華東地區水災,眾明星合作拍攝了壹部電影《豪門夜宴》。影片中的壹個情節很有意味,許冠文與周星馳為爭吃壹只雞而相鬥不已,最後周星馳獲勝,許冠文壹臉苦相。那年許冠文50歲,周星馳30歲,與他當年演《大軍閥》時同齡。雖然有人說許冠文的喜劇時代的終結是因為當年周星馳這位喜劇新貴的異軍突起,或許是年齡不饒人的自然規律使然。許冠文那種對於普羅大眾來說貼心會心的傳統喜劇時代的結束,正是周星馳“無厘頭”搞笑喜劇時代的發軔之時,新老交替的儀式似乎在那部影片的戲謔片段中完成了。
1993年許冠文與蕭芳芳***同出演了《搶錢夫妻》,雖然許冠文在片中的正經中透著的戲謔,依舊是許氏表演風格,依舊是對社會民生的人文關註和對社會弊端的諷刺批判。只是由於悲情的故事(雖然結尾是轉悲為喜),使這位喜劇之王壹向擅長的肆意搞笑收斂了不少。與以往的許氏喜劇相比,這部《搶錢夫妻》笑中有淚,不僅以誇張的手法嬉笑怒罵,而且以溫馨的筆觸寫家庭親情,是許氏喜劇中少有的深情之作。許冠文拍此片時51歲。雖然正當壯年,但後起之秀周星馳已在兩年前因主演《賭聖》壹片取代了他的江湖地位,成為九十年代首席喜劇巨星。之後,周星馳又連續4年以《賭聖》、《逃學威龍》、《審死官》、《唐伯虎點秋香》占據香港最賣座電影的首位,掀起“無厘頭電影”的潮流。
至此,許冠文的時代結束了。電影沒有常青樹。卓別林是這樣,許冠文也如此。所以,偶覺得許冠文在《搶錢夫妻》中的表演,感傷和悲情,似乎便是他當下日落黃昏心境的體現。
(此上有個別段落文字摘自李多鈺先生大作《許冠文:令普羅大眾會心壹笑》)
精彩的壹個半小時過去,早晨陰郁的心情此時已放開了許多。其實《雞同鴨講》這部片子在那個錄象廳橫行江湖的年代灑家已看過了多次了,印象的確深刻。我個人認為此片可與《半斤八兩》並列為許冠文電影生涯中代表作。當年收這張碟時,也只是因為少年時代的記憶,只是為了紀念那個省下午餐錢放學後與好友同去看錄像的年代。《雞同鴨講》拍攝於1988年,那是個“許冠文喜劇”的時代,是個向“冷面笑匠”稱臣的時代,許冠文“冷面笑匠”這壹稱號是觀眾送給許冠文的壹個特別的稱號,或許令觀眾吃驚的是這位除了主持電視節目從沒有拍過電影的人,會在斯文外表和金絲眼鏡下蘊藏了如此豐沛的喜劇細胞。我個人認為在香港喜劇最為紅火的那個年代裏,許冠文的作品之所以占領了市場的制定高點,概因許冠文擅長泡制諷刺社會現象、道出小市民心聲的喜劇電影,在令觀眾捧腹後去深省世事的種種是是非非,這是周星馳的喜劇所不能及,也是當下中國大部分喜劇作品的通病,(部分臺灣戲劇中也有壹部分這種可能讓人去思考的作品,但其劇本的功力的確無法與許氏作品相比了)沒有了的諷刺、缺乏幽默品格。現在人們的看過喜劇之後已不能再象過去那樣去思索,也許這就是“快餐式文化”的特點,可是這也確是現代人悲哀了,我們真的失去了思想了麽?時代真的在進步麽?卓別林的喜劇藝術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的觀眾中贏得笑聲和心靈的震撼,正在於他以壹個喜劇藝術家所特有的幽默意識發現並發掘了生活中的中的荒謬和荒誕,給予了喜劇化的藝術表現。
許氏風格的喜劇電影總是輕松、詼諧,歡笑中不失感動,壹些小細節,往往呼應主題,給妳帶來驚喜的感覺。輕松的劇情、同為草根人物的主角、設計合理的情節、精巧的動作場面,無壹不是為了取悅觀眾而設立的。妳在他的電影會發現原來觀眾也有著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無疑這樣的電影人們都會每看壹部喜歡上壹部,在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風行的今天,我們真不應忘記那些曾經給大眾帶歡樂的許氏風格的喜劇電影,他那樸實無華的喜劇風格依然應得到人們的尊重。
許冠文也許是香港最後壹個用頭腦來創作全才、他是壹個職業喜劇演員、壹個勤奮的編劇、壹個高水平的導演,他的思考,他每天琢磨的東西,他整個身體,表演所呈現出來的語匯和個人特點,就是壹種與眾不同喜劇,在香港電影屆曾有人說過“許冠文是香港影視喜劇的開山祖師,地位無可比擬,他是將gag(笑料)這壹個字帶入電視臺的人;是他分析gag的結構,教導所有電視編劇,笑話應該是這樣寫成的。在電視臺,他教劉天賜,劉天賜教王晶和吳雨,於是,壹前壹後在香港電影和電視開枝散葉。在香港的喜劇界,許冠文能編能演能導,享壹代宗師的尊,許冠文的成名作都是自編自導自演,以編演導三面來看,三個強項,如何評分,壹定要分出高下,我想,演技最高分,然後是編劇,而最後是導演。”這便是對這個冷面人的最佳評價,這也算是灑家這篇大雜燴的最後結論吧!
另:許冠文是我少年時代的壹個紀念性人物,對他我還有什麽說呢?我實在找不到什麽佳句了,您姑且猜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