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季節適合養殖黃鱔?
黃鱔又叫鱔魚、長魚等。生長速度快,壹般壹個月能長10 cm,九個月體長可達300克,達到商品魚標準。黃鱔特別適合農村人工養殖,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
鰻魚是變溫動物,只要水溫在10-32℃,壹年四季都可以放養。放養的鰻魚要求身體健康,遊泳活躍,無疾病和殘疾,大小不限。因為鰻魚欺負弱小,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互相撕咬,所以同壹個池塘養的鰻魚規格應該基本相同。壹般體重超過100-350g的人可以隨時放入池中出售;壹個體重50克以上的人放入培育池,可以長到當年的商品規格;50克以下的可放入育苗池,當年可長到50克以上,可為來年養鰻提供大規模鰻種。放養密度應根據放養規格和飼養條件靈活控制,壹般為每平方米水面1-5公斤。
1.鰻魚養殖應註意的環境
妳要選擇壹個水源充足,壹年四季都有日出的地方。水質方面,是養殖黃鱔的關鍵技術。妳必須經常換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春秋季3-5天換水壹次,夏季1-2天換水壹次。水深不低於10cm,註入水溫不能超過5℃,以免因溫度驟降而死亡。
2.建造鰻魚池塘
建鰻池,要選擇地勢略高,排灌方便的地方,以小型為主,面積5-20平方米,或者30-60平方米,深度80-100 cm。池塘形狀應該是東西向的,為了防止逃跑,可以另做壹個池塘邊緣,周圍高出地面30-50厘米。如果池塘建在土質較硬的地方,就不需要砌築。池塘底墊裸露30-60cm中等硬度的土壤,便於黃鱔挖洞潛伏。在水源附近挖壹個進水口,在與水底平行的對面下端留壹個出水口。所有的出水口都要裝上漁網布,以防鰻魚逃脫。在池塘水面1/3處可適當種植茭白、空心蓮子草、苦艾等水生植物,用於避風養鰻。
因為鰻魚可以直接在空氣中呼吸氧氣,所以經常需要把頭伸出水面。所以,鮮魚池的水位要淺。水位要根據鱔魚的規格來定,魚苗池水位要淺,壹般10-20cm。養殖池可以深壹些,壹般30-40 cm。待售水池的水位可以淺壹些。鰻魚耗氧量較高,喜歡淡水水質。所以要經常註入淡水。壹般冬季每月換水1-2次,春秋季每周換水1次,夏季每1-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20-50%。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養鰻池裏形成微流水。炎熱季節應增加換水次數,或在池邊種上絲瓜、葡萄,防止日曬和降溫防暑。在又大又深的鰻池中可以混養少量的雜食魚類,如羅非魚、鯉魚、鯽魚、泥鰍等,可以清除殘留的餌料糞便,凈化水質。
在準備黃鱔入池前,可施用少量發酵腐熟的有機肥,養殖搖蚊幼蟲、蠶、水生昆蟲等水生動物,或在池塘中投放蝸牛或泥鰍進行養殖,為鮮魚提供新鮮餌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池中設置黑光燈,引誘昆蟲進入池中。
2.黃鱔人工養殖的技術措施
1.鰻鱺的飼養種類及鰻鱺的選擇和投放
應選擇體格健壯、體表光滑、活動力強、大小均勻的黃鱔。壹般每條尾巴的重量是20克。如果每尾放30-50克大規格鰻魚,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高。魚苗是籠子裏捕捉的野生幼鱔,也可以從市場上購買,但要把破皮斷尾的受傷鱔去掉,也可以人工繁殖。早春進貨比較好。應該會在壹周內發布。放養量壹般是每平方米1.5-3斤,條件好的可以放5-6斤。總之,放養規格大,密度就會小,否則就會相應增加,放養前要對魚進行消毒,水和水的溫差不能太大。
2.飼養和管理
黃鱔以肉類為主,可人工投餵蚯蚓、小魚小蝦、田螺、蚌肉等。,也可配合壹些米糠、豆餅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飼料餵養,腐敗變質的飼料不能餵養。餌料經過1-2天的短期適應後即可投餵,壹般壹天1次,投餵應在傍晚進行;也可以逐漸提前餵食時間,馴養它白天吃。分別在早上8點和下午4-5點餵1次。日投餵量占鰻魚總體重的3-5%,6-8月投餵量占總體重的6-7%;餌料的量要根據水溫、餌料質量、水質來增減。投餵量隨著鰻魚的成長而增加。當生長溫度適宜時,應進行更頻繁的補料,15℃以下和10℃以下應停止補料。飼料要放在進食桌上,便於掌握食量和清除殘餌。
鰻魚主要以動物性食物為食,喜歡吃新鮮的食物,如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蚯蚓、小魚小蝦、蠶蛹、蛆蟲、蝸牛、貽貝、大型浮遊動物、畜禽內臟和蝌蚪等。餌料要新鮮不腐臭,在動物餌料不足的地方可投餵壹些植物餌料,如豆餅、麩皮或玉米粉,上述植物餌料可與魚蝦肉末混合成濕團(在水中長時間不能分散)再投餵。較大的餌料要剁碎或掛在池子裏撕。蝸牛、貽貝和蛤蜊等硬殼餌料在放生前必須粉碎。餌料要定點投餵,每個魚塘2-8個投餌點。鰻鱺攝食的適宜水溫為15-30℃,具有晝間和夜間獵食餌料的習性。例如,在冬季,如果魚塘用塑料薄膜大棚覆蓋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溫度,保持適宜的水溫,鰻魚壹年四季都可以進食和生長,這樣就大大縮短了生長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量和效益。投餵前把殘留的餌料去掉,以免影響水質。
防止逃跑
雷雨天氣悶熱,氣壓低,水體缺氧,可見黃鱔出洞,身體前部垂直,頭伸出水面。這個時候要註意註入新的水。下雨天還要註意溢流口是否暢通,魚網是否牢固,防止鰻魚出逃。池外不應有草繩或木棍伸出,所以下雨天鰻魚最容易隨水逃生。鰻魚塘又小又淺,倒淡水的時候要防止魚逃跑。魚塘水面沿池邊應控制在20厘米以下,並隨時檢查擋魚網布與池壁的牢固程度。尤其是在食物短缺、雷雨、長時間陰雨天氣或水質惡化的情況下,鰻魚最容易逃脫,此時更要註意逃生防範。此外,還要防範鴨、鼠、貓等敵人對鰻魚的傷害。
篩選魚
鰻魚品種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經過壹段時間的投餵,同樣規格的魚會參差不齊,長期來看不利於產量的提高。所以在鱔魚的生長期,每1個月就要把池塘裏的鱔魚全部捕撈壹次,經過篩選後,分大、中、小三種規格養在不同的池塘裏。秋後生長期結束前,魚也要全部捕撈,達到商品規格的魚要放入池中出售。其他不同規格的魚應根據來年的生產需要分池放養。這樣,經過壹個冬天的適應,鰻魚種可以在明年早些時候進入繁盛期。
3.黃鱔養殖的夏季管理
1.餵食可口的誘餌
黃鱔是壹種肉食性雜食性魚類。我特別喜歡新鮮的飼料,或者蛋白質含量高的混合飼料,比如各種昆蟲的幼蟲、小魚小蝦、蝸牛、貽貝、蠶蛹、蚯蚓、蠅蛆、牲畜的下腳料等。這些是黃鱔的理想飼料。
黃鱔喜歡在白天和晚上活動,下午4-6點投餵為好。黃鱔貪食、饑餓,飽腹感不易被察覺。所以要註意定時定量餵養。壹般每平方米鰻池每天應投餵飼料400-500克,約占黃鱔體重的5-8%。要有固定的餵食場所,多設餵食臺,防止搶食或饑餓不均。
2.經常補充淡水。
養鰻池深度要合適,壹般15-20cm,要勤換水,每天或隔天換水,保證淡水質量。天氣悶熱。雷雨前夕,水中會缺氧。在這種天氣前夕,要及時補充淡水。雨天註意排水通暢,避免雨水淹沒水池,防止外逃。
3.創造合適的環境
黃鱔適宜的生溫為65438±05-30℃。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黃鱔的攝食和生長,在夏秋季節要註意為黃鱔創造壹個適應的環境。養殖池塘的1/3區域可以養水葫蘆、浮萍、慈姑、菱角等水生植物,池塘邊可以種壹些南瓜、扁豆等,池塘上可以搭個架子遮陽,方便黃鱔生長。
4.重視鰻魚病的防治
放養鰻種前,用4%鹽溶液或10ppm漂白粉浸泡10-20分鐘,外來鰻入池前必須用1 ppm漂白粉溶液或3%鹽溶液浸泡10-20分鐘消毒。能有效預防鰻魚疾病。黃鱔受傷後會患水黴病,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對黃鱔造成傷害。黃鱔患此病時,可在全池撒上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和鹽的混合物,也可浸泡在3-5%的鹽溶液中5-8分鐘。投餵期間,全池以每月壹百萬的濃度撒漂白粉。
5.黃鱔的越冬
壹般在6月165438+10月之後,當水溫降到15℃以下時,黃鱔就開始鉆入深層土層,進入冬眠狀態,直到第二年的2-3月。有熱源的地方,常年保持池水在25-30℃,鰻鱺可以避開冬眠,壹年四季生長。
(1)旱塘越冬:冬季排幹塘水,保持土壤濕潤,上層覆蓋18cm稻草,防止土層凍結。註意老鼠和貓進入池塘傷害鰻魚。
(2)帶水越冬:冬季加深水位改善水質,提高水溫,及時破冰水面,避免黃鱔缺氧窒息死亡。
4.黃鱔疾病及其防治技術
在生長期,尤其是鰻魚苗剛放出來的季節和鰻魚繁殖季節,壹定不能讓鴨子在池塘裏捕食。為防止貓、鼠、鳥等動物捕食黃鱔,最好用舊網覆蓋水池或采取其他防護措施。
夏天,有時因為溫度過高,黃鱔會中暑昏迷。這時候要換涼水,或者陰涼處降溫,再餵新鮮的肉末。
在飼養初期,如果鰻鱺種表皮受傷,容易引起水黴病。病鱔白發,食欲不振,最後病死。防治方法是選擇健康的幼鰻,放養前用石灰對鰻池進行消毒。如發現有水黴菌的鰻魚,應及時用5%碘酒擦拭患處或用3-4%鹽溶液浸泡5分鐘,可取得良好療效。
黃鱔梅花斑是黃鱔背上有壹個黃豆大的黃色圓斑。
控制方法是在鱔魚塘裏養壹些蟾蜍,因為它們身上的蟾酥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如有此病,可剝下蛤蟆頭,用繩子綁好,在池中拖幾下,1-2天即可除病。
黃鱔滴蟲病是由毛線蟲侵入黃鱔腸道引起的疾病,大量毛線蟲寄生並導致黃鱔死亡。防治方法是在放養鰻苗前用生石灰清理池塘,可殺死蟲卵,預防疾病。發現病鱔後,每50公斤鱔魚可使用敵百蟲晶體5克(90%),混合豆餅粉3公斤,制成藥餌進行投餵治療。
5.黃鱔幾種常見疾病的防治
黃鱔養殖過程中應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腐爛皮膚病
生病的鰻魚無法移動,整天把頭伸出水面。它們的體表有許多大小不壹的圓形紅斑,多在腹部兩側。有的腹部會出現蠶豆大小的紫色斑點,嚴重的表皮會爛成漏鬥狀的洞。如果把爛皮剝掉,經常可以看到爛皮和內臟。
預防和控制方法:
(1)經常更換池水,保持良好的水質,是重要的預防措施之壹。
(2)在加新水的同時,全池噴灑1ppm漂白粉3天,療效較好。
(3)每立方米水投餵紅黴素25000單位噻唑混合餌料,每天1次,連續投餵3-6天。
2.癬
此病是由於黃鱔因放養密度過大或餌料不足而相互撕咬,傷口感染黴菌所致。傷口長出棉絮狀“白發”,患病黃鱔食欲不振,最後體重減輕死亡。
預防和控制措施:
(1)用5%鹽溶液浸泡鰻鱺種子,然後放生。
(2)患病的可以撒上0.04%的鹽和0.04%的小蘇打混合物。
3.爛尾病
這種病容易發生在高密度養殖的鰻池或運輸過程中。病鰻尾部發炎充血,繼而肌肉腐爛壞死,使尾柄或尾肌腐爛,尾椎外露,病鰻頭部伸出水面,反應遲鈍,不能動彈。
預防和控制方法:
(1)註意養鰻池塘水面的環境衛生,可以減少該病的發生和危害。
(2)全池噴灑0.2ppm呋喃唑酮。
(3)用每毫升0.25單位金黴素溶液浸泡消毒魚,效果很好。
4.毛細線蟲病
該病是由毛細線蟲侵入黃鱔腸道,導致黃鱔體重減輕,繼而死亡。
預防和控制方法:
(1)放養前用生石灰對黃鱔池塘進行消毒,可預防此病。
(2)每50公斤黃鱔與5-7.5克9%敵百蟲晶體混合,投餵到貽貝肉中6天。
(3)用中草藥混合物如貫眾、蔓荊子、蘇梗、墨利亞神女,按每50公斤黃鱔290克的總用量(比例依次為16:5:3:5),加入總用量3倍的水,煎煮至原水量的1/2,倒出藥汁,按上述方法第二次加水煎煮。
5.包蟲病
它是由包蟲病寄生於腸道,引起炎癥充血,阻塞腸道,嚴重時甚至引起腸道穿孔,導致黃鱔死亡。
預防和控制方法:
(1)鰻池放養前用生石灰消毒可預防該病。(2)每50公斤黃鱔飼料中加入40-50克90%敵百蟲晶體,連續投餵6天。我在網上查了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