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演講100字
人類依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資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開發出風格獨特的民族膳食,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食物形成營養,都是為了獲得同壹個結果,即通過膳食獲得人們所需的全部營養,數量充足,比例適當。綜上所述,人體對營養的最基本要求是:
1.供給熱量和能量以維持體溫,滿足生理活動和勞動的需要;
2.構成身體組織,供應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物質;
3.保護器官功能,調節代謝反應,使身體各部分正常工作。
食物的營養功能是通過其所含的營養素來實現的,這些有效成分稱為營養素。它們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纖維。
已知人體必需的物質約有50種。現實中,沒有壹種食物能夠按照人體所需的量和所希望的合適比例來提供營養。因此,為了滿足營養的需要,我們必須攝取多種食物,並找出最有益和美味的食物比例。經驗證明,健康人是按照科學推薦的量攝入營養素的,不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
飲食提供的營養(熱能和營養素)與人體所需的營養完全相同,即人體消耗的營養與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處於平衡狀態,稱為營養平衡。
唐代醫生孫思邈最早認識到,只吃白米飯而不驚訝於雜食會導致腳氣(或維生素B缺乏)。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認識到,沒有壹種天然食物能夠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即使是公認的營養品如牛奶、雞蛋也難免“美中不足”。例如,嬰兒賴以成長的牛奶缺乏鐵。半歲的寶寶如果不及時補充鐵質食物,就會發生營養性貧血。再比如雞蛋,營養“豐富”,但缺乏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所以,只靠壹種食物是不可能維持人體健康的,無論數量有多大。也就是說,肚子飽了並不代表營養充足,除非妳吃的食物中也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反之亦然。質量雖精但數量不足,也無法養生促長。因此,為了保證營養合理,食物的種類應盡可能多樣,使熱量和各種營養素的數量充足,比例適當,過多和不足都會造成不良後果。營養過剩的後果比肥胖本身更嚴重。營養缺乏會引起營養性水腫和貧血、夜盲癥、腳氣病、糙皮病、壞血病、佝僂病等壹系列疾病。總之,營養不良(過度和缺乏)的後果是嚴重的。所以飲食壹定要適度,註意營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