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桃李面包怎麽了
研究員曹恩慧和彭強。
特約研究員齊豫
沒有通知,斷水斷電,樓道裏的電梯突然停了...壹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東北居民從持續了快十年的“用電自由”中清醒過來。冬季來臨前席卷全國多個省份的“有序用電”讓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寒意。
據央視新聞報道,遼陽市委宣傳部證實,9月24日該市發生壹起重大安全事故。雖然這只是這壹輪限電中的極端事件,但也反映出供電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
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限電後,中央在7、8月份發出信號,要求各地糾正“運動式減碳”,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然而,9月下旬,“限電”仍在各地蔓延,壹些地方甚至將限電擴大到居民用電。雖然9月29日召開了山西省14省區市第四季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約會,但目前來看,5438+10月6月份用電壓力仍然較大。
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全國範圍的限電到底有多嚴重?為什麽在工業生產淡季會加劇?今年限電措施影響了哪些行業?為什麽用電矛盾解決不了?……
將此輪“限電”簡單歸結為“能耗雙控要求”甚至“限制低端產能”都是片面的。回答這些問題,不僅要分析國內外能源供應市場,更要深入到疫情後中國的產業結構中去。
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更安全、更清潔的長期能源供應結構,更加市場化的電力交易體系,促進更加節能的產業結構調整。
為什麽會“停電”突襲?
1,電源增速不足。
今年1-8月期間,國內電力需求增長較快,國內電力生產和煤炭供應增速小於需求增速。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5438-8月,全社會用電量達到5.4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達到3.65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6%,同比增速為13.1%。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5438-8月,國內發電量5.3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而8月發電量增速已明顯回落。其中,8月份火電僅增長0.3%,水電下降4.7%,風電增長7%,核電增長10.2%。
中國電力企業協會7月發布的報告指出,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平衡,但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5438年6月+10月,受寒潮等天氣影響,江浙滬皖出現缺電現象。第二季度,孟茜、廣東、雲南和廣西采取措施應對需求,有序用電。其中廣東、雲南的電力供應尤為緊張。
當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測,下半年全國電力總體供需將保持平衡,但電力供應短缺將比上年有所增加。
在作為穩定電力供應主力的煤電方面,煤炭市場供需緊張、價格暴漲制約了煤電供應。
今年以來,由於國內煤炭產能釋放有限,進口煤炭增幅有限,煤炭供應持續偏緊。下半年煤炭價格壹路上漲,煤電企業庫存偏低,進壹步加大了煤電企業的經營壓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5438-8月國內原煤產量26億噸,同比增速4.4%,主要受6月5438-2月高增速拉動。今年3月以來,國內原煤單月產量同比大多保持下降趨勢,僅在5月和8月略有回升。
目前正處於傳統意義上的用煤淡季,但市場異常火爆。目前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超過1.300元/噸,市場實際價格約為1.600元/噸,而去年同期價格僅為500-600元/噸。漲幅在300%左右。
煤價飆升,將火電廠迅速推入虧損境地,發電意願不足。無論是通過長協,還是企業主動降價,壹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市場上流通的煤炭變少了。
今年夏季以來,高溫和出口強勁(6月5438-8月,我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3.7%)造成的用電高峰刺激了工業生產,拉動了電力需求的增長。
2.能源消耗的雙重控制
限電限產在很多行業並不少見。比如鋼鐵行業,經過上半年的快速減產,在更大的產量控制壓力下,7月份很多鋼鐵行業開始執行限產政策。水泥建材方面,由於環保、能耗等因素,錯峰生產受到了限制。
然而,自8月下旬以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已點名幾個省和地區的能源消耗雙重控制工作未能達標,並發出預警。此後,能耗雙控較緊的地區在第三季度末開始限電限產,試圖沖刺達標。
目前,能源消費雙控涉及的主要行業有化工、鋼鐵、有色、水泥建材、煤電等十幾個能源消費較大的省區。
圖:上半年各省能耗雙控完成情況
據CICC研究部門測算,上半年能耗強度未達標的省份約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70%,其中紅色預警和黃色預警的省份分別約占38%和32%。
但是,“雙控能耗”並不是各地限電的唯壹原因。對於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來說,用電量增長、電煤短缺、新能源發電不足等因素導致當地電力供應不足,導致東北地區大面積限電停產。
圖:各省能源消費雙重管控措施
供暖季即將開始。在傳統的消費旺季,在供需雙方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煤炭市場整體有望保持強勢。
功率限制效應
從工廠停工到電梯停運,“限電”的影響已經從工業生產滲透到居民生活。壹時間,20多家a股相關上市公司手忙腳亂,宣布限制無線電波和。但尷尬的是,這壹輪限電壹度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電力狂歡”。
1,電力市場波動劇烈。
由於電力供應緊張,工業企業實施限電限產後,很多地區的居民用電也受到了影響。
在國內節能形勢比較嚴峻的地區,已經出現了嚴控空調用電,要求優化照明用電的情況。
在東北三省,很多地方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停電,有些地區甚至到了電梯停、紅綠燈停、停水的地步。除工業企業限電限產外,部分地區商場關門時間提前至下午4點,建築物照明全部關閉,夜間降低路燈亮度。
今年6月以來,廣東、陜西、浙江、廣西等地調整了當地峰谷電價。
但總體來看,峰谷電價的調整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了電網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實現了部分用電過程中的“削峰填谷”。但對於火力發電企業來說,天然氣、煤炭價格高企帶來的高成本,峰谷電價的調整,仍然是杯水車薪。
在工業制造領域,大規模的電力和生產限制繼續影響著許多行業。矛盾的是,供求與價格交織在壹起,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壹個怪圈。
在光伏行業,能源消耗的雙重控制進壹步加劇了光伏行業上下遊的供需錯配和矽材料的短缺,從而促成了整體價格走高的趨勢。下遊需求對當前矽料價格高企起到了支撐作用,能耗雙控的推進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矽料產量,進壹步限制了供應。
水泥行業,由於煤炭價格高企,加上多地限產政策加持,產品價格短期大幅上漲。鋼鐵行業,下半年以來,在限產政策實施下,鋼價維持高位運行;在此基礎上,多地能耗雙控進壹步限制了鋼鐵產量,增強了減產預期。
臨近傳統旺季尾聲,鋼市消費疲軟,社會庫存保持去化步伐,整體市場呈現供需偏弱格局,減產政策主導市場。鋼企限產直接削弱了鐵礦石的市場需求,價格也隨之暴跌。
自7月下旬以來,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目前國內鐵礦石主力期貨價格已跌破700元/噸,今年5月達到1.358元/噸的高位。
2.資本市場的“冰與火”
8月初以來,a股電力板塊持續攀升,7月28日低至1107,9月28日最高至1600。同期,煤炭開采和加工行業也開始大幅攀升。8月3日指數為1498.48,9月6日達到2483.68的最高水平,16,近期已降至2100左右。
各行業數十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產限產消息。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7日,已有2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關於限電停產的相關公告。蒙娜麗莎(002918。SZ),壹家廣西的陶瓷制造商,最先受到影響。
圖:受雙限影響的部分上市公司名單
14年9月,蒙娜麗莎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桂盟公司6條總產能為1.5萬平方米/日的建築陶瓷生產線被迫停產,剩余生產線(建築陶瓷產能為2.5萬平方米/日)也處於低負荷異常運行狀態,面臨停產風險;公司原計劃下半年開工的四條生產線可能無法如期建成投產。
此後,迪歐家居(002798。深圳),華晨(300610。SZ),中農聯合(003042。SZ)、優才資源(002998。SZ),利民(002734。深圳)和馮潤(30650)
隨著限電範圍的不斷擴大,9月27日有多達1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關於限制電影噪音的通知。其中,李濤面包停產的消息(603866。SH)甚至沖上了熱搜。
據披露,李濤面包位於江蘇、廣東、吉林、遼寧、山東、天津、黑龍江的9家全資子公司均收到當地政府的限電通知,限電甚至停產。
根據CICC的研究報告,從具體行業來看,受能源消費雙控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包括但不限於鋼鐵、電解鋁、水泥、化纖。這些行業的主要特點是高能耗、高碳排放。采取的措施包括直接停產、削減產能(20%至90%不等)、非高峰生產、限時用電、降低用電優惠等。
全球“昂貴的冬天”
這壹輪“限電”絕不僅限於中國。事實上,世界正在迎來壹個“昂貴的冬天”。
近年來,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然而,當歐美的工作有了進展,痛苦也隨之而來。
1,歐美煤炭天然氣價格暴漲,電價暴漲。
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最近壹年,國際動力煤價格已經上漲了數倍。截至9月24日,歐洲ARA港、南非Richard RB、澳洲NEWC動力煤現貨價格分別為185.68美元/噸、161.65438美元/噸、188.72美元/噸,較壹年前上漲249.68。
與此同時,歐美天然氣價格不斷創新高。截至9月24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已從2020年5月的每兆瓦時8英鎊飆升至200英鎊左右,漲幅近25倍。9月27日,美國NYMEX10月天然氣期貨收漲11.01%,報5.706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創2014年2月以來新高。ICE英國天然氣期貨收漲8.20%,報190.39便士/大卡,盤中最高觸及193.23便士,逼近9月15日錄得的歷史高點。
隨著煤炭和天然氣價格的暴漲,歐美的電價也進入了上漲的快車道。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僅截至7月份,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法國的電價較壹年前分別上漲了166%、167%、170%和134%。同期美國居民用電量達到13.9美分/千瓦時,創歷史新高。
關於天然氣的價格走勢,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薩曼莎·達特(Samantha Dart)表示,如果歐洲的冬天比預期更冷,那麽歐洲可能需要與亞洲爭奪液化天然氣供應。據預測,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可能會進壹步增加,因為今年的冬季溫度比以前更冷。
這進而會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油氣市場的供應和價格。
2.歐美能源結構的穩定性受到挑戰。
在全球低碳行動下,火力發電在環保最前沿的歐洲逐漸被拋棄。比如在西班牙和英國,火電只占4%和2%。這與歐美近年來持續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有關。
英國石油公司公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近兩年來,歐美等國家大幅提高了能源結構的綠色化程度。比如歐洲,整體電力結構形成了核能、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發電占前三的格局。此外,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歐洲(包括英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包括水電)比例接近40%,天然氣發電約20%,煤炭發電低於15%。
但今年由於極端高壓、大面積幹旱等極端天氣,歐洲年內大力發展的風力和水力發電壹落千丈。在歐洲,截至今年7月,風力發電占比從年初的17%下降到不足11%。並且在今年6月份,整個歐洲的風力發電占比壹度跌破9%,幾乎回到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
人們普遍認為,歐美國家此輪“電荒”的原因是由於極端氣候導致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停工”。因此,對天然氣和火電的需求激增。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第三季度能源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增長3.2%,未來幾年還將繼續增長。
但壹個客觀事實是,疫情前後,全球範圍內油氣勘探生產熱情壹直在降溫,產能儲備下降。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國內外油氣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去年全球* * *獲得油氣發現179個,新發現油氣儲量1.95億噸油當量,同比大幅下降30%;新增天然氣儲量同比減少43%,全球天然氣產量僅為4萬億立方米,同比下降3.6%。
隨著可再生能源供應的波動,歐洲對天然氣的依賴增加了。到目前為止,美國和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但現在,兩大出口國正在降低產量預期。8月底,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受到颶風艾達的重創。俄羅斯近日預計2021年天然氣產量為758.8億立方米,同時下調了2022年天然氣產量預期。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供應方面
其實無論是歐美,還是中國,兩個* * *目前面臨的問題都在於電力供應不足。雖然在分析此輪中國多地缺電時,不可避免地要談到疫情以來中國生產用電需求的增加。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2018年,在用電量年增長率高達8.5%的情況下,並沒有出現大規模限電。
1,煤炭供應緊張。
作為壹個富煤、貧氣、貧油的國家,雖然近年來中國在不斷加大能源結構的轉型,但在當前的電力結構中,火電仍然是最核心的電源。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電力結構中,煤炭發電占63%,分別比2018和2019年下降15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水電是第二大發電來源,占總發電量的17%。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11%,分別比2018和2019提高9.7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此外,核能和天然氣在最近兩年的發電量占比保持相對穩定,2020年占比將分別為4.7%和3.2%。
當前的電力結構決定了當前電煤供應仍是供電端的核心。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8月,我國生產原煤25.97億噸,同比增長4.4%。進口煤炭1.98億噸,同比下降1.3%。其中,8月份生產原煤3.35億噸,同比增速由上月的3.3%變為0.8%。進口煤炭2805萬噸,同比增長35.8%。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8月份以來,國內煤炭產量和進口量均有所改善。但是,煤炭產量的釋放還需要壹個過程。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煤炭產能處於下行周期。特別是今年7月以來,國內煤炭供需錯配越來越嚴重。
需求方面,隨著疫情後經濟的復蘇,我國工業生產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和產能利用率均高於去年同期。此外,電力需求向好,6-8月全社會累計用電量同比增長13.8%。其中,占全社會用電量2/3的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長了13.1%,是推動全社會用電量高增長的核心原因。
供給方面,壹方面國內煤炭產能處於周期性下降的背景下,另壹方面受國際關系和海外疫情的影響,今年以來中國從蒙古和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量有所減少。多種因素疊加下,國內煤炭庫存目前面臨壹定壓力。
Wind數據顯示,主要港口方面,秦皇島港煤炭庫存整體下降,9月初日庫存低至352萬噸;今年以來全國重點電廠煤炭庫存持續下降,8月份庫存已降至4890萬噸。
2、水力發電的衰落。
目前,水電仍是中國電力結構中的第二大電源。但今年以來,水電發電量增速有所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今年8月,我國規模以上水電發電量約76171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其中,發電量占比較小的華北、東北、華東地區保持了水電發電量的增長,而中南、西南、西北等主要水電省份發電量出現下降。
受幹旱天氣等氣候條件影響,今年6-8月中南、西南、西北水電發電量分別為1.81.8億千瓦時、4482.9億千瓦時和7751億千瓦時。其中,水電重點省份發電量萎縮:湖北省水電發電量966.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8%;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力發電量342.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3%;四川省水力發電量1983.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6%。
值得壹提的是,自2015年以來,全國水電新增裝機容量整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我國水電發電量將翻幾番,達到1323萬千瓦,同比增長217.3%。但在這種高增長的背後,是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總裝機容量10.2萬千瓦。
3.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還沒有達到很大的任務。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能不斷擴大,發電量占比持續提升。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累計發電量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達到9.5%,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9.6%。國家能源局制定的目標是,2026年風電、光伏發電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2025年達到16.5%。
整體來看,隨著光伏和風力發電比例的增加,很多風景資源豐富的省份開始依賴風電和光伏。然而,在今年的極端天氣中,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穩定性受到挑戰。
東北地區居民用電量稀少的背後,風電突然下降也被認為是原因之壹。據《遼寧日報》消息,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9月26日召開全省電力工作保障會議指出,9月23日至25日,受風力驟降等原因影響,電力供應缺口進壹步加大至嚴重程度。
國泰君安認為,“從我國目前的發電結構來看,對火電的依賴依然嚴重,風電和光伏未能貢獻出應有的產量。”根據該機構的分析,雖然目前中國風電和光伏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4%,但目前的產量僅占發電量的10%左右,說明中國對火電的依賴更加嚴重,風電和光伏的裝機容量與其發電量不成比例,未能貢獻出應有的產量。從發電量增速來看,風電產量大幅增長,同比達到44.7%,而光伏發電量增速仍然較低,只有9.7%。相反,裝機容量壹直在下降的火電增速卻達到了16.1%。這說明發電結構的不均衡也具有趨勢性特征,對整體電力供應構成了巨大挑戰。
值得壹提的是,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的風電和光伏,其穩定性壹直是大規模開發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因此,與新能源發電密切相關的儲能和UHV技術研究有待提高,以消除新能源快速發展與配套基礎設施不匹配的矛盾。
關於能源結構“旅行”的思考
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局部停電。
2010,十壹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很多省份在能耗強度目標的約束下,從5月份開始實施“限電”,隨後因為影響經濟生產秩序,在當年6月份基本停止。
2020年第四季度,浙江、湖南、江西、內蒙古相繼出臺限電措施,應對階段性缺電。
這次從2021年5月開始,持續發酵到第三次,影響還在擴大。
與前兩輪不同的是,本輪限電的原因直指當前能源結構本身的“跳閘”現象。
我國正迎來能源結構轉型的“快走”期。在電力系統改造過程中,當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平穩過渡時,我們需要註意以下問題,以緩解“電荒”,防止停電。
1.未來幾年還是要穩定火電供應。
此輪限電的關鍵因素在於供給側,未來幾年我國用電需求仍將保持壹定的增速。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2030年中國能源和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及2060年展望》預測,2025年和2030年,中國社會用電量將從2020年的7.5萬億千瓦時增長到9.2萬億千瓦時和10.7萬億千瓦時。報告進壹步測算了需求增速——2020年至2025年,我國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約為4.2%;2025年至2030年,用電量年均增長3%左右;2030年至2050年和2050年至2060年,用電量年均增速將降至2%和0.6%。
在此基礎上,國泰君安預計,未來隨著碳中和對煤炭產能的限制以及火電新增裝機增速的下降,火電發電量增速將從2021的5.6%下降至2025年的1.3%;風電、光伏新增裝機不斷增加,其年發電量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但在這樣的電力結構轉型中,我國電力供應增速將繼續低於電力需求增速,供需存在壹定缺口。在整個轉換過程中,火電供應的穩定性也將關系到未來幾年電力結構的平穩過渡。
2.避免“壹刀切”的碳減排。
此輪限電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能耗雙控目標考核”。很多地方停電是為了完成雙控考核。有的地方因為被約談,連夜開會“統壹安排”停電。但“能耗雙控目標考核”並不是此輪限電的根本原因。
“能耗雙控”是壹個已經實施多年的老政策。我國從2006年開始將能源消費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並於2011開始實施能源消費雙控考核。其中,“十二五”規劃將單位GDP能耗降低作為約束性指標,同時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要求;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費總量低於50億噸標準煤的目標。
如前所述,在2010十壹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能耗強度目標的約束下,中國多個省份也出現了“拉閘限電”的現象。其結果是,社會生產和經濟秩序最終會受到影響,這是前車之鑒。
雖然“能耗雙控”是剛性要求,減碳是大勢所趨,但“運動式”減碳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危害很大,甚至弊大於利。
值得註意的是,針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工作出現的壹些偏差,中國和中央政治局在7月30日的會議上明確表態。會議要求,統籌有序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盡快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動計劃,堅持全國壹盤棋,糾正體育運動“減碳”,先立後破“兩高”工程,堅決遏制盲目發展,確保迎峰度夏電力供應。
3.重構動力系統,謹防激進思維。
目前,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中國的電力結構正在發生積極的轉變。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20年,中國的電力結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2009年中國煤炭發電量占78%,水電占17%,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1.3%。2020年,煤炭發電比重下降到63%,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到11%,水電比重不變。
這組數據的變化表明,近十年來,在電力結構調整過程中,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壹直主導著“此消彼長”。
然而,壹個現實的問題是,我們仍然需要正視火電在當前電力結構轉型中的地位。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發電裝機結構中火電占比56.6%,風電和光伏占比24%。但很明顯,火電裝機容量的56.6%對應發電量的63%,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的24%只對應發電量的11%。這意味著,在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新能源發電無法承擔當前電力結構供應的主導作用。
4.加快儲能和UHV技術的發展。
值得肯定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技術成本明顯下降,廉價上網時代正在來臨。
無論從資源獲取還是發電潛力來看,新能源都將是未來主導世界能源結構的最佳選擇。但隨著發電裝機容量的增加,如何保持新能源發電穩定並網,避免無序脫網現象,也是大力發展新能源需要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這方面是有教訓的。2065438+2009年8月9日,英國電網發生大停電,集中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約1萬人受到大停電影響。數據顯示,2019年,英國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經上升到35%。這起事故的原因是英國電網中大量海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頻率降至48.9 Hz,觸發系統中低頻減載裝置運行,切斷大量負荷。根據當時的數據,事故發生時,英國的風電普及率已經達到34.7438+0%。這次停電,抽油機及時加大出力,防止事故進壹步擴大。
從英國電網大停電事故中不難發現,風電和光伏發電存在隨機風險,即受天氣氣候影響較大。
國泰君安指出,儲能技術可以有效調節新能源發電引起的電網電壓、頻率和相位的變化,很大程度上解決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問題,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平穩輸出;此外,UHV技術可以將富裕地區的資源輸送到負荷中心,解決資源與負荷的區域錯位問題。因此,儲能和UHV技術值得大力發展。
參考資料:
1,《供給是導致此輪“電荒”的原因——能源與能源消費觀察系列之二》,君主宏觀研究;
2.《2030年中國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及2060年展望研究》,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
3.電力和生產限制下的傳導路徑,CICC;
4.能耗限產限電雙控宏觀分析及展望,中信證券;
5.《東北限電與能耗雙控無關,這三點才是真正原因》,《財經》雜誌;
6.「英國」2019?8?9 .《停電事故分析報告》和《電力之窗》;
7.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版,BP;
8.“減產主導市場,下周鋼價高位盤整”,蘭格鋼鐵;
9.2021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國電力企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