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是野生保護動物嗎?
棘胸蛙
拉納·布朗熱·根特
別名石坑、石蛙、棒棒魚、石崩。
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甘肅、陜西等地。
又大又胖。體長97-110 mm,雄蛙稍大。皮膚粗糙,背部有幾排窄疣,腳趾有蹼。雄性前肢特別粗壯,胸腹部布滿黑刺和疣。成蟲背部多為土褐色或淺醬色。上下頜有明顯的深褐色或黑色縱條紋。兩眼之間經常有壹道黑色條紋。背上有不規則的黑點。四肢背部有黑色條紋。喉嚨裏有許多褐色的斑點。瞳孔菱形,深醬。
住在水流平緩的山澗或溪邊的靜塘。白天,他躲在溪底的巖石下或山洞裏,天黑時就搬出山洞。繁殖季節是從五月到八月。卵產在小山溪瀑布下的水坑裏,附著在巖石或植物根部。雞蛋和大雞蛋在塑料薄膜裏成串掛在水裏。蝌蚪壹般分散生活在余小山的溪流和坑裏。
由於體型大,肉質肥,過去被捕殺嚴重,導致資源數量嚴重下降,應大力宣傳和保護。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其實並不是為了保護動物。只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