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食譜大全 - 樂山大佛閉眼就會有災難。這是怎麽回事?

樂山大佛閉眼就會有災難。這是怎麽回事?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淩雲寺旁,青弋江、岷江、大渡河交匯處。歷史上,由於河水湍急,這裏經常發生沈船等事件。因此,為了確保壹方的安全,在壹些人的推動下,於19年在唐德宗鎮遠建造了這座大佛。佛像整體高度為71米,頭部寬度約為10米,足面寬度多達9米,壹次可容納數百人圍坐足面。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因其雄偉的氣勢,深深震撼了人們的心靈,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樂山大佛還有壹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次修復後,它的眼睛都非常明亮,再加上黑色的“發髻”和朱紅色的嘴唇,凸顯出濟世助人的慈悲模樣。隨著大佛的影響和這裏遊客的增多,流傳在世界上的樂山大佛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壹個細節是,建國後大佛閉眼四次,分別是1962、1963、1976、2000年。然後有人把四大佛閉眼的時間和當年發生的壹些有影響的事件聯系起來。例如,1962和1963是中國遭受三年嚴重自然災害的年份,1976是三位國家領導人逝世和唐山大地震的年份,2000年是中國申奧成功的年份。他們認為大佛的關閉預示著壹些重要的事情將會發生,這對世界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果排除宗教信仰的影響,將佛陀閉眼的四次與當年發生的重大事件聯系起來,未免有些牽強,因為無論哪壹年,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會發生壹些重大的有影響的事件(無論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災難),而在這種邏輯思維下,佛陀的每壹次容貌變化,必然會找到與之對應的事件和硬聯系。而如果其他物體,比如其他佛像或者其他動物,在外觀、形狀、生活習性上時不時發生明顯的變化,我們會不會都和當年發生的事件有關聯?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樂山大佛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歷經多次修繕。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將其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上世紀末還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隨著其影響力的提升,我們保護和維護它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其中壹項就是清理表面的汙漬,重新繪制圖像,特別是素描和渲染壹些可以刻畫佛像的細節。

在大佛建成後的壹段時間內,其實它的全身顏色是五彩繽紛的,在頭部、身體、腿部的不同部位塗上不同的顏料,刻畫出佛像的細節。同時,大佛還考慮了如何減少雨水侵蝕因素的影響,在體表留下了幾條排水溝,從而保護了大佛千百年來的結構穩定性。但是,經過這麽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佛像身體結構的不同部位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風雨侵蝕,使得佛像表面呈現出多色調的狀況。因此,清理其表面形成的侵蝕痕跡就成了佛像不同時期保養的重點工作之壹。

至於佛像的眼睛部分,和壹般的佛像不太壹樣。它不是通過雕刻形成的球形,而是為了減少雨水殘留侵蝕因素的影響。沒有立體的眼球、眼瞼等突出的立體結構,幾乎是平的。然後借助黑漆勾勒出黑眼睛和白眼睛,使佛像的整體五官從遠處和下方都能看得壹清二楚。

但是,即使是性能再強的塗料,長時間露天存放,也不可避免地會被逐漸侵蝕,使顏色褪色甚至消失。特別是建國後,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通過生產生活活動排放到環境中的汙染物逐漸增多,溶解在雨水中的酸性汙染物也與日俱增,進壹步加劇了佛像尤其是油漆描繪部分的腐蝕程度。當眼睛上的黑漆和白漆被沖刷侵蝕到與底色相同的程度時,由於佛眼的構造所采用的技術是壹種近乎平面的結構,我們很難從遠處或下方看到立體的眼平,感覺就像佛眼是閉著的。當人們再次修補時,用相應的塗料塗在相應的部位,眼睛上的這種層次感又出現了。我們看著,感覺佛像又開了眼。

事實上,如果我們找出樂山大佛眼睛狀態“變化”的原因,就會發現視覺誤差是由壹個非常簡單的物理原理引起的,並不是壹種預測將要發生的事件的方法。但另壹方面,我們回想壹下,雖然自然因素占主導地位,但酸雨的增加也與人類行為有直接關系。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幹擾程度,不僅會影響其他生物和客觀世界,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對這種文明發展模式的及時反思和調整,將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