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在野外抓到這些魚時,不要把它們放生!
路亞垂釣是壹項非常環保的戶外垂釣運動,提倡捕撈和放生,但是當妳在野外捕撈到入侵物種時,千萬不要放生,因為這些入侵物種會嚴重破壞原生原生動物的生態,占用原生動物的生存空間,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前段時間的鱷鰻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下是中國漁業學會列出的不適宜放流的水生物種名單。
埃及胡子鯰魚
埃及胡子鯰又名革胡子鯰、埃及池鯉,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水系,1981年6月從埃及引進,形態與我國南方產的胡子鯰相似。因其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容易、適應性強、耐缺氧、耐低溫、食性廣,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蚯蚓、底棲生物為食,在自然水域容易形成優勢種,通過捕食和競爭對當地水生生物構成威脅。目前,埃及池鯉已經擴散到南方的珠江水系、海南省的鑒江、潭江、南渡江等多條河流,成為入侵風險最高的外來物種之壹。
短蓋肥鯉
短鰭鯧(Piaractus brachypomus),又名淡水鯧,是壹種雜食性魚類,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外形酷似食人鯧,但有壹個小口。淡水鯧於1982年引入中國臺灣省,1985年引入東莞。淡水鯧魚分布在我國南方的天然水體中,通過捕食和食物競爭,可以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壞生物多樣性。該物種對水溫要求較高,低於7℃就開始死亡,不能在北方自然水體中越冬。
納氏臀肥鯉
Pygocentrus nattereri又名紅腹水虎魚、紅腹水虎魚、食人魚,是鯉科、鯉科、鯉科的淡水魚,為肉食性,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外觀與淡水鯧魚相似,不同的是下頜明顯突出,口裂。食人鯧對人類具有攻擊性,是典型的高危外來魚類。食人鯧非常怕冷,水溫低於20℃就會死亡。考慮到即使在熱帶季風氣候區,我國冬季氣溫也能達到20℃以下,食人鯧在國內自然水域越冬的可能性不大。
清道夫/清道夫
食腐動物,也被稱為日本鮎,吸盤魚和琵琶魚,可能包括野生翼蠑螈,豹翼蠑螈和許多其他物種。它起源於亞馬遜河流域,在熱帶魚養殖中被作為“水質清潔劑”引入。這種魚在中國沒有天敵,因為皮很硬,肉很粗糙,不好吃,而且非常容易存活,大量繁殖,吞噬魚卵魚苗,擠占當地魚類的生存空間。目前已在長江以南部分河流發現,該魚已對珠江流域部分水域生態造成不利影響。
羅非魚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包括絨螯蟹屬、羅非魚屬、鯽魚屬幾種。原產於非洲和中東地區,喜高溫缺氧,海水淡水皆可生活,雜食性,捕食能力強,生長迅速,已被廣泛引入其他國家和地區。羅非魚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是由於其繁殖速度快,種群數量多,導致水中魚類種類過於單壹。羅非魚已經成為南方壹些水域的優勢物種。
雀鱔
雀鱔,包括雀鱔、鱷鱔、雀鱔等7個品種,原產於美洲。目前國內比較常見的有鱷鰻和雀鱔,自然水域中以鱷鰻最為常見。由於鱷魚黃鱔生性兇猛,生存能力強,如果以外來入侵物種的形式生活在新的環境中,會對漁業生產和水生生態系統造成難以預料的危害。需要註意的是,魚卵有劇毒,肉是可以吃的,但是加工起來稍有難度。目前,在中國壹些城市的內河和公園、湖泊中已經發現了揚子鱷鰻魚。經過調查,大部分是因為人們不願意養,然後扔掉或者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