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外形美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西餐的分類-第壹道西餐-法式晚餐
法國人向來以善吃、善吃著稱,法國菜至今仍居世界第壹。
法國菜的特點是:食材選擇廣泛(如蝸牛、鵝肝等都是法國菜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飪精美,口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繁多;法國菜也比較註重吃半熟或生食,比如牛排、羊腿,特點是半熟嫩,海鮮生蠔也可以生吃,烤野鴨熟了就可以吃。法國菜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繁多。用酒調味,什麽樣的菜選什麽樣的酒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清湯用酒,海鮮用白蘭地,甜點用各種甜酒或白蘭地。法國菜和奶酪多種多樣。法國人非常喜歡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
法國菜的名菜有馬賽魚湯、鵝肝牛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薩沃羅雞、雞肝牛排等。
簡約與禮儀並重——英式西餐
英式烹飪被認為是家庭美食。英國菜的特點是:少油、清淡,調味時少酒,調味品多放在餐桌上供客人選擇。烹飪講究新鮮,口味清淡,海鮮和各種蔬菜,菜量少而精。英國菜的烹飪方法主要有蒸、煮、燒、熏。
英國菜的名菜有:雞肉沙拉、烤蝦蛋奶酥、土豆燉羊肉、烤羊鞍、冬季至日布丁、明治牛排等等。
西餐的鼻祖——意大利晚餐
在羅馬帝國時期,意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雖然意大利後來落後了,但在西餐烹飪方面,它是祖先,可與法國和英國媲美。
意大利菜的特點是原汁原味,味道濃郁。烹飪講究煎、熏,擅長煎、炸、炒、燉。
意大利人喜歡意大利面,並以多種方式食用。它的面條很獨特。至少有幾十種不同形狀、顏色和味道的面條,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和通心粉條。意大利人也喜歡吃意大利餛飩和意大利餃子。
著名的意大利菜有:通心粉蔬菜湯、本地餛飩、芝士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披薩等等。
快速營養-美國美食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國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味道鹹中帶甜。美國人壹般對辣味不感興趣,更喜歡烤菜。水果常作為配料與菜肴壹起烹飪,如菠蘿火腿、烤鴨配蔬菜水果等。我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美國人對飲食要求不高,只要營養又快就行。
美國菜的名菜有:烤火雞、橘子烤鴨、美式牛排、蘋果沙拉、糖汁煎餅等等。
西餐經典——俄羅斯大餐
沙皇俄國的上層階級非常崇拜法國。貴族們不僅以會說法語為榮,還主要在食物和烹飪技術上學習法語。但經過多年的演變,尤其是在俄羅斯,食物講究高熱量品種,逐漸形成自己的烹飪特色。俄羅斯人喜歡吃熱食,喜歡吃用魚、肉末、雞蛋和蔬菜做成的包子和肉餅。各種小吃都挺有名的。
俄式菜口味重,喜歡用油,制作方法比較簡單。口味以酸、甜、辣、鹹為主。酸黃瓜和酸菜往往是餐館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飪方法的特點是烤和熏蒸。俄羅斯美食對西餐影響很大。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的壹些民族,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酸菜魚、臘肉、香腸、火腿、酸菜、酸黃瓜。
俄羅斯料理的名菜有: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包子、黃油雞卷等等。
啤酒,自助餐-德國料理
德國人不註重飲食。他們喜歡吃水果、奶酪、香腸、泡菜、土豆等。他們不求浮華,但求實惠營養。他們首先發明了自助快餐。德國人喜歡喝啤酒,慕尼黑壹年壹度的啤酒節大約消耗654.38+0萬升啤酒。
西餐大致可以分為法國菜、英國菜、意大利菜、俄羅斯菜、美式菜、地中海菜等不同風格的菜式。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有壹句話說得很形象“法國人贊美廚師的手藝,英國人講究禮儀,德國人喜歡吃得開心……”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不同西餐的主要特點。詳細說說西餐對於西餐,走在時尚前沿的人應該不陌生。西餐是壹種與中國飲食文化截然不同的舶來品。很多人聽說過,吃過西餐,但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這個復雜精致的東西的根源。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開辟“西餐文化簡介”專欄,為您詳細介紹源遠流長的西餐文化...
什麽是西餐?
西餐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國家和地區的人對西餐的統稱。廣義上也可以說是西方餐飲文化的統稱。
我們所說的“西方”習慣上是指歐洲國家和地區,以及以這些國家和地區為主要移民的北美、南美、大洋洲的廣大地區,所以西餐主要是指上述地區的餐飲文化。
西方人把中國的菜叫做“中國菜”,日本菜,韓國菜等等。他們並不把它們稱為籠子裏的“東方美食”,而是把它們仔細分好,按照國名來命名。
其實西方國家的餐飲文化各有特色,每個國家的菜品也不壹樣。比如法國人會認為自己做的是法國菜,而英國人認為自己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也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是中國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
那麽我們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剛接觸西餐的時候,還分不清什麽是意大利菜,什麽是法國菜,什麽是英國菜,只能有個大概的概念。當時中國人壹般稱之為“番菜”,意為西方。中國古人常以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多持貶義,稱東方為“夷”,西方為“範”,北方為“胡”,南方為“蠻”。所以所謂“飯菜”指的就是西餐。
此外,就西方國家而言,由於歐洲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的民族遷徙,彼此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很多相似之處。再者,西方國家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只有少數人信仰伊斯蘭教),這是基督教的主要分支,所以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基本相同。至於南美、北美和大洋洲,它們的文化也與歐洲的文化壹脈相承。所以,不管西方人對“西餐”有沒有明確的概念,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對西餐文化的這壹部分大體相同,但和東方食物完全不同。
然而,近幾十年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沖擊、滲透和交融,東方人逐漸意識到西餐中各種菜肴的不同特點,開始區別對待。壹些高檔酒店還開設了法國餐廳和意大利餐廳等。作為壹個普遍的概念,西餐有逐漸消失的趨勢,但西餐文化作為壹個整體將繼續存在。吃西餐的六個M如何品嘗西餐文化?研究西餐的學者早就討論總結出,吃西餐要註意以下六個M。
第壹個是“菜單”;
當妳走進咖啡店或西餐廳時,服務員會先帶妳去妳的座位。當妳坐下的時候,菜單將首先被帶來。菜單被視為餐廳的門面,老板壹直很重視。用最好的材料做菜單的封面,有的甚至用柔軟的羊皮做成各種漂亮的圖案,特別優雅精致。
如何點好菜?這裏有個小經驗,就是打開菜單後,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不要錯過這道菜。因為那家餐廳不會拿名聲開玩笑,他們花大力氣做出來的菜肯定好吃。每個人都必須點這道“招牌菜”。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不要用吃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餐問題:即不要無視菜單,讓服務員幫妳點餐。在法國,連戴高樂總統和德斯坦總統都要看菜單才能點西餐。因為看菜單點餐已經成為吃西餐必不可少的程序,是壹種優雅生活方式的體現。
第二是“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壹般會有樂隊演奏壹些輕音樂,普通的西餐廳也會演奏壹些優美高雅的音樂。但是,這裏最重要的是音樂的“可聽度”,即聲音要達到“看似聽見,聽不見”的程度,也就是說,妳要專心和朋友說話,聽不見,休息放松的時候才能聽見,這個溫度妳要掌握好。
第三是“心情”(氛圍);
吃西餐講究環境優雅,氣氛和諧。必須有音樂伴奏,桌椅必須整潔幹凈,所有餐具必須幹凈。晚餐的時候,燈光要暗,桌上要有紅蠟燭,營造浪漫、迷人、優雅的氛圍。
四是“會”;
換句話說,妳要選擇和誰壹起吃西餐。最好和親朋好友或者誌趣相投的人壹起吃西餐。吃西餐主要是為了聯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氣氛壹般都很熱烈,很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
第五是“風度”(禮儀);
這裏指的是“吃”和“吃”。既然是吃西餐,就要遵循西方的習俗,不要做任何唐突的事情,尤其是手裏拿著刀叉跳舞,會顯得“粗魯”。
刀叉壹定要拿對:刀要右手拿,叉要左手拿。用刀子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叉入口中。壹般來說,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總是用左手的叉子把食物送進嘴裏。美國人切完後放下刀,右手拿叉把食物送入口中。但任何時候,刀都絕不能送到入口。在西方的宴會上,主人會安排男女挨著坐,註重“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會對女士表現出殷勤。
第六個是“食”。
壹位美國美食家曾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烹飪的形式很美;我們用鼻子吃西餐,所以我們的鼻子很大。只有妳們偉大的中國人才知道怎麽用舌頭吃飯。“中餐以“味”為核心,西餐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跟中餐沒法比。西餐禮儀1。坐著的時候,身體要保持挺直,不要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也不要翹腳。離桌子的距離更好,方便使用餐具。不要擺弄餐桌上的餐具。將餐巾對折,輕輕地放在膝蓋上。
2.用刀叉吃飯時,由外向內拿刀叉,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東西的時候左手拿著叉子夾住食物,右手拿刀把食物切成小塊,用叉子往嘴裏送。用刀時,刀刃不應向外。吃飯時放下刀叉,要呈八字形,分別放在盤子邊上。刀片正對著自己,表示妳會繼續吃。每道菜吃完後,把刀叉壹起放在盤子裏。如果妳在說話,妳可以拿著刀叉不放下。不用刀的時候,右手可以拿著叉子,但如果需要做手勢,就要放下刀叉,千萬不要用手在空中揮舞搖晃,千萬不要壹手拿餐巾紙擦嘴,也不要壹手拿酒杯壹手拿叉子。記住,千萬不要把刀叉的壹端放在盤子上,另壹端放在桌子上。
喝湯不要抿,吃飯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如果湯過熱,要等稍微涼了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的時候,用勺子從裏面舀出來。當湯盤裏的湯快喝完的時候,用左手稍微傾斜湯盤的外側,用勺子舀出來。吃完湯後,把勺子留在湯盤(碗)裏,把勺子對準自己。
4.吃魚、肉等有刺或有骨頭的菜時,不要直接吐出來。可以用餐巾紙輕輕吐在叉子上,放進盤子裏。如果盤子裏還剩少量的菜,不要用叉子刮盤子底部,更不要用手指幫妳吃,而是用壹小塊面包或叉子幫妳吃。吃面條時,要用叉子把面條卷起來,然後送入口中。
面包通常被掰成小塊送到嘴裏。不要咬整片面包。塗黃油和果醬時,先把面包掰成小塊再塗。
6.吃雞的時候,大多數歐美人都把雞胸肉視為最貴的。吃雞腿時,要先用力去骨,不要用手吃。吃魚的時候,不要把魚翻過來。吃完上層,用刀叉把魚刺去掉,再吃下層的肉。吃肉的時候,切壹塊吃壹塊。塊不能切得太大,或者把肉壹次全部切成塊。
7.如果妳願意在喝咖啡時加入牛奶或糖,用小勺子攪拌均勻,放在咖啡的茶托上。喝酒時,右手握杯柄,左手放茶托,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勺子舀。吃水果時,不要咬整個水果。用水果刀把它切成四塊,然後用刀叉去掉皮和核。
8.用刀叉吃帶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如果妳想吃得更優雅,妳最好用刀。用叉子把整塊肉固定住(可以把叉子豎起來,用叉子的背面壓住肉),然後沿著骨頭插壹刀,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當妳必須用手吃的時候,會附上洗手水。洗手水配帶骨頭的肉時,表示“請用手吃”。用手指吃完東西後,在裝滿洗手水的碗裏洗手指。吃普通菜的時候,如果弄臟了手指,也可以讓服務員拿來洗手水,註意洗手要輕柔。
9.對廚師來說,把面包浸在醬汁裏直到沒有醬汁剩下是禮貌的。註意不要把面包盤“舔”得很幹凈,而是把已經撕成小塊的面包叉起來,蘸壹點醬,這是壹種優雅的做法。
講究座位
最合適的坐姿是從左邊坐。椅子拉開,身體會在幾乎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導把椅子推進去,腿彎曲碰到後面的椅子,就可以坐下了。吃飯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在椅背上,腹部要與桌子保持壹個拳頭的距離。最好避免雙腳交叉坐著。
法國人感情細膩,思想浪漫。所以法式餐飲是很講究的。
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自路易十四以來,法國的美食外交聞名於世。在法國宴會的全盛時期,壹次可以上200道菜。法國人最喜歡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最喜歡的菜是奶酪,最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土豆絲炒牛排。另外,法國人是世界喝酒冠軍,尤其是喝葡萄酒。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壹。法國人講究飲食,舍得花錢。法國人不喜歡無鱗的魚,也不喜歡辣的菜。他們壹般喜歡吃稍微生壹點、新鮮壹點的美味食物。法國人普遍樂於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白開水。
舉世聞名的法國美食,以其精致奢華的口感,席卷了世界各地食客的胃。法國人視“吃”為人生壹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壹種享受,更是壹種藝術,在16世紀,法國宮廷就有壹套精致的飲食文化。法國大革命後,隨著宮廷廚師生活在市場上,宮廷美食開始在民間紮根。
法國菜非常重視“食材”的使用,劣質的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國菜的名言。而法國菜就地取材的特點,使得南北口味不同,所以“去哪裏吃,當季吃什麽”很重要!
醬是法國菜的精華。因為對食材的重視,法國人在不破壞食材原味的前提下,使用醬料調味。好的醬料可以提升食物本身的風味和口感,所以如何配制最好的醬料就要看廚師的功力了!此外,法國菜也被視為廚師最具表現力的菜系,每壹道菜都是廚師的藝術創造。
法國飲食的特點
多註意晚餐。愛喝葡萄酒、牛奶、紅茶等。去餐館喝咖啡,吃水果和冰淇淋。我喜歡吃牛羊肉,雞,魚,蝦,蛋,各種烤腸。我喜歡各種蔬菜。我喜歡喝清湯,吃水果(尤其是菠蘿)。
在正規的法國餐廳吃喝時,餐具和酒具的搭配使用是壹絲不茍的。吃什麽菜,用什麽刀叉都很有研究,所以每個人面前都選兩三套。酒杯也是壹樣,因為在這裏食物和飲料的搭配是壹門藝術。習慣上飯前喝壹杯開胃酒;用餐過程中,如果吃肉,要搭配幹紅葡萄酒;吃魚蝦等海鮮,喝幹白酒;有些人還喜歡在飯後喝壹點白蘭地和其他烈酒。每種酒使用不同的杯子。看著面前幾個又高又細的酒杯,真的是酒量好嗎?但好的壹點是,我在這裏不註重深厚的感情,我很無聊。我讓大家邊吃邊聊。酒只起到了娛樂和調節氣氛的作用,但他們頻頻舉杯,卻都喝得夠淺。在餐桌上保持愉快的氣氛,但不要太吵。
法國人的飲食習慣有以下特點:
1,註重烹飪溫度,註重菜肴的新鮮度,強調菜肴的品質。
2、口感:壹般喜歡肥、厚、鮮、嫩,偏愛酸、甜、鹹。
3、食物:主食是米飯或面粉,愛吃零食;副食喜歡吃嫩豬肉、羊肉、牛肉,喜歡吃魚、蝦、雞、蛋、腸、新鮮蔬菜,偶爾喜歡品嘗壹些新奇的食物,比如田螺、蚯蚓、馬蘭。我喜歡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和番茄汁作為調料。
4.制作方法:偏愛用煎、炸、燒、烤、炸等烹飪方法制作的菜肴。
5.食譜:我欣賞紅燒桂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油炸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蘋果絲等風味菜肴。
6、水酒:葡萄酒愛好,尤其是葡萄酒、玫瑰酒、香檳等。,壹般不會喝酒或者不會喝酒的人經常喝點啤酒;通常他們常用的飲料是礦泉水、蘇打水、橙汁和紅茶或咖啡。
7.水果:法國人喜歡水果,尤其是菠蘿。蘋果、葡萄和獼猴桃也是他們最喜歡的品種:葡萄幹和糖炒栗子等幹果。
“法國人在飯前會花壹個小時品嘗開胃酒,配壹些橄欖和餅幹。當他們真正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那麽餓了。”此外,他們不得不在兩餐之間暫停無數次。用餐時輕松愉快的氣氛,以及他們對食物的品味和贊美,都有助於他們輕松健身。
法國女孩吃得很少。法國烘焙的典型羊角面包重量略高於30克,而美國烘焙的羊角面包重量接近60克。換句話說,法國女孩的胃習慣吃少量的食物。
法國女人對晚餐非常熱情。壹般他們在下午兩點之前就攝入了壹天總熱量的60%,之後就是簡單的晚餐。在中國,人們經常整天挨餓,但在晚餐時,他們吃得很好,很飽。因為法國人對自己的午餐非常滿意,任何時候都不需要吃零食,這也有助於控制體重。
法國人對食物的關註不亞於中國。他們經常聊在哪個餐廳吃的多好,在哪條街新開了什麽餐廳。他們必須去吃壹次。他們在接受食物的文化上也很開放。只要是好吃的,意大利的,西班牙的,北非的,中國的,他們都會接受。但說到法國菜,絕對是“我屬於它”。只有和中國人在壹起的時候,才會表現出壹點謙遜,說“我們法國菜裏的中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種飲食”。妳看,妳想和中餐平起平坐。
法國人不僅註重食物的內容,還註重食物的環境和味道。
除了狗和貓,還有很多種類的肉,比如蝸牛,青蛙腿,馬肉和壹般的傳統肉。海鮮就更不用說了:牡蠣、龍蝦、小龍蝦、蜘蛛蟹、各種海貝;魚主要是海魚。最受歡迎的魚是海鯛、狼魚、鰨魚、大菱鮃和壹些名字不能翻譯的魚。吃熏鮭魚是聖誕節的傳統之壹。會打獵的人也講究吃丘鷸,丘鷸是壹種小鳥,但渾身是肉,肉質極其鮮嫩。
肉類多為燉、烤、炸。壹般來說,他們沒有“炒”的概念,只是烹飪的前奏。所以法國菜是可以提前準備的,不像中餐總是在最後壹分鐘才烹飪,保持鮮嫩。他們用的調味品基本都是壹些“草”,比如小蔥、百裏香、香菜、月桂。就像中餐不只是用醬油和醋調味壹樣,法國菜也有多種調料,如黃油、牛奶、奶油、雞蛋等。,也可以做成各種口味,看怎麽選,怎麽操作。牛排最有代表性的吃法是油炸,分為三種狀態。第壹種是沒熟,只上幾秒鐘,切完還是血淋淋的。有人會吃,中國人會怕;二是血淋淋的,炸了十幾秒;第三種基本成熟。吃的時候根據每個人的口味選擇需要的狀態。
法國人吃的青菜從來沒有中國人吃的多,大部分都是生吃。其他的都是西餐:大而無味,剛好適應了法國人的吃法。人們逐漸使用壹些異國情調的調味品,如咖喱和生姜。法國人認為生姜有壯陽作用,所以非常容易接受。此外,大白菜和豆芽也開始流行。他們對蔬菜的做法正好和中餐相反,沒有中間狀態:要麽生吃,要麽熟爛了吃。有各種生菜,甜胡蘿蔔,西紅柿,黃瓜生吃。像煮爛了,還有菠菜泥或者悶燒各種蔬菜,連扁豆都煮軟了。
糖果就更是五花八門了,能讓妳流口水的都要買來嘗嘗。制作甜食的調味品無非是黃油、奶油、牛奶、面粉、雞蛋和糖。如果加上各種水果或巧克力或香草,就做出了不同風格的蛋糕。有些粉絲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自己在家做零食,不比外面買的差甚至更好。
吃飯的時候要註意客廳的氛圍和裝修。主人必須提前精心布置客廳,插上鮮花,晚上放上柔光燈,大餐桌上鋪上熱騰騰的桌布和布餐巾,再擺上精致的瓷器餐具。最好的瓷器是利摩日。白色的細瓷上裝飾著精致的花紋,顏色也恰到好處。講究的人要放銀刀叉,水晶杯。酒杯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從壹個到三個不等。壹般有兩個,包括酒杯和水杯,紅白酒考慮三個。如遇重要場合,餐後要開香檳,需要再來壹杯。對了,法國香檳是香檳區出產的起泡白葡萄酒,和中國的小香檳不壹樣。被法國人邀請的時候,不要以為“喝點香檳就夠了”,因為這種酒真的不是隨便喝的。
註意餐具。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人壹定有所收獲。乍壹看,他們真的驚呆了:盤子兩邊有三四副刀叉,還有三個大小的杯子。那是最精致的壹個。壹般壹兩副刀叉就夠了。如果吃海鮮比較熱鬧,各種工具都有,不大幹壹場就覺得對不起他們。總的規律是上菜的時候從最外面的刀叉開始,用的時候就收回來,以後就好辦了。大杯子用來喝水,其他的用來盛紅酒和白酒。大勺子只用於喝湯或公共場合使用;小勺可分為糖果和咖啡,後者比前者小壹號。如果妳在家裏吃飯,妳可以在這樣的飯後洗鍋、碗、杯子和勺子。幸好有人發明了洗碗機。
吃的程序是:先喝開胃酒,主要是酒精濃度高的酒精,同時吃壹些小鹹餅幹,相當於讓胃適應壹下。然後所有的人都被服務。第壹道菜通常是涼菜、熱菜蛋糕或海鮮,盤子中等偏淺。如果第壹道菜是湯,妳必須用深盤子和大勺子。不管吃什麽,這第壹盤壹定要拿掉。接下來的主菜是用淺碟吃的,包括至少兩個熱菜,壹葷壹素,有時候米飯或者面條,都是配菜。主食總是法式面包。所有的人都把食物放在他們的盤子裏後,女主人拿起刀叉,在客人可以開始前說“祝妳有好胃口”。有時候客人不知道規矩,先下手為強也是可以的。這時,女主人立刻悄悄地拿起刀叉,以免顯得對客人不禮貌。熱菜結束後,奶酪偶爾和生菜混合,然後放上壹個小淺盤,再加入咖啡或茶作為甜點。最後,有時主人建議喝助消化酒,其酒精濃度比開胃酒高壹點。外國人往往不理解法國人對酒的重視,吃飯時給客人倒開胃酒;或者有人像在中國做誘惑工作壹樣倒滿壹杯,然後喝壹杯,壹飲而盡;甚至不顧主客,自己起身倒酒。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壹般都比較寬容。任何去過中國的人都知道壹點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他們會開玩笑說:“當我們在中國的時候,我們都做他們過去做的事情;在法國,我們還是要跟著他們走。“但是壹點責怪的意思也沒有。
法國人大多擅長烹飪,尤其是家裏有客人的時候,夫妻二人各顯其能。壹般來說,客人到了之後,妻子負責招呼,丈夫負責酒水。必要時,他們同時做飯和上菜。在這樣的氛圍下,吃什麽都會給妳壹種溫暖的感覺。更不用說主人精心烹制的美食了。如果在餐廳吃飯,那麽各種菜肴不僅好吃,廚師還可以用各種食物顏色拼出各種圖案和風格,這不是壹般家庭能做到的。
法國遊客吃法國菜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冷熱交替和甜鹹相加:壹是涼菜(鹹);二、熱菜(鹹);三、甜食(寒涼);最後是咖啡或茶(熱的加糖),不僅如此,吃飯時還要喝酒和喝涼水。吃完了怎麽忍,只有自己清楚。但是法國人從來沒有不舒服過,所以不方便大張旗鼓的抱怨。
與中餐不同,法國菜有幾大菜系,但到處都有傳統的代表菜,比如多爾多涅的油浸鴨和鵝肝,阿爾薩斯的酸菜香腸,布列塔尼的黑面燉肉和煎餅,諾曼底的牛羊,普羅旺斯的魚湯等等。現代新法國菜更註重味道的精致和陳列的風格,讓人的味覺和視覺得到美的享受。
全套西餐的正式上菜順序是:1開胃菜和湯2魚3水果4肉5奶酪6甜點和咖啡7水果,還有開胃酒和餐酒。沒必要都點。點了太多卻沒吃完是不禮貌的。稍微有點水準的餐廳,歡迎只點開胃菜的客人。開胃菜、主菜(魚或肉)和甜點是最合適的組合。點菜不是前菜,而是喜歡的主菜,然後是適合主菜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