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食譜大全 - 海裏有什麽物質?

海裏有什麽物質?

自然之海

1,簡介

海洋和大洋;海洋;海是海洋。其實海和海洋還是有壹些區別的。海洋和大洋的區別:

浩瀚的海洋,從藍色到綠色,美麗而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麽說,但很多人不知道,海和海洋不是壹回事,它們彼此不同。那麽,它們有什麽區別,又有什麽關系呢?

海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海洋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海洋的水深壹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0000米以上。海洋遠離陸地,不受陸地影響。其水分和鹽度變化不大。每個海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海洋裏的水是藍色透明的,水中雜質很少。有四個世界,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位於海洋邊緣的海洋是海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幾米到兩三公裏。大海靠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透明度都受陸地的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天,海水變暖,冬天水溫下降。在壹些海域,海水會結冰。在河流入海的地方,或者在雨季,海水會變弱。由於陸地的影響,河流攜帶泥沙入海,近海海水渾濁,海水透明度差。大海沒有獨立的潮汐和海流。海洋可分為邊緣海、內海和地中海。邊緣海不僅是海洋的邊緣,而且靠近大陸前緣;這種海與海洋聯系廣泛,壹般由壹組島嶼與海洋隔開。中國東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海是位於大陸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壹般比內海深。世界上有將近50個主要的海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2、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海水從哪裏來?

目前,科學無法給出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因為它們關系到另壹個普遍的、同樣未解的太陽系起源問題。

目前的研究證明,大約50億年前,壹些大大小小的星雲團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來。它們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在運動的過程中,它們相互碰撞,壹些團塊相互結合,由小到大,逐漸成為最初的地球。星雲團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內部放射性元素發生簡並,使原始地球不斷受熱升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下的物質,包括鐵和鎳,開始融化。在重力的作用下,重量下沈並趨於集中在地心,形成地核;較輕的漂浮起來,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裏面的水蒸發,隨氣體沖出,飛升到空中。但由於地心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會繞著地球轉,變成壹圈氣和水。

在冷卻凝結的過程中,地球表面的地殼不斷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此變得凹凸不平,有時被壓碎,形成地震和火山爆發,噴出巖漿和熱氣。剛開始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後來逐漸減少,趨於穩定。這種輕重物質的劃分導致了大動蕩和重組,大約在45億年前完成。

地殼冷卻定型後,地球就像壹個風幹已久的蘋果,表面布滿皺紋,凹凸不平。山地,平原,河床,盆地都有。

很長壹段時間,天空中的水汽和大氣* * *共存;厚厚的雲層正在聚集。天很黑。隨著地殼的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在慢慢降低。水蒸氣以塵埃和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於降溫不均勻,空氣對流強烈,形成了雷雨和濁流,雨下得越來越大,持續了很長時間。洶湧澎湃的洪水,穿過千萬條河流和山谷,匯聚成壹個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海水不是鹹的,而是酸性缺氧的。水不斷蒸發,雲反復造成降雨,再落回地面,將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匯集到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和整合,變成了大體均勻的鹽水。同時,由於當時大氣中沒有氧氣和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接到達地面。有了海水的保護,生物最先在海洋中誕生。大約38億年前,海洋中產生了有機物,低等單細胞生物最先出現。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逐漸積累,形成臭氧層。這時,生物開始登陸。

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度的逐漸增加以及地質歷史的滄桑變化,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海洋。

3.海洋——21世紀的毒品倉庫

關鍵詞:海洋科學

據相關醫學專家預測,人類將在21世紀制服癌癥。那麽,人類到底靠的是什麽靈丹妙藥?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海洋將在21世紀成為藥物倉庫。

海參是壹種高蛋白的珍貴海產品。但是,妳可能沒有想到,幾種海參會從肛門釋放出壹種毒素,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牡蠣是壹種小型貝類,非常美味,但其更大的價值是因為含有抗生素。這種抗生素有抗腫瘤作用。

目前,壹些藥物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從藻類和微小的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毒化合物,作為治療壹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實驗表明,從海綿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質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從灌腸魚中提取的壹種物質有助於治療糖尿病。壹位美國海洋專家形象地說:“海洋生物就像壹個咨詢中心,可以提供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案。”

醫學專家在考慮從海洋中取藥時,非常重視珊瑚的開發利用。實驗表明,從珊瑚礁中提取的有毒物質,和壹些海綿狀生物提取的有毒物質壹樣,也有抑制癌細胞發展的作用;從珊瑚礁中提取的其他物質可以減少關節炎和哮喘的炎癥。有壹種產自夏威夷的珊瑚,毒性很強,可以用來制作治療白血病、高血壓和壹些癌癥的特效藥。中國南海提純的軟珊瑚,具有降血壓、抗心律失常、解痙的作用。

鯊魚是壹種古老的海洋魚類,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有250多種。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國際科學家對鯊魚身體各部分的藥理學、化學、生物化學和應用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特別是鯊魚體內的抗腫瘤活性物質。據相關資料顯示,美國生物學家對鯊魚進行了幾十年的調查,發現鯊魚幾乎沒有任何病變,也很少得癌癥,似乎對癌癥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學家給鯊魚接種壹些致病菌和癌細胞,但是不能讓它們生病。似乎鯊魚體內有壹些特殊的保護性化學物質。

中國專家對鯊魚的研究幾乎與國際同步。1985,上海水產學院和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的專家首次在體外發現鯊魚血清對人紅細胞白血病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這壹科研成果為人類從海洋生物資源中尋找抗腫瘤藥物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5.海洋——礦產資源的聚寶盆

關鍵詞:海洋科學

海洋是礦產資源的聚寶盆。20世紀70年代“國際10海洋勘探階段”之後,人們對海洋礦產資源的類型、分布和儲量的認識進壹步加深。

(1),油氣田

隨著人類經濟和生活的現代化,對石油的需求與日俱增。目前,石油在能源中占第壹位。但由於陸地上壹些大油田開采相對容易,有的已經枯竭,有的瀕臨枯竭。因此,近20 ~ 30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海洋石油工業。

勘探成果顯示,世界石油資源儲量654.38+0億噸,可采量約3000億噸,其中海底儲量654.38+0.3億噸。

中國擁有近200萬平方公裏的淺海大陸架。通過海底油田地質調查,先後發現了渤海、南黃海、東海、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臺灣省淺灘等七大盆地。其中東海海底儲量豐富,堪比歐洲北海油田。

東海平湖油氣田是中國東海發現的第壹個中型油氣田,位於上海東南420公裏處。是壹個以天然氣為主的中型油氣田,深度2000 ~ 3000米。據專家估算,天然氣儲量260億立方米,凝析油474萬噸,輕質原油874萬噸。

(2)稀有錳結核

錳結核是壹種海底稀有金屬礦源。它最早於1973年由壹艘英國海洋調查船在大西洋發現。但是,世界上正式的、有組織的錳結核調查是從1958開始的。調查表明,錳結核廣泛分布於4000至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們是未來最大的金屬礦產資源。有趣的是,錳結核是各種各樣的原生礦物。每年以約10萬噸的速度增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

世界海洋錳結核總儲量約3萬億噸,其中錳4000億噸,銅88億噸,鎳6543.8+064億噸,鈷48億噸,分別是陸地儲量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根據目前的消費水平,這些錳可在全球使用33000年,鎳可使用253000年,鈷可使用21500年,銅可使用980年。

目前,隨著錳結核勘探調查的深入和技術的成熟,預計到21世紀,將進入商業化開發階段,正式形成深海采礦產業。

(3)海底熱液礦床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海洋調查船首次在紅海發現深海熱液礦床。然後,壹些國家在其他海洋發現了30多個這樣的礦藏。

熱液礦床又稱“重金屬泥”,是海脊(海山)裂縫中噴出的高溫熔巖,經海水沖刷、沈澱、堆積而成,能像植物壹樣以每周幾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長。它含有金、銅、鋅等數十種稀貴金屬,金、鋅等金屬的品位很高,因此又被稱為“海底金銀倉”。有趣的是,重金屬是五顏六色的,有黑、白、黃、藍、紅。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雖然海底熱液礦床不能馬上開采,但它是壹個具有潛力的海底資源寶庫。壹旦可以工業化開采,將與海底石油、深海錳結核、海底砂礦壹起成為21世紀四大海底礦產之壹。

6.海洋——未來的糧倉

關鍵詞:海洋科學

有些讀者可能會想,海洋裏種不出糧食,以後怎麽能成為糧倉呢?

是的,水稻和小麥不能在海洋中生長,但海洋中的魚類和貝類可以為人類提供美味營養的蛋白質食物。

眾所周知,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最重要的物質,是生命的基礎。目前人類攝入的蛋白質只有5% ~ 10%是由海洋提供的。令人擔憂的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海洋捕撈量壹直停滯不前,許多物種已經枯竭。在壹個民間的說法裏,現在人類已經把黃花魚的孫輩幾乎都吃了。要讓海洋成為名副其實的糧倉,鮮魚的產量至少要比現在高十倍。美國壹個海洋養殖場的實驗表明,大幅度提高魚類產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有無數的食物鏈。在海洋中,有海藻就有貝類,有貝類就有小魚甚至大魚...海洋的總面積是陸地的兩倍多,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漁場大多在近海。這是因為藻類生長需要陽光和矽、磷等化合物,而這些條件只有陸地附近才有。海洋調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矽和磷的含量非常豐富,但它們不能浮到溫暖的表層。所以只有少數幾個小海域,由於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海水自動上升到表層,從而使這些海域長滿了藻類,魚類密集,成為不可多得的漁場。

海洋學家受這些海域的啟發,利用上升氣流的原理,在那些陽光強烈的海域,人工將深層海水抽到表層,然後在那裏培養藻類,再用藻類餵養貝類,用加工過的貝類餵養龍蝦。令人驚訝的是,這壹系列實驗都取得了成功。

專家樂觀地指出,海洋糧倉潛力巨大。目前產量最高的陸地作物,每公頃年產量換算成蛋白質只有0.71噸。但科學實驗表明,同壹地區海水養殖最大產量可達27.8噸,具有商業競爭力的產量為16.7噸。

當然,從科學實驗到實際生產會有很多困難。最重要的是,從1000米以下的深海抽水,需要相當大的電量。如此巨大的電量從何而來?顯然,在今天的條件下,這些能源需求是無法滿足的。

然而,科學家們找到了竅門:他們打算利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表層與深海之間的溫差來發電。這就是所謂的海水溫差發電。也就是說,設計的海洋養殖場將與海水溫差電站相結合。

據有關科學家計算,由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光照強烈,這壹海域可供發電的暖水多達6250萬億立方米。如果人們每次用1%的溫水發電,再抽等量的深層海水降溫,用這些電進行養殖,每年可以獲得7.5億噸的各種海產品。相當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類食用魚和肉總量的4倍。

通過這些簡單的計算,不難看出,未來海洋成為人類的糧倉是完全可行的。

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