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碰雨後出現的大蝸牛,尤其是小孩子。
雨後出現的大蝸牛不要碰,尤其是小孩。最近各地雨水較多。大雨過後,路邊的綠化帶或小區裏常見大蝸牛。人們發現這種非洲蝸牛的粘液或糞便中有許多寄生蟲和病原體,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
雨後出現的大蝸牛不要碰,尤其是小朋友的1。最近雨水很多。大雨過後,路邊或小區綠化帶裏常見大蝸牛。深圳疾控專家提醒市民,這種大蝸牛攜帶許多寄生蟲和病原體,兒童不宜觸摸,更不用說可食用。
這種蝸牛叫非洲巨蝸牛,也叫褐雲瑪瑙蝸牛。非洲大蝸牛原產於東非。它是壹種完全陸生的蝸牛。成蟲體長壹般在8厘米左右,最大的超過20厘米。和其他蝸牛壹樣,非洲巨蝸牛在爬行時不斷分泌粘液,以保存其柔軟的腹部。此外,“行走”留下的粘液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束縛鎖定自身氣味的天敵,這也是壹種防禦敵人的方法。
人們發現這種非洲蝸牛的粘液或糞便中有許多寄生蟲和病原體,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
如果通過皮膚和口腔進入人體,會寄生於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或腦脊液,引起腦膜和腦炎、髓膜炎和脊髓炎,嚴重時可導致死亡或殘疾。
帶孩子接觸自然,了解自然是好的,但還是沒有接近很多非家畜。只要保持壹定的距離,觀察他們就可以了。因為它們會攜帶很多病毒、細菌、寄生蟲,通過接觸傳播到人體。
雨後出現的大蝸牛不要碰,尤其是孩子2。非洲大蝸牛的原產地是東非的馬達加斯加。溫暖濕潤的熱帶雨林氣候是他們的最愛,但現在他們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非洲蝸牛第壹次入侵是在廈門。那時候是廈大的早期。創始人陳嘉庚先生引進了壹些適合廈門的植物來裝飾校園和做研究。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些植物偷偷跟著幾只非洲大蝸牛,它們就是這樣進入中國的。
我們的中國四通八達。只要我們進來,這些非洲蝸牛就會循著各種運輸渠道跑遍全國。當它們被發現時,它們巨大的體型和簡單的外表成為壹種不尋常的選擇,它們的肉很美味,因此它們被積極運往全國各地,包括臺灣省。臺灣省省於1933引進非洲蝸牛。
其實我們政府很快就意識到不對勁,開始有意識的控制非洲蝸牛,但是當時壹切都很匆忙,沒有太大的力氣去處理。直到1992,非洲蝸牛才被列入第二批輸入我國的檢疫性有害動物名單。
據2014統計,廣東、福建、海南、廣西、雲南、港澳臺是非洲釘螺的主要分布區。好在中國85%的地區氣候都不是非洲蝸牛喜歡生活的環境,所以整治的範圍並不大。
損害
非洲蝸牛的繁殖能力令人發指。它們雌雄同體,繁殖季節到了,兩只非洲蝸牛在右眼,現在不管公母,討論直接交配。它們壹年能交配四次,每次150-300個卵,聽起來很嚇人。它們的壽命可長達9年。......
1.害蟲
非洲蝸牛體重可達750g,食量自然不小。它們是雜食動物,最喜歡吃厚葉子。在這些他們侵略中國的地區,他們的食譜裏有500多種植物。包括許多重要的作物、觀賞植物和經濟作物。
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和林業的發展,甚至導致了牧草業。因為連鎖反應,畜牧業也受到迫害,影響牲畜繁殖和肉類加工。
2.身體汙染
由於體型巨大,非洲蝸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分解。在他們的屍體腐爛後,他們將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被DC,味道是壹回事。最危險的是,它們會吸引蒼蠅和其他昆蟲,把寄生蟲帶到身上,然後傳播給其他宿主。
傳播疾病
這是深圳疾控中心發布預警的主要原因。非洲蝸牛隨時攜帶許多危險的寄生蟲。其中最著名最可怕的寄生蟲是廣州管圓線蟲和刺狀管圓線蟲。前者可引起嗜酸性腦膜炎,後者為胃腸道廣州管圓線蟲病。
此外,它還能感染數百種寄生蟲,如血吸蟲、鞭蟲、糞類圓線蟲等。更可怕的是,大部分都可以被人和動物傳染。
2000年,廣州市進行了壹項胃腸型廣州管圓線蟲病病因調查,發現44.2%的人因接觸非洲巨螺而患病。幸運的是,2004年這壹數字下降到27.3%,表明對非洲巨蝸牛的控制和危害普及取得了成效。
附言
不是說接觸了就壹定會被感染,但是如果減少接觸,被感染的幾率肯定會下降。基本上感染者都是直接吃非洲蝸牛的,所以只要我們不吃那麽多,不死就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