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怎麽治療才好
壹、病因治療
消除誘因或可疑病因有利於蕁麻疹自然消退。治療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詳細詢問病史是發現可能病因或誘因的最重要方法。
2、對誘導性蕁麻疹,包括物理性與非物理性蕁麻疹患者,避免相應刺激或誘發因素可改善臨床癥狀,甚至自愈。
3、當懷疑藥物誘導的蕁麻疹,特別是非甾體抗炎藥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時,可考慮避免或用其他藥物替代。
4、臨床上懷疑與各種感染和慢性炎癥相關的慢性蕁麻疹,在其他治療抵抗或無效時,可酌情考慮抗感染或控制炎癥等治療,部分患者可能會受益。如抗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對與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有關聯的蕁麻疹有壹定的療效。
5、對疑為與食物相關的蕁麻疹患者,鼓勵患者記食物日記,尋找可能的食物並加以避免,特別是壹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劑,可引起非變態反應性蕁麻疹。
6、對ASST(自體血清皮膚試驗)陽性或證實體內存在IgE自身抗體的患者,常規治療無效且病情嚴重時,可酌情考慮加用免疫抑制劑、自體血清註射治療或血漿置換等。
二、藥物治療
藥物選擇應遵循安全、有效和規則使用的原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目的,推薦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對治療的反應制定並調整治療方案。
1、壹線治療: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或低鎮靜抗組胺藥,治療有效後逐漸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準。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蕁麻疹療程壹般不少於1個月,必要時可延長至3~6個月,或更長時間。第壹代抗組胺藥治療蕁麻疹的療效確切,但因中樞鎮靜、抗膽堿能作用等不良反應限制其臨床應用。在註意禁忌證、不良反應及藥物間相互作用等前提下,可酌情選擇。常用的壹代抗組胺藥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異丙嗪、酮替芬等,二代抗組胺藥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奧洛他定等。
2、二線治療:常規劑量使用1~2周後不能有效控制癥狀,考慮到不同個體或蕁麻疹類型對治療反應的差異,可選擇更換品種,或在獲得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增加2~4倍劑量,或聯合第壹代抗組胺藥,可以睡前服用,以降低不良反應;聯合第二代抗組胺藥,提倡同類結構的藥物聯合使用,如氯雷他定與地氯雷他定聯合,以提高抗炎作用;聯合抗白三烯藥物,特別是對非甾體抗炎藥誘導的蕁麻疹。
3、三線治療:對上述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考慮選擇以下治療:
1、環孢素:因其不良反應發生率高,只用於嚴重的、對任何劑量抗組胺藥均無效的患者。
2、糖皮質激素:適用於急性、重癥或伴有喉頭水腫的蕁麻疹。
3、免疫球蛋白:如靜脈註射免疫球蛋白,適合嚴重的自身免疫性蕁麻疹。
4、生物制劑:如國外研究顯示,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抗IgE單抗)對難治性慢性蕁麻疹有肯定療效。
5、光療:對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和人工蕁麻疹患者在抗組胺藥治療的同時,可試用UVA和UVB治療。
三、手術治療
慢性蕁麻疹壹般無需手術治療。
四、中醫治療
1、中藥治療:
(1)風熱犯表證治法:疏風清熱:
(1)推薦方藥:消風散合荊防方加減。荊芥、防風、蟬蛻、浮萍、金銀花、知母、當歸、生地、甘草等。
(2)中成藥:消風止癢顆粒等。
(2)風寒束表證治法:祛風散寒:
(1)推薦方藥:麻黃湯合玉屏風散加減。麻黃、桂枝、荊芥、黃芪、白術、防風、甘草、蟬蛻、大棗、烏梅等。
(2)中成藥:玉屏風顆粒、桂枝顆粒等。
(3)胃腸濕熱證治法:清利濕熱:
(1)推薦方藥:平胃散合防風通聖散加減。防風、桅子、荊芥、陳皮、蒼術、白術、厚樸、赤芍、生石膏(先煎)、黃答等。
(2)中成藥:防風通聖丸等。
(4)血虛風盛證治法:養血息風:
(1)推薦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川芍、生地、白芍、桃仁、紅花、防風、荊芥、炙甘草、白刺葵等。
(2)中成藥:潤燥止癢膠囊等。
2、中藥洗劑:風團色紅,瘙癢,可用中藥(羌活、荊芥、防風、浮萍、苦參等)煎煮外洗。
3、穴位治療:
(1)取大椎、合谷、曲池、血海、足三裏、脾俞、肺俞等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壹次。或穴位註射,每日或隔日壹次。以曲池為主穴,配合風池、合谷、血海諸穴;胃腸積熱者加瀉中骯、足三裏;伴發熱煩躁者加大椎、委中穴點刺放血;伴腹痛者配天樞穴。
(2)拔罐根據不同證型采用大椎、風門、肺俞、隔俞、脾俞、胃俞、曲池、神網、血海、足三裏等穴位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壹次,三次為壹療程,神閥穴用閃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