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那麽我們壹起來看壹下都有那些中秋習俗呢?

中秋節習俗:

?1、吃桂花糕?

中秋節吃桂花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也是很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中秋節大多是在農歷十月份,而十月份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此時的桂花香氣濃郁,很適合用來做成香甜軟糯的桂花糕,而且有些人家還會釀制壹些桂花酒,具有獨特的桂花香。

其次,桂花爛漫之際,也是秋收之際,此時人們喜歡采壹些桂花來做糕點,並且以品嘗桂花糕來表達對秋天的感謝,感謝秋天的豐收,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是十分緊湊且外形優雅,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中秋節吃桂花糕也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總的來說,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壹是此時桂花香氣正盛,做成桂花糕口感好;二是桂花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人們會在此時吃桂花糕,表達心中的追求。

2、放天燈?

中秋佳節之際,家家戶戶都會放壹盞孔明燈,在這孔明燈上朋友們都會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征來年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壹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征豐收成功,幸福年年。壹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3、拜月?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壹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壹樣。

4、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壹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系在壹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壹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壹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壹直延續至今。

5、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壹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壹家人圍坐在壹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