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博餅是怎麽做的

博餅是怎麽做的

它的大名是糖蔥薄餅,又叫“鴨潭糖蔥”,是壹種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它還在《舌尖上的中國》第壹季“五味的調和”中露過臉呢!

為什麽叫“鴨潭糖蔥”呢?這是因為該小吃起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

簡介

糖蔥薄餅是由壹層圓形的薄餅皮包住裏面的長條狀的糖蔥的,形狀是跟名字很相符的。

糖蔥是長條狀,中間有許多通孔,像是多個蔥孔並排粘在壹起,合格的糖蔥必須有十六個大孔,每個大孔周圍又有十六個小孔。顏色雪白,所以叫糖蔥。而薄餅皮是在壹爐上烙熟的,也是白色的,很薄的壹張圓餅。糖蔥撒上芝麻,用薄餅包起來,就可以吃了。

溯源

別小看這種小吃,這家夥可是歷史悠久哦!糖蔥薄餅始創於明代萬歷年間,流傳於潮汕民間四百年,可稱之為“潮汕的最小吃”了。

糖蔥薄餅的作法非常特別,不信請看!

糖蔥的制作

首先是熬糖,主要是白糖與麥芽糖。

之後隔水讓它冷卻,過程中要經常攪拌翻動,這個時候糖已經熬成壹塊麥芽糖色的糖團。

接著就反復拉扯,糖塊也慢慢變成白色。

旁邊還放著壹個小炭爐,有什麽作用呢?

拉的時候把糖塊放在爐上轉動烤幾遍,防止糖塊變硬。

再繼續不停地拉呀扯呀,像在拉面條壹樣。

最後壹道工序:切斷成小片。

以下是蔡瀾博客中關於“糖蔥薄餅”的描述:

這時用刀壹切,橫切面上的糖餅氣孔中,出現了很多個孔。壹數之下,大孔有十六個,小孔有二百五十六個,絕對不會算錯,神奇得要命。這門代代相傳的手工,已成為藝術,它在明朝已聞名,當年任潮州知府的郭子章已有文字記載:「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

餅皮的制作

將壹面團在發熱的平底板上壹貼,轉壹圈後迅速拿起。

圓形的餅皮即形成,輕輕壹撕就行。

壹張餅皮的出爐大概只需20秒左右,非常快。

拿上壹張薄餅,放上糖蔥,再撒點芝麻卷起來即可。

吃法: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子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壹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

糖蔥入口酥脆而香甜,比起其他各地著名茶食來,糖蔥有它特別的優點,和獨具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