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中的中秋節有什麽寓意?
道教認為,壹年要分上下陰陽,組成世間萬物的三大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因此,道教稱上半年為天官,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主要是為了舉行祈福儀式;下半年稱為地方官,農歷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主要是用來赦免死者的罪。因為地中有水,水作用於地,所以農歷下半年中旬的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主要是為過錯者解除厄運。
天官、地方官、水官合稱為“三官”。道教認為,“三官”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巡查人間善惡,向玉皇大帝匯報。三位官員的生日分別是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需要註意的是,這裏的“官”並不是指“官”,而是指時空流動過程中的壹個片段,類似於圍棋術語中“官”的意思。?
農歷七月十五的中秋節正好是當地官員和學校赦免罪過的時間。在道經和傳說中,這壹天,地方官要拿出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禽獸的表現,勾勒出赦罪、刑的輪廓。中秋節當天,人們會舉行壹些拯救鬼神的祭祀活動,這應該與當地官員對罪惡的寬恕有關。?
?農歷七月十五,中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祭祖活動。民間祭祖活動壹般在農歷七月十五日前舉行,不限於某壹特定日子。民眾通過壹定的儀式,在晚上把祖先的鬼魂接回家,每天分早、中、昏三次供茶、供飯,直至其歸來。送回來的時候燒紙錢包好,叫“包衣”,或者有儀式。
?簡而言之,農歷七月十五在普通大眾的心目中與鬼魂建立了深厚的聯系。雖然世界上沒有鬼,但有壹種歷史悠久的“鬼文化”。所以,我們應該正視這種文化,而不是執著於“鬼”本身。